财联社5月6日讯(编辑 史正丞)美联储发布利率决议前夕,被誉为“美联储传声筒”的宏观记者尼克·蒂米劳斯发文,直言美联储不会“过早放弃对抗通胀的努力”,同时指出在关税政策的冲击下,不论降息与否美联储最终都将陷入困境:要么面对经济衰退,要么等着治理更麻烦的滞涨。
很显然,他在这个时间点发声不仅是向市场输出政策预期,也是在给特朗普“打预防针”。
作为背景,美联储将从周二开始举行议息会议,并在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公布结果。由于市场普遍预期降息节点至少得在6月以后,所以本周焦点是鲍威尔如何在特朗普多次表态要求降息的背景声中进行政策沟通。
(市场定价预测本周不会出现降息,来源:cme fedwatch)
不会出现“预防性降息”
蒂米劳斯表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他的同僚们,正处于延长观望降息立场的轨道上,并正在制订策略以完善这一立场。这种“精心计算的耐心”反映官员们决心避免过早放弃对抗通胀。
对于美联储官员们来说,眼下的状况可以归纳为“二选一”的困境:如果选择维持现有的政策利率以持续压制通胀,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更严重的衰退;但提前降息放缓关税对经济的冲击,又有可能加剧关税和供应短缺带来的短期通胀压力。
鲍威尔在上个月曾感叹称,要做出判断无疑非常困难。
美国资产管理巨头pimco(太平洋投资管理)高级顾问、曾担任鲍威尔副手三年的理查德·克拉里达表示:“现在并不是美联储因预测经济放缓而先发制人降息的周期。他们需要在具体数据中看到经济放缓的迹象,尤其是劳动力市场数据。”
另一位曾长期与鲍威尔共事的前美联储官员莱尔·布雷纳德也表示,鲍威尔的政策风格不是“先发制人”的类型。
她表示:“过去七年间,鲍威尔领导的美联储,行事风格是等待数据完全明朗后再快速行动。可以预见,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显著恶化,美联储会准备好采取行动。”
蒂米劳斯表示,有时美联储会因为追求最佳经济结果来设定利率,例如去年通胀回落后的一系列降息;而在其他时候,美联储的政策只是为了减弱“坏结果”的影响,例如2022-2023年期间的激进加息。关税可能迫使他们采取后面一种做法,至少先确保关税落地后的一次性价格上涨不会引发更持久的通胀。
预期鲍威尔将讲“鹰语”
由于利率政策本身没有悬念,所以周三的市场涨跌将完全取决于鲍威尔讲了些什么。
从货币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鲍威尔若发表倾向于降息的鸽派言论,可能无助于预防关税引发的成本上升或经济放缓。而如果表现得更加“鹰派”,反而有可能压制市场的通胀预期。
前达拉斯联储主席罗伯特·卡普兰表示:“即便我正在思考寻找降息的途径,也会发表鹰派言论,因为我希望锚定通胀预期。”
蒂米劳斯点出,现在美联储官员都同意,在看到消费者支出放缓和失业率上升的具体迹象之前,降息是不合适的。
事实上,在现任所有fomc委员中,至今只有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一人公开表态,呼吁美联储的政策应积极转向支持经济增长。他在近期表示,在本届美联储领导班子4年前误判经济形势,将零利率维持过久引爆通胀后,现在需要一些勇气来改变政策思路。
美联储更广泛的担忧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担心更高的通胀预期会大幅增加抑制通胀的难度;二是担忧供应链中断可能导致价格压力超出单纯关税传导的范围。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马克在上个月的演讲中表示:“我宁愿行动迟缓但方向正确,也不愿快速行动却南辕北辙。”
前波士顿联储主席罗森格伦也指出,在关税上涨及供应短缺双重因素助推、成本大概率将上升的环境下,降低利率最初可能会加剧成本压力,且无法缓解经济方面的压力。
罗森格伦也预期,可以轻易设想美联储在未来两到三次会议中按兵不动,等经济恶化更明显时降息才更有意义。他也强调,低利率对供应链问题的作用有限,不过随着需求开始走弱,美联储可能需要采取更大幅度的50基点降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