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能源危机VS中国的能源安全

2022年10月02日06:44:35 财经 1740

开篇


近期市场持续研讨瑞信研究员Zoltan Polzsar发表的宏观雄文,我们团队早在报告发表的第二天就已经安排集体学习,收获了一些新的认知和理解。


西方分析师认为当前主要是工业、通胀和发展问题,但如果一个单极的能力强到引发世界秩序重新排列呢?这是生命线问题,通胀可能连话题都算不上。


俄乌冲突导致欧洲今年出现能源危机,而中国的能源危机几十年来一直备受担忧。在中国的原油进口来源中,中东占比超过30%。中东原油运输路径以海运为主,通过印度洋,穿越马六甲海峡,再从南海北上。


这条路径的距离最短,成本最经济,但也最不安全。除了考虑马六甲海峡的运力风险之外,还有政治军事因素,比如印度和在新加坡有基地的漂亮国随时可以拦腰截断。


中国一直努力摆脱这个巨大的能源风险。巴基斯坦修建中巴经济走廊,经营瓜达尔港;和缅甸修建大型输油管道,经营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甚至一度动议在泰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砸运河。


这个时间段,俄罗斯虽然和中国背靠背但不够信任,天然气管道的终点是选择大庆,还是听日本的选择海参崴,俄罗斯举棋不定。新加坡就更有意味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华态度绵里藏刀指指点点,明显的“香蕉人”心态。


好在最终中巴经济走廊做好了,中缅油气管道也建成了,中俄天然气管道的终点定在大庆。总算是有了一些能源保障,但还远远不够。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中美脱钩不是中国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美国必须重新建立新秩序,维持固有的优势。


2019年香港事件导致亚洲金融中心西撤到新加坡,获得华人资金大量流入,新晋富豪都是产业主体在中国的内地移民。此时新加坡政府的态度明显转变,毕竟金主爸爸们的产业还在中国,继续偏美不符合新加坡利益。


与此同时,中国“一路”进度发挥作用,“一带”马六甲海峡的能源枢纽意义有所松动,新加坡对华态度更加温和。能源基础是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没有能源安全,不可能有稳定的工业建设。从前述事件的演变就能看到,中国高层始终保持战略眼光。


另外,再叠加俄乌冲突带来的巨大历史机遇。西方世界在俄乌冲突中呈现的意识形态确实大反常识,或者这才是他们原本的面貌。俄罗斯不得不向东转身,和中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背靠背战略选择。


中国是陆权国家,拥有庞大健全的工业体系,为全球供应中低端重要产品,独占大量国际贸易额。通过“丝绸之路”从中亚往西发展到东欧,要比海路更加便捷。但从中亚往西是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必须获得俄罗斯的投入和支持。


现在的俄罗斯需要中国的能源市场,获取中国资本建设俄国工业基础设施,用中国商品填补西方撤退。中国则需要稳定安全的能源、标准的工业链和基础设施输出。


本周召开的上合峰会,就把之前想做而做不了的事都给理顺了。中吉乌铁路马上开修,中俄第二条天然气管道开通,最关键是中亚国家可以毫无顾虑地搭上中国“一路”便车。会议已经纳入伊朗,潜在会员国有埃及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


这是一个能源+工业+人口消费的超大市场,而这里没有西方什么事。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一起,沙特和伊朗在一起的组织,西方世界可能想不明白。


战略和博弈需要机遇,俄乌冲突引发欧洲能源危机就是契机。现在的中美博弈就看谁先犯错,美国希望中国接下通胀订单,中国始终抓住产业链核心。


工业重塑需要成本和资源,包括土地、人力、能源和资本,而现在重建工业体系的代价远高于十年前,更何况美联储利率马上奔4%。顶着这么高的成本重复建设一个低收益的工业体系,真的很不经济,只能是意识形态需要了。



世界的能源危机VS中国的能源安全 - 天天要闻


当美国硬脱钩,要如何获得竞争力?中国的做法是:稳定且便宜的能源+健全的工业配套+廉价的资本。




不用担心人民币兑美元跌破7字大关,人民币定价的锚定是贸易,不是外储。短期的资本项流出和利率套息,很快会被长期贸易盈余填满。


欧洲最大化工企业准备在中国投资百亿欧元进行扩产,因为欧洲实在生产不起,半导体企业ABB也已经追加在中国的投资。担心脱钩导致经济冲击和技术封锁从而引发系统风险的朋友,可能不理解在生存面前5nm技术并不比28nm技术有用。


美联储继续加息,是一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豪赌。4%的美元无风险收益率会引发其他货币和金融市场的风险,同时也会影响美国政府运转。




在如此高通胀、高资金成本且可能失去消费市场的环境下,还要做产业补贴和财政支出,这个账怎么算都需要欧洲买单。


如何买单?高通胀、高利率,资金回流美国,能源粮食高价卖给欧洲。目前结局已经比较明朗,后续就看进展演变。外围金融市场的情况,取决于美国政策和美联储表态。


本周美联储将再次加息,大概率加75BP,不排除加100BP的可能性。要到什么程度,美联储才会认为通胀可控呢?估计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




美国经济靠着吸盟友的血来保持韧性,如果美国利益体的共识不是当下经济,又会如何?美股或许很难承受如此高的成本,下跌是最佳选择。



世界的能源危机VS中国的能源安全 - 天天要闻


人民币破7会对中国金融市场带来心理冲击,但对内部处理经济困难不是坏事。人民币下跌能够释放资产价格压力,担心屋价下跌空间的朋友可能会感觉更加舒服。



A股下跌主要受场内资金抱团崩塌的情绪影响,市场资金面仍然非常充裕,没有产生系统性风险的条件。在稳定能源安全之后,内部政策大概率要解决一些基础问题,比如房地产债务。


房地产依旧是目前政府最重要的定价资产,行业周期和债务因素不是简单的取缔二字就能解决问题。民企开发商可以躺平,政府可躺不起,毕竟房地产债务和背后的地方债唇齿相依。这样看来,地产链头部的国企值得配置。


港股的表现就有点蹊跷了。明牌要继续跌,因为流通性枯竭,融资成本提高。但市场波幅缩窄,很多个股进入阴跌阶段,纯粹依靠市场流通性定价,政策、行业和企业基本面对股价钝化无效。这是一个多空都难获利的市场,谨慎参与。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更小更强 OPPO Find X8s有哪些升级点? - 天天要闻

更小更强 OPPO Find X8s有哪些升级点?

4月10日,OPPO Find X8s系列正式发布,其中早在发布会之前就曝光的OPPO Find X8s就已经面纱解开,凭借小屏旗舰定位,让这个尺寸的机型又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仅1699史低的骁龙8 Gen3直屏旗舰机,太刺激了! - 天天要闻

仅1699史低的骁龙8 Gen3直屏旗舰机,太刺激了!

之前小智说了,本月会有一大波的新机发布,均搭载高通和联发科的新处理器,尤其是高通的骁龙8s Gen4机型众多。不过对于骁龙8s Gen4新机的定价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曝光,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批新机会比较尴尬,因为骁龙8s Gen4的性能处于不上不下的水平
强悍性能和智慧体验并驾齐驱 OPPO Pad 4 Pro评测 - 天天要闻

强悍性能和智慧体验并驾齐驱 OPPO Pad 4 Pro评测

纵观近两年手机市场,在性能上格外内卷,就连3000元左右的中端机型也会配上当年最新的旗舰处理器。反观平板电脑市场,基本上都是选择的当年中端处理器或者上一代的旗舰处理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和它的产品定位有关系,不少厂商认为平板电脑还是以轻办公和娱乐为主,
有些网络审核也太离谱了,如果这也能审核过,那我也可以发! - 天天要闻

有些网络审核也太离谱了,如果这也能审核过,那我也可以发!

扭归扭,打归打,打完我们还是一对儿看着不太像是P的卖相就不太好喝的感觉实在太惨了一点如今有些网络审核也太离谱了请不要灌酒,否则后果堪忧俺的帽子威力不容小觑白子取得了碾压优势小孩哥:别闹了我都尴尬死了不要在马路上放飞气球场面似乎有点羞耻?冲着这发型也得加点工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