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收官战,山东“三核”冲刺画出不同赛道

2023年11月15日18:54:06 财经 1786

记者 蔡宇丹

离2023年收官不到60天,城市排位赛的竞跑中,山东“三核”的冲刺动作各不相同。谁又是年终冲刺的担当?

1. 山东需要强省会,济南“项目建设年”加速跑

年终收官战,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成为各地常见一幕,再次见证一句老话,驱动经济运行的关键,在于抓项目。

11月1日,山东召开全省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及建设推进情况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长联袂出席,谋划部署2024年重点项目。

山东省委书记在会上对如何进行重大项目谋划储备进行了阐述,点出五类重点项目,第一类就是聚焦落实国家战略谋划重大项目,其次是防灾减灾、产业优化升级、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改善民生福祉等四类项目。

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表示,经初步筛选符合条件的项目有7000多个,国债资金需求超过1万亿元;同时,各地方还正在按照国债投向领域,抓紧再储备一批项目并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大白话就是,中央出钱,地方要抓紧谋划项目把钱花出去。

11月3日,山东举行重点装备制造业项目推进会,高端装备制造业再一次按下加速键。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山东11条标志性产业链中突出的重点,此次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涉及14个项目,分布在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济宁5市,涵盖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等五大产业链,固定资产总投资约515亿元,预计达产后新增年收入1176亿元。

11月7日,山东又召开全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推进会现场设在济南机场,视频连线了济郑高铁、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港、济宁龙拱港、济南大北环黄河大桥等重点项目施工现场。

前三季度,山东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1%,占全部投资23.3%,增幅高于全国19.9个百分点,也高于广东的6%、江苏的3%、浙江的6.8%。

根据山东省对外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在山东的基础设施投资大盘里,交通、水利、能源三个大项分别完成投资2555亿元、570亿元和881亿元。

这些钱流向哪里?

全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把会议现场放到济南机场,释放出强烈信号。

2023年1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对济南和青岛都明确了“2025年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进位争先”的要求。

区域竞争新态势下,必须要有一个能打能扛,能独当一面的强省会和强龙头。

在中国经济前20强城市中晋位,是一项挑战巨大的任务。三季报山东传出一系列好消息,济南连超泉州南通,青岛与宁波差距缩小,烟台增量领跑准万亿城市梯队。

基础设施投资再次显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是山东民航史上规模和投入最大的机场建设项目,总投资近700亿元,济南机场二期建成后将辐射周边10多个城市、7000万人口,对于济南城市能级的提升作用巨大。

公开报道显示,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最初估算总投资约400亿元,立项后规划增加到500.84亿元,由于高铁、地铁等配套设施大幅增加,最终总投资增加到700亿元。

2023年是济南“项目建设年”。据济南日报报道,济南市最初谋划了1301个重大项目,经调整增加到2206个,总投资由2.4万亿元上调至近3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由近3000亿元调整至3200多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占比由年初21.29%上升为43.11%。

前三季度,济南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1.8%。

济南日报称,“正是这些项目投入支撑济南经济运行一直‘好于全国、好于全省’”。

为守住强省会阵地,年终抓投资抓大项目的激战战场就是进博会。

进博会期间,济南起步区赴上海招商,举行了光储产业政企恳谈会。2023年三季度,济南起步区GDP增速达到35.2%,位列济南各区县第一,起步区进入加快成形起势的关键阶段。

济南市市长于海田也没有闲着,上海走访了上海电气、商汤科技、恒瑞医药等,与上海电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恒瑞医药加码投资济南。

2.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激变

经济大环境变化下,城市格局加速洗牌。从2022年和2023年三季度数据看,济南所在的经济总量1.1万亿-1.2万亿区间的城市,城市排位赛异常激烈。

今年上半年,合肥GDP超济南,到第三季度济南又反超合肥,济南、佛山、合肥三城中,GDP相差仅52亿元,增速分别为6.2%、4.9%、6.1%。这种咬合状态意味着三城市冲刺四季度必须“分秒必争”。

同去年城市竞速“优等生”西安一样,汽车制造业成为推动济南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前三季度,济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2.9%,位列山东第一。2023年1-7月,济南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2万辆,中国重汽济南卡车前三季度重卡出口量涨幅超7成。在这两大增长驱动下,前三季度,济南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大涨115.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6.7个百分点。

按照原规划,比亚迪济南基地整车年产量在30万辆。今年7月,比亚迪又在济南起步区拿地2343.4亩,加之在高新区布局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比亚迪在济南拿地总计超7000亩。

同比亚迪深度绑定的合肥也在发力,去年投产的比亚迪合肥工厂目前年产能15万辆。在安徽省2023年重点项目清单(第一批)名单中,合肥比亚迪汽车零部件(二期)项目、(三期)项目在列。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44万辆,同比增长3.8倍,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77万辆,汽车产业集群营收突破3000亿元。

与此同时,大众集团也在加码合肥。今年5月传出消息,大众集团计划投资231亿人民币在合肥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其中投入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电动车开发、创新和采购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大众汽车在中国最大科创和创新中心,也是除德国外最大研发中心,计划将于2024年一季度投入运营。

这也意味着,作为城市竞速的关键棋子,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正在激变。不管是济南还是合肥,当下,拿到入场券的城市如何对供应链进行整合,提升本土配套率,培育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度,将会是下一场要打的硬仗。

3.青岛:冲刺城市更新,全国叫响青岛打法

冲刺四季度,青岛的关键战场是“城市更新”。

10月27日,青岛市对城市更新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2023年,青岛市计划建设城市更新各类项目1342个,截至目前,开工建设项目1284个、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428个项目已竣工。

如何谋划项目,青岛在城市更新上下了一盘大棋。

11月1日,山东省委书记在全省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及建设推进情况工作会上点出的五类重点项目,就包含改善民生、带动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的城市更新项目。

青岛官方媒体公开报道显示,今年青岛新增499亿元政府专项债,其中408亿债券资金投向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

年终收官战,山东“三核”冲刺画出不同赛道 - 天天要闻

2023年,青岛棚改计划开工量是2022年的近6倍,青岛市争取棚改补助资金0.7亿元、棚改配套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0.73亿元,发行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106亿元。

今年9月,青岛入选全国46个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成为山东唯一试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与青岛全力推进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相契合,不光是民心工程,更为了谋发展。成为试点城市,意味着可以通过国家给予的政策空间进一步创新突破。

城中村和旧工业区的改造是今年青岛低效用地再开发的重点。通过对低效片区(园区)的土地征迁、配套建设和产业落地,潍柴重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一大批项目在青岛落地开工。截至今年10月底,青岛低效片区(园区)开发累计在建项目371个,完成投资额约1200亿元。

既带来土地增值,又改善民生,刺激楼市,引来新兴产业,今年9月,自然资源部召开的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会议上,“青岛经验”引发关注。

当前经济大环境下,敏锐捕捉国家政策中释放的信号,用政策支点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杠杆,在“城市更新”这个赛道上,青岛启动了新的增长飞轮。

4.烟台:杀手锏就是工业

年终“收官战”,一大看点就是万亿之城后备军如何“撞线”

一边兑现奖励,一边召开动员大会,这是烟台冲刺的姿态。

上个月,在烟台市召开的决战决胜四季度动员暨倍增企业奖励兑现大会上,烟台市为倍增计划中获奖的62家企业兑现了“真金白银”,同时提出“要奋战六十天,以最大合力夺取决战之胜”,力争年内九大产业产值超过9000亿元。

一个非省会城市冲击万亿GDP,杀手锏是什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烟台市市长郑德雁在接受采访时说,制造业是烟台实现GDP过万亿的主引擎。

和冲击万亿之城的常州一样,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烟台的赛点之一。

11月3日,山东重工与比亚迪合资在烟台建设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开工。这个产业园区所在地烟台福山区,未来几年将打造成为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电池、电机、电控、电驱动总成的研发制造高地。

在这个占地1700亩、总投资560亿元的项目中,潍柴与比亚迪战略合作建设动力电池研发制造基地,另外潍柴还将建设新能源汽车其他核心部件制造基地。

这个项目对于烟台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价值不言而喻。

公开信息显示,这个项目一期达产后将新增收入400亿元,三期达产后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而烟台汽车产业产值目前也才破千亿。潍柴和比亚迪合资电池工厂的户烟台,将进一步完善烟台在“大三电”的布局,塑强动力电池关键一环。

一个地区主导产业越具规模效应,就越具备成本、技术、研发优势,本地配套和供应链就十分活跃,产业集群才具有更广的辐射范围。

目前,烟台汽车零部件企业400多家,15个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据烟台日报报道,在烟台生产一辆整车的配套成本比其他地方低2个百分点以上,通过烟台港运输可进一步减少成本。

年终收官战,山东“三核”冲刺画出不同赛道 - 天天要闻

图为大批出口商品车集结山东港口烟台港准备通过汽车滚装船发运。烟台港是中国沿海第三大商品车外贸出口港,年商品车运量超40万辆。图/

不光潍柴和比亚迪加码烟台,通用汽车也在加码烟台。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投资700亿的上汽通用东岳奥特能超级工厂的车间主钢结构及地面基础施工目前已完成。

今年7月,上汽通用继上海、武汉之后,在烟台投资700亿打造全国第三座奥特能超级工厂,计划2025年投产,这座超级工厂将使上汽通用东岳基地迈入国内最先进的新能源生产基地行列。

年终收官战,山东“三核”冲刺画出不同赛道 - 天天要闻

通用东岳汽车车身车间高密度机器人焊接。 资料片

在接受的采访时,郑德雁说,烟台要深化与上汽通用合作,使烟台生产基地迈向百万整车生产基地。

一个百万整车生产基地对于提升地方经济能级的价值肉眼可见。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5万辆,进阶2022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当年西安GDP增速达4.4%,在万亿城市俱乐部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长沙。

但烟台不光是在汽车产业上蓄力。

今年5月,在深圳举办烟台—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交流会上,烟台市长郑德雁表示,烟台绿色石化产业产值今年将突破2000亿元。

核能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大项目在烟台密集落地,为这座工业城市蓄积了强劲发展动能。作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烟台正在成为山东最为依赖的新能源基地。

在央企争夺战中斩获国家电投核能总部的烟台,也拿到一系列核电大项目。今年8月在烟台举行的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放说,国家电投仅在胶东地区就计划投资3000亿元,目前投资额已达1000亿元。

2022年,烟台市工业增加值3481.35亿元,占GDP比重36.58%,保持全省第一的经济增速和增量;今年前三季度,烟台市GDP达到7260.1亿元,6.7%的增速位列全省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6个和4.5个百分点。

站在万亿之城门槛上,烟台最新目标是力争用5年时间,全市工业产值翻一番,再造一个烟台工业体量。

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烟台前进的大方向明确,那就是,不管如何抓大项目和大抓项目,“工业立市”是烟台保持韧性和稳健增长的前提和根本。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仅1699史低的骁龙8 Gen3直屏旗舰机,太刺激了! - 天天要闻

仅1699史低的骁龙8 Gen3直屏旗舰机,太刺激了!

之前小智说了,本月会有一大波的新机发布,均搭载高通和联发科的新处理器,尤其是高通的骁龙8s Gen4机型众多。不过对于骁龙8s Gen4新机的定价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曝光,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批新机会比较尴尬,因为骁龙8s Gen4的性能处于不上不下的水平
强悍性能和智慧体验并驾齐驱 OPPO Pad 4 Pro评测 - 天天要闻

强悍性能和智慧体验并驾齐驱 OPPO Pad 4 Pro评测

纵观近两年手机市场,在性能上格外内卷,就连3000元左右的中端机型也会配上当年最新的旗舰处理器。反观平板电脑市场,基本上都是选择的当年中端处理器或者上一代的旗舰处理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和它的产品定位有关系,不少厂商认为平板电脑还是以轻办公和娱乐为主,
有些网络审核也太离谱了,如果这也能审核过,那我也可以发! - 天天要闻

有些网络审核也太离谱了,如果这也能审核过,那我也可以发!

扭归扭,打归打,打完我们还是一对儿看着不太像是P的卖相就不太好喝的感觉实在太惨了一点如今有些网络审核也太离谱了请不要灌酒,否则后果堪忧俺的帽子威力不容小觑白子取得了碾压优势小孩哥:别闹了我都尴尬死了不要在马路上放飞气球场面似乎有点羞耻?冲着这发型也得加点工资当
中国首个AI智能化妆品无人车间正式投产 - 天天要闻

中国首个AI智能化妆品无人车间正式投产

近日,上美科技园智慧工厂正式投产,标志着美妆行业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重要一步。该智慧工厂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达20000平方米,作为中国首个AI智能化妆品无人车间,每日产能高达200万瓶,其全流程AI智能化生产体系备受瞩目。
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如何监控与调整,以确保目标达成? - 天天要闻

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如何监控与调整,以确保目标达成?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战略实施是关乎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环节。它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长途旅行,企业设定的战略目标是目的地,而战略实施则是通往目的地的具体行程。然而,这并非是一条坦途,途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市场环境风云变幻,竞争对手虎视眈眈,技术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