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深一度|2023年,银行业将发力这些领域

2023年04月04日19:26:17 财经 1483

近日,随着上市银行2022年年报发布和业绩发布会陆续召开,各家银行2022年经营成绩单出炉,今年银行业发力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也逐渐清晰。

财经深一度|2023年,银行业将发力这些领域 - 天天要闻

图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在点钞。新华社发

2022年,银行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成为发布会中频繁出现的字眼:

——2022年末,中国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较年初新增超1.5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2年末,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9.8万亿元,新增2.6万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

——2022年末,交通银行境内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8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8%,信贷增量同样创历史新高……

在总量增长的同时,银行信贷结构趋于优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增长明显。

今年以来,信贷需求趋于回暖,银行业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供给,更多金融“活水”流入实体经济。

信息显示,今年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境内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超1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居民住屋、新能源汽车、餐饮旅游等消费贷款也增长较快。

农行方面,今年前2个月信贷投放再创历史新高,从投向上看,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增速较好,分别为11.7%、20.7%、15.5%。

梳理各上市银行业绩发布会,可以看出各家银行今年信贷投放的几大发力点。

发力点一:信贷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为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不少银行提出,2023年将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信贷结构。

建设银行表示,今年信贷总量上要保持稳定的增长,节奏上适度靠前,结构上进一步优化。工行提出,在总量方面,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推动贷款总量稳健增长;结构上,持续优化信贷布局,使整体信贷结构更加均衡优良。中行表示,今年将适度扩大新增贷款规模,贷款整体增速保持在合理水平,同时,实现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发力点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银行业将继续增加信贷投放。综合银行发布会信息可以看到,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制造业、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基础设施、进出口贸易等领域将获得更多信贷支持。

光大银行提出,今年将加大对中长期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重点领域信贷增速高于整体贷款的增速。建行表示,今年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等领域支持力度;在普惠金融方面,实现授信客户的覆盖度继续提升,同时围绕小额化、小微化、便捷化加快平台的打造。中行提出,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和能源保供、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等普惠金融服务。

发力点三:聚焦主责主业和优势特色领域发力

在主责主业和优势特色领域,银行业也将积极发力。农行提出,今年将在粮食安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县域城乡融合等领域实施专项金融服务行动,将力争实现新增县域贷款突破1万亿元。

去年,中行发挥跨境金融优势,全年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74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7%。中行提出,今年继续强化本外币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巩固在结售汇国际信用证、跨境汇款等业务领域的优势。

建行目前个人贷款业务占总贷款的比重接近39%,今年建行将抓住市场回暖的机遇,进一步加大零售信贷投放力度。同时,大力支持保障性租赁住屋建设,积极参与租赁住屋REITs发行。

兴业银行2022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0.34%,创近年新高,并设立了兴业碳金融研究院,增强绿色金融专业支撑。今年,兴业银行将继续在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理财及ESG理财产品等方面创新产品与服务。

发力点四:积极布局消费金融、财富金融 推进数字化转型

“在国内大循环、共同富裕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推动下,促消费政策不断释放红利,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继续恢复,为银行消费金融业务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银行研究院4月3日发布的报告指出。

记者从银行业绩发布会上了解到,面对今年消费金融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长,多家银行将消费金融、财富金融列为业务发展重点。

中信银行表示,今年以来该行有场景的消费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增长较好,未来将继续坚持强化零售信贷的主流地位,深耕主流场景贷款,继续做大信用卡贷款。中行提出,围绕新市民、新消费、新场景,丰富完善产品服务体系,推动非房消费贷款扩面增量。光大银行表示将聚焦财富管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不断优化财富管理的产品谱系,扩容产品货架。

此外,据了解,今年各家银行普遍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加快系统更新迭代,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塑造发展新优势。(记者姚均芳、吴雨、李延霞)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60亿公司被1元卖掉 - 天天要闻

60亿公司被1元卖掉

60亿收购的公司被1元卖掉,这通常是企业为保壳或剥离不良资产而采取的极端措施,背后涉及复杂的商业逻辑和风险考量。
AMD财报超预期,整体销售额飙升36%,美股盘后涨超4% - 天天要闻

AMD财报超预期,整体销售额飙升36%,美股盘后涨超4%

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AMD)周二公布的第一财季收益超出预期,并对本季度收入给出了强劲的指引。该公司的数据中心部门,包括人工智能(AI)图形芯片和中央处理器的销售额,超出了预期,增长了 57%。AMD 的预测还包括 8 亿美元的成本,该公司表示,这是由于本季度美国限制了该公司部分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而产生的。美国超微半...
租个工位来创业 省城兴起“共享办公室”热 - 天天要闻

租个工位来创业 省城兴起“共享办公室”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生活中,共享经济已不陌生。如今,共享办公室正悄然兴起,按月甚至按天支付租金后,即可拎包办公,桌椅、网络、茶水间、会议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种更有性价比的办公模式,受到一些刚起步的创业人士
企业出海应对特朗普关税大棒,是否可行、如何可行? - 天天要闻

企业出海应对特朗普关税大棒,是否可行、如何可行?

当前,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企业出海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的打造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在美国向我国发起关税战的时代大背景下。目前我国企业出海的模式丰富多样,涵盖了规避贸易壁垒、市场多元化与需求升级、技术合作与创新追赶、品牌国际化与标准制定以及供应链安全等多个方面。小...
国产AI芯片获热捧:推理需求爆发,产业链解题效率提升 - 天天要闻

国产AI芯片获热捧:推理需求爆发,产业链解题效率提升

旺盛的AI推理需求支撑下,国产AI芯片厂商业绩支撑力大增。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AI芯片核心公司中,寒武纪连续六年亏损的纪录在2024年四季度开始终结,并将这种趋势延续到今年一季度;海光信息业绩处在稳定态势,在今年一季度更是
“苏大强”“含科量”逐年递增   江苏上市公司去年研发支出再创新高 - 天天要闻

“苏大强”“含科量”逐年递增   江苏上市公司去年研发支出再创新高

本报讯(记者 刘扬) 在当前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快速崛起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上市公司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长效发展的战略性支撑要素。继2022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后,江苏省内A股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支出再创新高。随着2024年年报披露工作正式收官,A股上市公司2024年的研发投入情况也浮出水面。Wind数...
沪指站上3300点  A股五月迎来“开门红” 两市成交额突破1.33万亿元 - 天天要闻

沪指站上3300点  A股五月迎来“开门红” 两市成交额突破1.33万亿元

​5月的首个交易日,沪深A股双双收阳,上证综指放量站上3300点大关,深证成指创出近期新高。6日,上证综指上涨1.13%,报收3316.11点;深证成指上涨1.84%,报收10082.33点;创业板指上涨1.97%,报收1986.41点;沪深300指数上涨1.01%,报收3808.54点。两市6日共成交13362亿元,较上个交易日大幅增加。对于短期市场,业内
大叶股份股价创三年新高 七家机构席位现身龙虎榜 - 天天要闻

大叶股份股价创三年新高 七家机构席位现身龙虎榜

5月6日,大叶股份(300879)以34.08元/股的收盘价强势涨停,单日涨幅达到20%,成交额突破15.74亿元,换手率高达25.52%。自4月29日起,公司股价已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幅偏离值累计超30%,触发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一季报净利增长超三倍尽管公司在异动公告中称“无未披露重大事项”,但业内人士认为,大叶股份年报、一季报业绩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