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百亿身家到失信老赖,河南前首富朱文臣,这次是真的栽了。
最辉煌时,朱文臣左手医药右手白酒,创造了市值200多亿的上市集团,谁曾想,上市13年的集团,竟因一次“分红事件”倒塌,甚至还有18亿消失不见,朱文臣更是在一夜之间负债百亿。
那么,这一切都是因何而导致的呢?
一.朱文臣的发家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朱文臣出生于一户贫穷家庭,因为家里实在没钱,朱文臣高中没上完,就不得不开始外出打工。
虽然学历低,但朱文臣凭借出色的能力,很快就当上了一家鞋厂的经理,他本以为自己会在这个位置上干很长时间。
谁曾想,一次偶然的机会,朱文臣察觉到了建筑行业的商机,于是,他果断辞去鞋厂的工作,投身其中,成为了一名包工头。
当时,朱文臣算是赶上了风口,狠狠的赚了一笔,在建筑行业取得初步成功后,朱文臣并未满足于现状,他以敏锐的商业眼光,瞄准了蓬勃发展的医药行业。
1993年,朱文臣毅然决然地创立了河南三维药业,也就是后来声名远扬的辅仁药业前身。
当时的医药市场,虽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三维药业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如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份额小等问题,企业发展一时陷入了困境。
在意识到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后,朱文臣在2011年,成功并购了河南焦作怀庆堂制药公司。
怀庆堂虽在全国医药界名声不算响亮,但该公司手上的一些技术,正是朱文臣迫切渴望的,这次收购,为企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在医药领域站稳脚跟后,朱文臣又看向了酒水行业,2002年,他将宋河酒业收入麾下。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朱文臣展开了“蛇吞式”收购,很快就让辅仁药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
二、信任危机
2019年7月16日,该企业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要分红了,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6271.58万元,消息一出让投资者们满怀期待。
可在三天后,企业又发布公告,声称钱另有他用,暂时先不分红,这一消息瞬间在资本市场炸开了锅。
投资者们异常愤怒,明明企业刚发布财报,显示资金还有18.16亿元,怎么现在却连分红的几千万都不肯拿。
这一反常的举动也引起了各方注意,上交所立即向辅仁药业发出问询函,要求公司核实并说明具体原因,并将相关的资金往来进行公示。
面对上交所的问询,辅仁药业在回复中称,截至2019年7月19日,公司拥有现金总额1.27亿元,其中受限金额1.23 亿元,未受限金额仅377.87万元。
这一回复与之前财报中的数据相差巨大,让投资者们感到震惊和愤怒。
两次报告仅相差三天,可其中的18亿资金去哪儿了?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让市场对辅仁药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三.危机全面爆发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辅仁药业的财务造假问题就藏不住了。
原来,公司此前披露的财务数据存在严重虚假记载,在2015-2018年期间,辅仁药业通过虚增货币资金等手段,营造出公司资金充裕的假象。
不仅如此,辅仁药业还存在着违规担保等问题,公司在2018年为辅仁集团,及朱文臣借款提供了4笔担保,涉及合同金额合计1.4亿元。
财务造假和违规担保等问题的曝光,让辅仁药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公司的债务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大量的债务逾期无法偿还,银行账户被冻结,生产经营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后来还出现了停工和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
与此同时,辅仁药业的股价也遭遇了雪崩式的下跌,成为了人们避之不及的“垃圾股”。
后来,证监会也对集团和朱文臣做出处罚,曾经风光无限的河南首富朱文臣,如今沦为了“老赖”,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名下的股权也被全部冻结。
曾经辉煌一时的辅仁药业商业帝国,在这场财务造假风暴中摇摇欲坠,面临着退市的风险。
四.衰败的原因
辅仁药业的衰败,与朱文臣的盲目扩张是脱不开关系的,随着他持续的扩张,企业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收购和扩张的资金需求,辅仁药业不得不大量举债,公司的债务规模不断攀升。
在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高额的债务利息,又压榨了公司的利润空间,企业的资金链因此愈发紧张。
2019年出现的“分红事件”,就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司因无法支付分红款项,引发了市场的强烈质疑,也让辅仁药业的资金链问题彻底暴露在公众面前。
至此,辅仁药业的衰落便已成了必然。
结语:
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力和能力,结合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事件存疑部分,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信源:
1.红星新闻:前河南首富朱文臣失联,公司走到退市边缘,辅仁系商业帝国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