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2021年09月07日21:56:09 财经 1859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打压中国,美国不惜自爆家丑,不计长远利益和名声。”这是笔者近年来去世界各地讲“一带一路”话题时,许多友好国家的友好人士发出的感慨。

最近因为宁波港一度因疫情停摆,引发全球航运业震动,美国媒体、智库大肆炒作全球供应链过于依赖中国的风险,并借机攻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宣称“中国在60多个国家投资港口,‘兵不血刃’控制全球战略咽喉”。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 天天要闻

这番言论的背景是,中国不仅在本土拥有世界十大港口中的7个,而且已在至少60多个国家有中国国企投资,兴建、援建或租赁的港口。港口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全球贸易80%通过海运完成,而港口是海运的节点。

本质上,美国是典型的海上霸主。全球贸易航线基本被美国联盟体系控制。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且不是美国的盟友,不受美国控制,所以让美国很不爽;现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投资、收购、入股世界重要港口,让美国有些焦虑。

美国的逻辑是:我这么想的,你也会这么想;我这么做过,你也会这么做。

美国为何对港口如此敏感?美国是靠海洋成就了霸权,控制战略通道,商业港口被认为具有军用和民用的双重性,因而担心它们被升级用于军事目的。

美国一些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扩张”最终有可能使其有能力在所控港口附近海域限制美国海军的活动。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 天天要闻

显然,核心不是中国投资港口有什么安全问题——美国关心的不是这些国家的安全问题,而是美国的霸权安全。美国控制这些港口和战略通道安全的能力可能受到冲击。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话说回来,决定港口如何使用的是所在国家,而非中国。为什么140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为什么那么多国外港口的发展都选择与中国合作?

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而美国推崇的私人资本是没有兴趣的,甚至美国内基础设施都老化了而得不到修缮。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政局变化、投资环境本来不好,存在一定的风险,国际资本更不愿去投资,这就产生了“亚投行效应”。

概括来说,西方国家投资的都是高收益项目,最初他们怕苦怕累怕有风险,如今中国做起来了,他们就各种羡慕嫉妒恨。何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经验是认同的,比如要致富先修路。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 天天要闻

而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也是一些国家发展普遍面临的瓶颈,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

这在客观上打破了原来殖民剥削、美国霸权的体系,助力沿线国家命运自主而非依附美西方。

为了对冲“一带一路”倡议,美国在今年6月的G7峰会上抛出B3W计划,声称也要搞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建设跟当今的美国存在三种不匹配:

首先,是时间上不匹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设施投资的周期长,而美国的政治周期是四年一大选,两年一中期选举,州政府也如此。之所以很少去考虑到长远的投资,是因为政客的政绩出不来,利润考核又是每年私人资本公司的惯例。

为资本逐利的短视政治经济逻辑,造成“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局面。

其次,是空间上不协调。分而治之、地缘政治,这是美国常用伎俩。而“一带一路”的逻辑是互联互通,美国故此反对。

反过来,人类进入万物互联、互联互通时代,“一带一路”推崇去中心化的合作模式,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第三,是性质上对立:公—私、控制—反控制。美国习惯搞双重标准,有我主导的和我控制的两套体系,一套是给你用的,另外一套是我掌握的。“只有这样,你才是安全的,因为我能掌握你的安全”。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 天天要闻

基础设施是造福于广大民众的,追求公平正义。所以“一带一路”也是中国国内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外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分享,客观上挑战了美西方的传统模式。

港口是为发展当地制造业和扩大贸易服务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参与和帮助一些国家的港口建设项目,主要是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推动全球化的努力。

这是中国一再强调的,“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但美西方却在推动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以所谓的“民主同盟”,打造新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污蔑“一带一路”,企图将中国作为全球化受阻的“替罪羊”。

其实,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更需要全球货物贸易的通畅,保证经济发展。美国无力、无意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也不许中国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相反,我们更愿意看到美国放弃排他性思维,与中国一起服务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必要的基础设施。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来源:环时深度观察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关税影响仍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 天天要闻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关税影响仍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当地时间5月15日,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表示,随着关税影响持续冲击全球经济,经济衰退仍有可能出现。戴蒙当日接受采访时称,希望能够避免这种情况,但目前他不会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真的出现经济衰退,不知道它会有多严重,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报道称,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经让市场震荡了一个多月。戴蒙表示...
十万亿银行股“市值狂飙”,公募私募“措手不及”? - 天天要闻

十万亿银行股“市值狂飙”,公募私募“措手不及”?

银行板块在近期的快速上涨,甚至连行业内人士也不太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但这就是事实,浦发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成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一批银行纷纷创下A股上市以来最高点。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最新复权价格超过7.2元,妥妥的超过了当年上证指数6000点时的高峰股价(下图)。这还只是近...
独家!建信理财原总裁回归总行,还有一名副总裁也将变动 - 天天要闻

独家!建信理财原总裁回归总行,还有一名副总裁也将变动

作 者丨杨希编 辑丨周炎炎5月1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建信理财原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裁马勇已回归建行总行,出任审计部资深经理。近期,建信理财管理层密集变动。据记者了解,或与建信理财近两年在银行理财行业表现平平有关。本次建信
从茶饮到潮玩 消费企业逐鹿港股 - 天天要闻

从茶饮到潮玩 消费企业逐鹿港股

多次冲击资本市场未果的绿茶,终于要圆梦港交所了。截至目前,绿茶集团已经停止认购,IPO融资认购倍数达到282.11倍,融资认购金额为341.51亿港元。绿茶集团此次全球发行约1.7亿股,招股价为7.19港元/股,预计净集资额最高约12.1亿
美债“灰犀牛”狂奔 - 天天要闻

美债“灰犀牛”狂奔

“政府不是问题的答案;政府正是问题所在。”1981年1月20日,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就职演说中发出灵魂拷问,最终在美国一语成谶。1985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结束了自1914年以来作为净债权国长达70年的历史。短短四十年后
大涨!重返3400 - 天天要闻

大涨!重返3400

经历了4月7日的大幅调整后,5月14日午后A股再次出现异动拉升走势,其中,上证指数重返3400点上方,逼近今年3月19日的阶段性反弹高点3439.0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