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要先明阴阳


要学习研究《易经》,首先要弄清楚阴阳的概念。因为阴阳是《易经》的核心概念。

八卦是由阴爻和阳爻构成的。一个横画中间断开为阴爻,中间不断为阳爻。先有太极,而后有阴阳两个爻,然后演变成四象即四对阴阳爻组成的四象,然后由四象演变成八卦即三个阴阳爻组成的八卦。八个单卦是由三个阳爻和阴爻组成,六十四卦个复卦每卦是由六个阳爻和阴爻组成。俗话说阴阳八卦,没有阴阳就没有八卦。

乾坤,易之门户也。干为阳之极,坤为阴之极。

《易经》 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归于阴阳,阴阳是宇宙中最基本的两种力量,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对立,产生了万事万物。刚柔、动静、消息、屈伸、往来、进退都是阴阳的形态;乾坤、日月、男女、父母都是阴阳的具象。《易经》中关于阴阳的表述有很多处: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不测之谓神。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何故也?阳卦奇,阴卦偶。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干,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礼。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阴虽有美,含之。阴凝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

阴阳的概念出生于古人对自然物象的观察总结。阴阳是日月出没形成的日夜交替循环。日为太阳,日照则明。阴阳表示为背日和向阳的状态。我国地处北半球,山南山北的日照情况不同,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坐落在山南水北的城市为阳,如洛阳安阳,坐落在山北的城市为阴,如华阴、山阴。

西周时期,阴阳概念被用于分析事物及其发展变化。《国语》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而有地震。今三川之震,是阳失其所镇阴也。”

阴与阳的关系很复杂,阴阳对立,阴阳和合,阴阳互根,阴阳消息,阴阳转化。

阴阳不仅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也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