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亿住户存款“不翼而飞”,不过是“有钱人”的游戏!

2023年05月17日17:50:27 财经 1929

匡翊同学 | 硬核 | 求真 | 实用 |

据4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住户存款额突然断崖式下降了1.2万亿元,3月份还猛增了2.9万亿呢,咋到了4月就画风突变呢?难道是老百姓突然想通了?开始阔绰消费了?


所谓的居民存款到底是谁的钱?

过去几年中,因疫情原因,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居民的消费欲望不强、对未来的信心不足,于是通过“积极囤粮”来应对不确定性。就是这个“一概而论”的理由,导致了居民存款爆炸式增长。

4月11日,央行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的金融数据: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单月来看,1月份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2月份住户存款增加7926亿元;3月份住户存款增加2.9万亿元。

地区存款方面,广东位列第一,住户存款规模超过11万亿,是国内唯一迈过10万亿存款门槛的省份。

江苏以9万亿的存款规模紧随其后,另外,浙江、山东均超过8万亿。河北、四川、北京、上海的住户存款在5万亿~7万亿之间。

而从人均住户存款来看,北京、上海高居榜首,其中,北京的人均存款接近27万元,上海人均存款超过21万元。

1.2万亿住户存款“不翼而飞”,不过是“有钱人”的游戏! - 天天要闻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

从地区存款来看,“存款大户”多为经济发达省份。

而从人均存款来看,更是存在明显的“均摊”现象,我和马云人均存款过亿,这并不能说明我很有钱,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那所谓的居民存款到底是谁的钱?答案显而易见:

大多是“有钱人”的钱,至少是中高产阶层的钱占了大头。


1.2万亿住户存款到底去了哪里?

搞清楚“居民存款到底是谁的钱”这个问题后,1.2万亿居民存款突然消失的理由就合情合理了,看完你就会发现,这些理由跟普通百姓基本没啥关系。

1、季节性的因素

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每年的一季度通常是一个重要的考核节点,银行需要全力揽存实现“开门红”,在完成了一季度的揽存任务之后,4月份通常就会有大量存款流出。从以往年份来看,几乎每年4月份的居民存款额都会下降,所以,今年4月份的存款下降,其实也并非今年独有。

但银行揽存,是揽谁的存款?当然是有闲置资金的人,我月薪3000,他们根本揽不上。

1.2万亿住户存款“不翼而飞”,不过是“有钱人”的游戏! - 天天要闻

2、存款利率下调,部分存款分流至理财产品

为了刺激消费,释放流动性,我国贷款利率(LPR)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银行存款利息越来越少,民众不得不寻找新的投资理财路径,部分存款开始转向银行理财。

去年以来,由于银行理财市场出现大面积亏损,很多民众开始退出银行理财市场,银行理财规模缩水超过2万亿元。不过,随着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收益开始企稳回升,在存款利率下降的背景下,部分资金开始重新进入理财市场。

数据显示,4月末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开始环比增长,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规模下降趋势。

但是,西南财大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5%的家庭存款不足16.3万元,另有35%的家庭存款超过16.3万元,以此类推,中国拥有20万以上存款的家庭估计不足20%,实际上,存款少于16.3万元的家庭很少会考虑也很少参与理财。

1.2万亿住户存款“不翼而飞”,不过是“有钱人”的游戏! - 天天要闻

3、房贷利率下调,部分人选择提前还贷

近年来,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房贷利率快速下调,很多城市的房贷利率已经低于3%,这对于之前买房的人而言,相比他们需要支付的高达5%甚至6%的房贷利率,就存在将近3个点的差值。

而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越来越低,3年期和5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不到3%,3年期和5年期的储蓄式国债的利率勉强达到3%,分别为3%和3.12%,根本跑不过房贷利率。

于是,大家掐指一算,提前偿还房贷才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理财方式,与其将存款放在银行吃低息,还不如主动偿还高息的房贷。

1.2万亿住户存款“不翼而飞”,不过是“有钱人”的游戏! - 天天要闻

4、消费同比大涨18.4%

据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0亿元,同比增长18.4%。

这涨幅确实很大,但“同比”是指和2022年4月份对比。增长幅度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年的基数太小。

但从今年五一的势头来看,消费整体上是在恢复的,特别是前期受到压抑的服务性消费需求,得到快速释放,至于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民众对未来的预期仍不足

基于以上分析,咱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消失的1.2万亿住户存款,只不过是挪了个地方而已,并没有多少流向消费市场,民众对未来的预期仍不足,甚至变得更加“精打细算”。


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乍一看,全国人民好像都不缺钱,又是存款,又是理财,又是提前还贷的。

但实际上,大多数人既不是银行的揽存对象,更没有理财产品,提前还房贷更是天方夜谭,这些数据看似跟自己有关,实际上根本不影响自己3000每月的工资。这就是问题所在!

顶层通胀、下层通缩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富者更富,穷者恒穷。关于这个话题,咱们下期再详聊。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60亿公司被1元卖掉 - 天天要闻

60亿公司被1元卖掉

60亿收购的公司被1元卖掉,这通常是企业为保壳或剥离不良资产而采取的极端措施,背后涉及复杂的商业逻辑和风险考量。
AMD财报超预期,整体销售额飙升36%,美股盘后涨超4% - 天天要闻

AMD财报超预期,整体销售额飙升36%,美股盘后涨超4%

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AMD)周二公布的第一财季收益超出预期,并对本季度收入给出了强劲的指引。该公司的数据中心部门,包括人工智能(AI)图形芯片和中央处理器的销售额,超出了预期,增长了 57%。AMD 的预测还包括 8 亿美元的成本,该公司表示,这是由于本季度美国限制了该公司部分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而产生的。美国超微半...
租个工位来创业 省城兴起“共享办公室”热 - 天天要闻

租个工位来创业 省城兴起“共享办公室”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生活中,共享经济已不陌生。如今,共享办公室正悄然兴起,按月甚至按天支付租金后,即可拎包办公,桌椅、网络、茶水间、会议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种更有性价比的办公模式,受到一些刚起步的创业人士
企业出海应对特朗普关税大棒,是否可行、如何可行? - 天天要闻

企业出海应对特朗普关税大棒,是否可行、如何可行?

当前,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企业出海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的打造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在美国向我国发起关税战的时代大背景下。目前我国企业出海的模式丰富多样,涵盖了规避贸易壁垒、市场多元化与需求升级、技术合作与创新追赶、品牌国际化与标准制定以及供应链安全等多个方面。小...
国产AI芯片获热捧:推理需求爆发,产业链解题效率提升 - 天天要闻

国产AI芯片获热捧:推理需求爆发,产业链解题效率提升

旺盛的AI推理需求支撑下,国产AI芯片厂商业绩支撑力大增。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AI芯片核心公司中,寒武纪连续六年亏损的纪录在2024年四季度开始终结,并将这种趋势延续到今年一季度;海光信息业绩处在稳定态势,在今年一季度更是
“苏大强”“含科量”逐年递增   江苏上市公司去年研发支出再创新高 - 天天要闻

“苏大强”“含科量”逐年递增   江苏上市公司去年研发支出再创新高

本报讯(记者 刘扬) 在当前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快速崛起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上市公司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长效发展的战略性支撑要素。继2022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后,江苏省内A股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支出再创新高。随着2024年年报披露工作正式收官,A股上市公司2024年的研发投入情况也浮出水面。Wind数...
沪指站上3300点  A股五月迎来“开门红” 两市成交额突破1.33万亿元 - 天天要闻

沪指站上3300点  A股五月迎来“开门红” 两市成交额突破1.33万亿元

​5月的首个交易日,沪深A股双双收阳,上证综指放量站上3300点大关,深证成指创出近期新高。6日,上证综指上涨1.13%,报收3316.11点;深证成指上涨1.84%,报收10082.33点;创业板指上涨1.97%,报收1986.41点;沪深300指数上涨1.01%,报收3808.54点。两市6日共成交13362亿元,较上个交易日大幅增加。对于短期市场,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