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下滑、LPR降息与央行“不断警告债市风险”--理解当前的“货币逻辑”

2024年06月16日13:20:12 财经 2161

本周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引发市场颇多关注,其中社融与m2双双下滑,叠加剪刀差加速走扩成重点。

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社融数据发布后,有不少机构对此进行了深度剖析,在理解当前“货币逻辑”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思路。

比如国泰君安在6月15日发布的研报中便提到了“如果短期内lpr不下调,那么破解这一循环的最好方式就是管控长端利率风险”、“央行购债能够缓解m2持续回落的趋势”等观点。

lpr下调仍有空间?长端利率风险如何管控?债市将迎来一波利好?有权威金融媒体对此论点专门进行了分析,表示在利率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国债市场迎来了久违的爆发,但是“风险不小”、投资者应守护好“钱袋子”......

当前最主要的货币现象:社融与m2双双下滑+剪刀差扩大

华尔街见闻据前值计算得出,5月新增社融为2.07万亿元,延续回落趋势;5月末,m2同比增长7%,较前值7.2%小幅回落。

国泰君安表示,此次社融-m2剪刀差加速走扩的原因,与之前并不相同,具体有两方面原因:

从社融和m2的走势来看,前几次社融-m2剪刀差(如 2017年和 2020 年)走扩均是由于社融增幅高于m2,其原因在于企业直接融资活跃,而直接融资只会增加社融、不会改变m2。

本轮剪刀差则是由m2回落幅度高于社融所致,我们认为有两方面因素主导:

1、政府信用扩张的同时私人信用收缩

2、银行为平抑私人部门去杠杆对自身的影响,主动赎回或减少非银投放

M2下滑、LPR降息与央行“不断警告债市风险”--理解当前的“货币逻辑” - 天天要闻

关于“私人信用收缩”这一点,国泰君安认为,虽然政府发债支撑社融,但同时还需要私人信用的加码,否则财政投放的乘数效应就会较弱。而现在的情况是,政府发债后,居民存款转变为财政存款(比如居民通过购买理财等方式向非银机构购债),导致货币回落而社融增加。

简单理解就是,政府发债后,资金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居民之间“来回转动”。

M2下滑、LPR降息与央行“不断警告债市风险”--理解当前的“货币逻辑” - 天天要闻

此外,国泰君安还强调了私人信用收缩对商业银行行为的影响,即“银行对缩表的对冲行为导致了此次剪刀差走扩”:

提前还贷加速、手工补息治理等因素引发“存款搬家”,银行为平抑扰动,于是主动赎回或减少非银投放,体现在银行对非银债权在 4月减少2.2万亿,减少幅度显著超出季节性的0.4万亿。

银行对非银投放不计入社融,但非银存款减少意味着m2收缩,最终导致社融-m2剪刀差走扩。

M2下滑、LPR降息与央行“不断警告债市风险”--理解当前的“货币逻辑” - 天天要闻

m2持续回落如何解决?

国泰君安表示,可以通过“稳货币”和“缓缩表”的方式来缓解m2回落,而其中“稳货币”便是前文提及的“央行购债”:

既然当前货币回落由非银和居民部门购债所致,央行买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截断这一路径,弱化非银和居民的购债力度,进而减缓 m2 回落,此为“稳货币”。

另一方面,当央行把购债作为常态化的长期货币投放工具后,站在私人部门的视角,货币宽松的想象空间打开,通胀预期回升,去杠杆进程或会减缓甚至反转为扩信用,银行对缩表的对冲压力自然也会减轻,此为“缓缩表”。

国泰君安认为,稳货币与缓缩表相辅相成,有可能形成正反馈循环:

稳货币本身就能够提升通胀预期,进而减缓私人部门的缩表速度;而当私人部门放缓去杠杆速度后,通过信用派生机制可以促使货币企稳。我们认为,央行购债或许是这一正反馈循环的触发器。

lpr下调仍有空间?长端利率风险又如何管控?

社融与m2双双下滑和如今长端利率下行也有密切的关系。

正如国泰君安在研报中提及,如今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陷入了“长债利率走低→提前还贷加速(以更低的利率重新贷款)→银行被动缩表(只能减少贷款)”的循环中,有两个解决思路,要么短期内下调lpr,要么就是管控长端利率风险。

首先关于lpr降息,《中国证券报》援引权威人士表示,利率下调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内外部约束。事实上,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公开发声表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未来也会结合形势变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客观来说,进一步降息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

其次关于长端利率风险,国泰君安认为可以通过卖出长期债券,避免因为长期利率下降而导致更多人提前还贷,进而减轻银行缩表的压力。

在这个背景下,5年期lpr就像是长期债券利率的一个参考点。如果能把5年期lpr保持在2.5%左右,那可能会成为30年期国债利率的一个底线,这可能会减少借款人提前还贷的动机。

但是关于“卖债”的具体操作,国泰君安则认为:

央行当前持有1.5万亿国债,占国债总量的5%,且以中短期国债为主,卖债对长端利率的调控力度或有限,更多在于信号意义。

M2下滑、LPR降息与央行“不断警告债市风险”--理解当前的“货币逻辑” - 天天要闻

权威媒体齐发声:警惕债市风险

既然谈及利率下行可能,便有市场观点将其和今年火热的国债市场联系在了一起。

今年以来,在利率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国债市场迎来了久违的爆发,尤其是长债和超长债交易热度很高。而受益于债市走牛,部分债券型基金投资回报率上升,一些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超过10%。

债市的大幅波动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周五,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和四大证券报之一的《中国证券报》双双发文提醒债市风险。

《金融时报》援引业内人士报道提示,当前的利空因素有不少,只不过被投资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此时投资者更需关注债券类资产的价格波动风险,守护好“钱袋子”。

《中国证券报》则援引权威人士报道称,债券型基金“牛市”背后隐藏着不小的风险。 “此轮债基行情与债券利率下行有很大关系,这种高收益不具有可持续性。”

本文内容结合国泰君安6月15日研报《从稳货币角度理解央行买卖国债的逻辑》,作者韩朝辉(s0880523110001)、张剑宇(s0880124030031)、汪浩(s0880521120002)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熊市不买股票,难道等牛市去接盘? - 天天要闻

熊市不买股票,难道等牛市去接盘?

本周继续回撤,年内收益率从最高20%降到3%了,没有不开心,但也谈不上开心,这种过山车,我坐过无数次了,去年也是从最高20%的收益率回撤到亏损,然后年末只赚了3%,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以后还会无数次发生,但是,这是在股市赚钱必须承受的,
浙江一股民150万全仓爱康科技,躺平3年,却发现账户己归零! - 天天要闻

浙江一股民150万全仓爱康科技,躺平3年,却发现账户己归零!

"啥情况!我的150万就这么没了?!"浙江股民周某怔怔地盯着股票账户,脸上写满了不敢置信。没错,人家就是3年前满怀憧憬地杀进股市,梦想着靠一只光伏股翻身,结果现在150万全打了水漂,37万都不剩!这账户,简直是惨绝人寰啊!事情还得从2021
6月23号,邮储银行最新存款利率表来了:10万存1年,利息多少? - 天天要闻

6月23号,邮储银行最新存款利率表来了:10万存1年,利息多少?

对于邮储银行作为国有6大银行之一 ,是我国营业网点最多的银行,在每个乡镇都有邮储银行的营业网点,但是在邮储银行存钱尤其需要防止存款变保险。存10万,怎样存拿到手的利息更多?其实,我们要考虑的有3点第一点就是选对存钱的银行第二点就是存款的期限
别无选择,美国财政部将长期依赖短期国债 - 天天要闻

别无选择,美国财政部将长期依赖短期国债

随着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增发短期国债似乎成了“唯一出路”。花旗在本周五的报告中指出,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更新的展望,预计财政部将面临长期融资挑战。未来十年,除非利率大幅下降,否则财政部几乎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更多依赖短期国库券(T-bills),预计短债比例将接近25%甚至更高。本周,CBO把本财年美国...
企业数据跨境流动需求强烈,临港:发布清单倾向于企业可落地可操作 - 天天要闻

企业数据跨境流动需求强烈,临港:发布清单倾向于企业可落地可操作

“临港新片区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前沿产业,这些产业对数据的跨境流动有着强烈的需求,推进国际数据合作交流,对促进临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日前由上海临港新片区跨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开放大会系列活动——高水平国际数据合...
跌不动了!也不要高兴太早了,后面还有大招! - 天天要闻

跌不动了!也不要高兴太早了,后面还有大招!

大家好,今天是2024年的6月23号,星期天下周开始,会有逐步的反弹!说几个数据:沪指半年线3002点,周五开盘2998.24点,最后集合竞价前3003点,最后收盘2998.14点。仅仅看开盘的2998.24点到收盘2998.14点,操作痕
锂电池不安全,要禁用?以后不用再担心了,锂电新规下半年实施 - 天天要闻

锂电池不安全,要禁用?以后不用再担心了,锂电新规下半年实施

电动车给出行带来了便利,但是最近两年,电动车起火事故明显增加,仅在2023年里,电动车火灾事故就达到2.1万起,所以各地加强对电动车安全管理,很多人说电动车锂电池不安全,要禁止使用锂电池。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以后不用担心了,锂电新规下半年将会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