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走势敏感的投资者都在关注一个指标,这就是有着“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之称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自10月19日涨破5%创2007年以来新高后便快速回落,到11月8日更跌破4.5%。
美债收益率大幅杀跌背后,是美联储继9月之后,连续第二次会议暂停加息。业界普遍认为,这或许意味着美联储加息周期走向尾声,全球流动性走向宽松,对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权益类资产而言,也释放了重磅利好信号。
从A股近期表现看,在汇金增持四大行和ETF、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增持等带动下,增量资金加速入市,大盘也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尤其是压抑了三年的医药板块,先遇上“减肥药”概念全球走红,近期美债收益率下行又给医药板块“添了把火”。有机构认为,医药等核心资产与美债利率呈现较强的负相关特征,伴随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美债利率有望趋势性下行,医药有望系统性受益,且行业估值低位、景气转好,具备困境反转动力。
创新是医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之一。在医药板块的众多细分领域中,生物医药也是创新度最高、成长空间较大的主流赛道。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报告预测,到2023年,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67亿元),相较于2014年的累计增长空间达107%。
在A股诸多医药指数中,极具代表性的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就汇聚了生物医药领域的30只龙头股,涉及CXO(医疗研发外包)+疫苗+医美+血液制品等行业,前十大权重股包含疫苗、医药研发服务、生物创新药等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
数据来源:国证指数官网,截至2023年10月31日,上述提及成分股不作为推介
从历史走势看,自指数基日(2009年12月31日)至今,国证生物医药指数跑赢同类主流宽基指数。截至2023年11月9日,自基日(2009年12月31日)以来累计涨幅达189.83%,跑赢同期上证指数近200个百分点。同时表现出较强的弹性,近三年年化波动率高于其他核心指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11月9日。生物医药指数近5年(2018-2022年)历年业绩表现分别为:-22.62%、53.80%、72.80%、-11.42%、-28.56%。
当前国证生物医药指数的市盈率PE(TTM)为33.52倍,处于过去十年14%分位左右,整体看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区间。
展望后市,中银证券研报指出,前期医药反腐、医保谈判带来的行业不确定性已有所消散,医药反腐强调聚焦“关键少数”、前期受到影响的学术会议纷纷恢复,医保谈判细则更新,规则趋于温和。产业层面,当前 GLP-1 靶点减重已相对成熟且适应症仍在扩展,海外企业不断映射,同时国内多家企业已有布局。ESMO会议来看,ADC等创新药领域国内外多家企业也有所进展,国内创新药厂商出海加速,大品种重大进展驱动下,医药行业具备景气催化动力。
如果有投资者想趁着低位播种生物医药板块的话,建议去支付宝搜一下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联接基金(A类011040,C类011041)。这是跟踪国证生物医药指数的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的场外联接基金,在目前市场底部区域,较为适合投资者分批买入或是开展定投等。
风险提示:文中观点仅供参考。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购买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定投非储蓄有亏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