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

2024年05月21日14:05:05 财经 1251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刘锦涛

5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整体来看,4月份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数据显示,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7.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7%、14.5%。高技术产业的不断增长正在培育经济复苏的新动能、不断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并进一步带动工业、出口、就业、物价等主要指标的持续改善,为中国经济拓展新增量。

中国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 - 天天要闻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核心驱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排在政府工作任务首位,向业界传递了以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2024年1月至4月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可持续发展、高效率、创新主导等特征都是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的重要目标。

面对经济复苏的客观需求,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长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新质生产力不仅涵盖了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也包括对形成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经济模式的支持。这些新兴力量的崛起,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经济格局,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迅速渗透到各个行业,大力提升个人和企业的综合生产力水平,推动人口红利逐渐向人才红利升级,综合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在不断挖掘新动能新增量的同时持续实现经济复苏。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也是绿色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基础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传统企业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利用电子商务、云计算等技术,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市场空间。数字化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也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市场需求。

新兴产业的崛起是拓宽新质生产力外延的重要推动力。4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比上个月加快3.9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3%,动车组产量同比增长高达212.5%,新能源汽车增长39.2%,5G智能手机增长18.7%。以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带动低碳减排、实现能源替代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4月份,充电桩、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2%和11.1%。这都反映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也是绿色生产力,通过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向协同并进。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其他新兴领域,也能持续拓展经济增长新动能,释放更大的市场规模和空间。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复苏、繁荣

未来,进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社会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兼容并进,将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融入现代化进程的方向和路径之中。要巩固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主基调,发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带来的市场拉动作用,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结构持续升级。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消费新趋势,通过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绿色经济的推动,多方面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带来高附加值产品将具有更高品质、更强功能和更好用户体验。不断通过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引导新型消费需求、提高消费便利性、促进消费多样化、引领消费新趋势和推动可持续消费,提升消费者消费意愿和能力,实现经济和消费良性循环

另外,要不断完善和发扬新质生产力理念与文化,在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拓展全球合作机制创新,引导各国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制定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经验共享,加速新质生产力的拓展和应用。在碳达峰目标实现之后,进一步引领零碳技术的国际技术与服务贸易机制。

未来,新质生产力在经济复苏和转型升级中将持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技术迭代、绿色升级、数字转型、新兴产业崛起正在重新定义全球经济格局。通过重视并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应用,可以从长期角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复苏和长期繁荣。(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及控股股东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闻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及控股股东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龙江证监局对黑龙江珍宝岛药业及控股股东黑龙江创达集团等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黑龙江证监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宝岛控股股东黑龙江创达集团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偿还向哈尔滨湖时商贸有限公司、哈尔滨双笙商贸有限公司、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