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税收年内首次正增长 | 政经十事

2024年12月06日23:51:32 财经 7278

全国税收年内首次正增长 | 政经十事 - 天天要闻

10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8%,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视觉中国/图

11月18日,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10月财政收支情况。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5%,增幅继续回升。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8%,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

财政部解读,当月税收收入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一是国内增值税降幅(-1.2%)比1—9月(-5.6%)明显收窄;二是个人所得税增长5.5%,为4月份以来首次正增长;三是随着市场预期明显改善,股票成交额显著放大,带动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增长1.53倍。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蔡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0月一般公共预算和税收比2023年同期实现双增长,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发展实体经济、举借长期债务、松绑房地产、统一大市场建设、拓展新业态发展等一揽子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蔡昌表示,目前仍然存在居民消费萎缩、市场投资信心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乏力等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增加支出拉动,形成财政支出乘数效应,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出台产业政策和激励市场主体活力政策,助力中国经济走出低谷。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0月消费、服务业、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回升,税收收入改善,财政收入增速进一步加快。

纵观全年,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万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5万亿元,同比下降4.5%。具体项目上,印花税同比降幅最大,达16%,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46.4%,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同比下降12.2%,车辆购置税同比下降11.6%。

进口增值税、消费税同比持平,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2.4%。这与近期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力度加大有关。

1-10月非税收入3.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温彬表示,非税收入同比增长,主要来自于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加。

他介绍,财政收入改善的同时,财政支出力度显著增大,加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万亿元的地方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地方腾出更多财力空间。

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从上月的5.2%升至10.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5.3%升至11.9%。

全国税收年内首次正增长 | 政经十事 - 天天要闻

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视觉中国/图

本周其他值得关注的政经新闻还有:

【六城市入选evtol试点】

在11月18日举行的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试点。据媒体报道,六个试点城市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相关规划,对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

解读(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在我看来,低空经济大致已进入第三个阶段。2023年是第一阶段,即概念阶段,各地政府、业界都在研究如何发展、推进,2023年关于低空经济的各类研讨会特别多。第二阶段是各地政府出台战略性政策,尤其是省一级重点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这一阶段还在持续。第三阶段则是试点阶段,六大试点城市,除了深圳以外,都是较为发达的二线城市,分布在长三角、成渝地区。选择这六大城市的原因,既考虑到城市规模、地方财政实力,也考虑到了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口密度等。

【马斯克“新官上任”】

近期,马斯克获得一项新职务,将与印度裔企业家共同领导即将成立的“政府效率部”。该部门源于马斯克与特朗普的一次谈话,马斯克认为当前美国通胀的根源在于政府乱花钱,需要解决机构臃肿问题。马斯克在其推文中称,只需保留99个机构即可,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达到428个,将砍掉77%。

马斯克的理念源于他的企业管理。过去,马斯克多次对特斯拉和推特进行大规模裁员来削减企业成本,此举的确让企业顺利度过经济困难时期。但美国政治学家、“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弗朗西斯·福山写了一封给马斯克的公开信,表示马斯克的企业管理做法并不适用于管理政府,“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提高政府的效率,诀窍在于避免采取大规模裁员和关闭整个能动性机构等简单化举措”。

解读(北京微观治库创始人、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唐大杰):以政府绩效和成本最小化为导向的政府改革,是每个国家都应遵守的政府治理原则。受阿根廷政府大刀阔斧改革的鼓励,新一届美国联邦政府采取激进的效率推动,完全符合国家利益和全民利益。积极的意义是,美国联邦职能后退性收缩,还权于州,符合其宪法原则。

2022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支出比例中,强制性支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项目),预算为4.018万亿美元,占比65%;自由裁量性支出(军事支出、国内项目等)1.688万亿美元,占比28%;国家债务利息为3050亿美元,占比5%。看上去都是刚性支出,裁减哪一部分都是公共服务的减损。政府效率改革应该综合考虑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与成本之间的比值。更重要的是,政府应该担当社会公平的看门人,其维护成本与成效难以量化。这是其激进改革的难点,平衡不好,恐怕会招来民权的挑战。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落地】

11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指引要求明确上市公司董事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方责任,并对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等作出专门要求。明确禁止上市公司以市值管理为名实施违法违规行为。

解读(北京微观治库创始人、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唐大杰):市值管理对于公司经营效率、盈利能力以及发展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指引》重点针对长期破净公司,可以看出其用意,即这些公司可能成为市场风险的触发点。

根据“数据宝”统计,连续12个月破净公司有两百多家,其中属于中证a500指数、沪深300指数、科创50指数、科创100指数、创业板指、北证50指数成份股的连续破净公司有75家。截至11月15日收盘,破净板块合计569只股,满足上述条件的公司数量达212家。包括不少总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龙头股,合计有27家,如工商银行中国建筑上汽集团等,其中大部分企业是央国企。银行、房地产、基建等传统行业是破净股的集中地。目前,“四大行”中工、农、中三家银行长期破净。

在宏观经济形势、股市自身的周期性大势下,市值往往不是企业董事会、经营层能决定的。破净股数据说明,受国家政策影响大的银行股、央国企,市值更容易震荡。同时,结合近期股市刺激政策,鼓励上市公司股权抵押回购股份等,如果市值波动过大,刺激政策反而会放大风险。这就进一步突出了加强市值管理的必要性,也充分表明了中国证监会对稳定股市、保障投资人利益的意图。

【中国下调209种产品出口退税,光伏、锂电池在列】

11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其中涉及部分光伏、锂电池产品。政策规定,自12月1日起,光伏、锂电池、部分成品油等209种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铜铝材等59种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

解读:光伏类产品出口退税降低,或为长期政策调整方向。短期内,该政策将抬高出口企业成本;长期来看,相关出口企业会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促进出口单量。

【北、上、深相继取消普通住屋和非普通住屋标准】

继上海、北京之后,11月19日,深圳市也明确了自12月1日起取消普通住屋和非普通住屋标准,并落地了相关征税政策。

三地政策出台的背景是财政部等三部委此前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明确了与取消普通住屋和非普通住屋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即房地产减税政策。系列政策显著降低了一线城市住屋交易成本。

【2024年全国守信纳税人达4127万户,同比增加378万户】

11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全国纳税信用年度评价结果显示,2024年全国守信纳税人达4127万户,比2023年增加378万户,其中纳税信用最高等级a级纳税人数量近335万户,比2023年增加45.6万户。2024年,税务部门借助征纳互动服务,完善纳税信用提示提醒机制,及时提示纳税人纠正失信行为,共帮助1300万户纳税人实现纳税信用修复或升级。

【多地发布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近日,深圳在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面动作频频。深圳市委金融办已起草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意见稿,提出建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库、扩大并购重组储备范围、丰富并购重组融资渠道等。深圳当地的并购重组项目活跃,已披露的交易总价值超过百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二。

近一个月来,上海、江西、四川、深圳等地都发布了并购重组政策。着力点主要有三:一是对接有并购意见的上市公司和股权投资机构;二是建立后备项目资源库;三是拓宽并购项目资金来源。

【甘肃肃北二孩三孩家庭最高补贴10万元】

11月14日,肃北县政府出台了《肃北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增长奖补办法》,符合条件的家庭可累计享受最高10万元的补贴,“真金白银”支持生育二孩、三孩。肃北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县,但全县常住人口仅1.5万人左右。

【多地收购存量商品房】

11月18日,广州安居集团发布公告将在全市收购90平方米以下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房。此次存量商品房收购主要针对开发商,而非个人房主,有意向的开发商可在一个月内报名。

据媒体统计,全国已有超过50个城市开展存量商品房收购的征集工作。近期,存量商品房收储工作的资金来源有所拓宽,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的专项借款、保障性住屋再贷款在广东、吉林等地落地。

南方周末记者 周小铃

责编 张玥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56.7亿元!一季度盈利超以往全年水平,吉利汽车宣布合并极氪后管理层变动 - 天天要闻

56.7亿元!一季度盈利超以往全年水平,吉利汽车宣布合并极氪后管理层变动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温冲 于建平 北京报道5月15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0175.HK)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264%,单季盈利超以往全年水平。当天下午,吉利召开吉利汽车2025年一季度业绩发布会暨“一个...
中美互降关税,记者第一时间直击港口“抢运潮”:仓库爆满、运价飙升、旺季提前 - 天天要闻

中美互降关税,记者第一时间直击港口“抢运潮”:仓库爆满、运价飙升、旺季提前

5月15日,深圳盐田港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黄敏璇 胡梦然 深圳摄影报道5月14日,中美互降关税纷纷落地。北京时间5月14日12时01分起,中国调整对美商品税率,由34%调整为10%,并在90天内暂停实施24%的关税;美东时间5月14日凌晨00:01起,美国也调整对华商品税率,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关税。90天暂停
第四范式一季度总收入超10亿元,但未披露消费电子业务收入|钛媒体AGI - 天天要闻

第四范式一季度总收入超10亿元,但未披露消费电子业务收入|钛媒体AGI

5月15日晚,AI公司第四范式(06682.HK)披露202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一季度,第四范式总收入为10.77亿元,同比增长30.1%;毛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30.1%,毛利率为41.2%。受利好消息影响,5月16日早盘,第四范式高开4%,盘中拉升涨超8%。截至5月16日中午12点,第四范式报42.9港元/股,涨8.47%,最新市值2
【速递】今日 A 股行情分析点评及应对策略 - 天天要闻

【速递】今日 A 股行情分析点评及应对策略

简要的纵览一下今日A股行情——一、指数表现:震荡分化,衍生品交割日加剧波动今日 A 股三大指数呈现分化走势,早盘市场情绪谨慎,午后资金博弈加剧。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 3363.32 点,下跌 0.52%;深证成指微涨 0.08%,报 101
成都新津区2025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 天天要闻

成都新津区2025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来源:环球网 5月14日,成都市新津区2025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天府农博园举行。大会吸引了来自各省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高校院所、金融机构、商(协)会等近500位嘉宾和行业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新津民营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大会现场
4月全国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1086.51亿元 环比下跌15.14% - 天天要闻

4月全国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1086.51亿元 环比下跌15.14%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家居综合报道】5月15日,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立项、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编制并发布建材家居终端卖场的景气度指数BHI如期公布。数据显示,4月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为113.70,环比下跌11.22%,同比下跌3.9
成交额超45亿元,信用债ETF基金连续3天净流入 - 天天要闻

成交额超45亿元,信用债ETF基金连续3天净流入

截至2025年5月16日10:45,信用债ETF基金(511200)多空胶着,最新报价100.39元。流动性方面,信用债ETF基金盘中换手106.41%,成交45.73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5月15日,信用债ETF基金近1周日均成交43.42亿元。规模方面,信用债ETF基金最新规模达42.99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份额方面,信用债ETF基金最新
贝莱德基金管理规模单季度“腰斩”,跌幅全市场第一!债券型基金遭大规模赎回 - 天天要闻

贝莱德基金管理规模单季度“腰斩”,跌幅全市场第一!债券型基金遭大规模赎回

2025年一季度,贝莱德基金遭遇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规模缩水。据公募基金一季报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其基金管理规模为56.01亿元,较2024年末的107.85亿元骤降48.07%,跌幅位居全市场基金公司首位。这一断崖式下跌,不仅使其成为外资公募中规模下滑最严重的机构,也引发市场对这家全球资管巨头在华业务策略的重新审视。图片来源...
异动快报:路畅科技(002813)5月16日10点48分触及涨停板 - 天天要闻

异动快报:路畅科技(002813)5月16日10点48分触及涨停板

证券之星5月16日盘中消息,10点48分路畅科技(002813)触及涨停板。目前价格24.19,上涨10.0%。其所属行业汽车零部件目前上涨。领涨股为豪恩汽电。该股为自动刹车,胎压监测,汽车零部件概念热股,当日自动刹车概念上涨4.7%,胎压
外媒:贝恩下调全球奢侈品销售预期,2025年或跌2%-5% - 天天要闻

外媒:贝恩下调全球奢侈品销售预期,2025年或跌2%-5%

【环球网消费综合报道】据路透社报道,咨询公司贝恩(Bain & Co)预测,今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可能下降2%至5%,较其此前预计的0%至4%的增长大幅下调,标志着该行业在2024年下滑1%后将进一步陷入低迷。东方IC报告列举了今年前三个月经济压力和价格疲劳,并提到消费者正在等待品牌推出更具创意的新产品。而贝恩去年11月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