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山:归来惊艳满星城

湖南湘江新区大王山片区是生态修复的生动注脚。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杨屾 长沙报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你一定听过这句饱含深情的现代诗,其中杂糅着中国人灵魂深处最根本的土地情结和爱国意识。

自古以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朴素的生存哲学一直贯穿着历史的脉络中。

历史表明,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人类对大自然无尽的索取,让生存环境变得恶劣,欠下诸多生态账。

生态账,总是要还的。在湘江之西、星城之南,湖南湘江新区用心用情用智,修补大王山生态欠账,演绎出一幕凤凰涅槃般的“童话故事”。

摔倒在“坑”里

大王山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据传,其得名与西汉的长沙王吴氏家族相关。岁月悠悠,晚清名臣曾国藩病逝时,最终选择归葬于如今大王山片区核心地段桐溪寺后。曾几何时,大王山钟灵毓秀、山川秀美。

然而,由于石灰岩资源较为丰富,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王山陆续集聚了数十家建材、水泥、化工企业。

大王山曾集聚数十家建材、水泥、化工企业。

客观上,在特定历史时期,大王山集聚的这些企业,为坪塘民生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彼时的大王山,呈现常态化的天灰灰、雾蒙蒙,放置上一杯清水,不久就能看到杯底的黄灰色沉淀物,曾经山清水秀、鱼翔浅底、鸟语花香消失得无影无踪。恶劣的生态环境,让很多居民都想逃离此地。

2009年,随着新生水泥厂正式结束历史使命,也永久地在大王山留下一处满目疮痍、千沟万壑、杂草丛生的“疮疤”。

这个“疮疤”长440m、宽约350m、深约100m,敞口面积达18万㎡,蛛网密布的矿洞让人看着心有余悸,大王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很长时间没有答案。

跳出“坑”

生态修复之路,走出是必然,走好却不易。

根据测算,如果按常规方式填埋这个“坑”,需要填埋1000万立方米的土方,这是长沙约10个年嘉湖水体的体积。

填埋耗时耗材耗力,又并没有在本质上解决问题,路还能怎么走?

百米“矿”坑,满目疮痍。

通常的生态修复方式,例如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物理化学修复,在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坑”时,并不能达到治标作用。

彼时,放眼世界,全球各地对废弃矿坑的改造利用已经做出一些有益探索,例如英国伊甸园生态温室、南非黄金矿城主题公园、中国上海辰山植物园等。

经过大胆设想和科学论证,湖南湘江新区决定充分利用深坑“保温蓄水”特征,利用这种特殊地貌打造一座以冰雪为主题的旅游度假综合体。

这样“异想天开”的重任交予湘江集团,由新区经济发展局、财政金融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环保局等部门全力支持保障。

在曾经想逃离的“不毛之地”,打造欢乐的度假乐园;在南方艳阳里,实现大雪纷飞……这样的想法,怎么听着都有些异想天开。世界著名探索频道discovery认为,这是世界上不可能完成的九大项目之一。

确实太难了,普通人站在矿坑前往下望,都会发怵。从建设领域专业视角来看,这里地形崎岖、地质复杂、悬浮造型,施工难度世界罕见,国内无任何先例可以参考借鉴。

自此,这个“坑”被命名为湘江欢乐城。施工方中建五局虽然事先做好了心理准备,却发现越挖越“坑”。做测量、验数据、改方案,施工经常陷入僵局,也经常突破创新瓶颈。

如项目为减少建筑形体对城市界面及现状自然环境的空间压迫,设计以地景式建筑的处理手法化解巨大的建筑体量,将220m长、160m宽的巨型室内欢乐雪域隐匿于崖壁间。

鸟瞰大王山的变化。

如项目滑雪场主体建筑采用双层建筑幕墙,内层幕墙更贴近崖壁自然色彩并附以粗放的质感肌理,象征矿坑半个世纪的工业开采历史。

而外层开放式幕墙,采用数字化时代印记鲜明的建筑语汇,与内层幕墙形成既呼应又对比的微妙关系,象征一段工业文明记忆结束后建筑与环境将开启新的历史使命。

在长达6年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因为这个项目共产生92项技术方案、15项专利、13项工法、5篇核心期刊论文。

可以说,这个“坑”的技术产出,能为很多世界级施工技术难题提供参考借鉴。

长达半个世纪的苦难,在归来时,一定要惊艳一些,大王山回来了。

涅槃重生 惊艳时光

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冥冥中,仿佛听见——大王山,你回来吧,有人在等你啊。

2020年7月11日,大王山迎来历史性时刻。这一天,湘江欢乐城绽放星城,欢乐雪域、欢乐水寨、桐溪湖、欢乐广场等多个旅游项目开门迎客,欢乐海洋公园、欢乐云巴也陆续绽放星城。

这是一个奇迹,生动诠释着被“坑”半生,归来又是少年。湘江欢乐城项目,从根本上消除了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有效改善了区域环境,避免了对湘江水源保护区的水体污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湘江欢乐城开业运营4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大大提升了土地升值空间,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了工业废弃地环境更新、生态修复、转型发展和文化重建,成为生态修复新典范、产业转型新样板、文化旅游新地标。

湘江欢乐城开业运营4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

那些对过去的反思和补偿,那些曾经的智慧和勇气,都成为如今游人如织的欢声笑语。

中国是全球首个设立土地日的国家,在又一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大王山的故事,生动地诠释着,当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时,土地也不会辜负任何一位珍视她的人民。

在湖南湘江新区,除了大王山,当我们谈及“岳麓山”“梅溪湖”“洋湖”,它们是山体、湖泊与湿地,更是国家大学科技城、生态新城和总部经济区的代名词。

生态优势让湖南湘江新区提升着区域价值。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厚植的生态优势,精心雕琢的城市品质,让这些词变成驰名“品牌”,提升着区域环境空间品质和环境价值,获得了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的青睐落子。

归来的大王山,愿从此不再蒙尘,愿我们用心呵护的山水,能惊艳时光,温柔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