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都在挑战扳手掰方程豹下摆臂,却没人注意到更严重的是这个…

无一例外,最近的各大车友群、各大短视频平台里似乎都在掰下摆臂。事情的缘由以及后续等在此就不做过多赘述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翻阅查看。而今天之所以单独拎出来说,是因为有个更重要的安全问题想普及、防患于未然。

举升机其实很危险

有关因为举升机的使用而导致的事故相信屏幕前的各位已经屡见不鲜。轻则车辆落下导致车损,重则车辆落下砸到谁都不合适。像此前也会有一些豪车,例如劳斯莱斯等亦发生过从举升机上掉落等情况,即便没有人员伤亡也要赔不少。
常见的举升机有像双柱式以及剪式。前者通过左右各两个支点将车辆举起,后者则是整体举升将车辆举起。太复杂的专业术语以及其中的原理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内,更多的是想说、尤其是前者在举升不当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例如,像目前许多博主将车辆举起来、使用扳手去对前后悬的下摆臂硬掰,甚至是整个人吊起利用体重增大力矩。此时,车辆倘若并不完全平衡、或这一力矩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则很有可能车辆跌落最终造成事故。切记,各位切勿模仿。

掰完记得要做防锈

同样,我们不评论事件本身、各大博主都在以身试则已经能说明问题。更想提及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少博主在掰下摆臂的时候会顺势将金属件的喷涂面或是防锈层破坏掉。短时间内当然不会有问题产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锈在所难免
加之,这一次事件的主角本就带有越野车的属性和定位,户外的高强度使用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下,势必会加快金属件的生锈。试想一下,生锈日积月累,加之越野时会有冲击等工况,万一此时因为生锈部分金属件失效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也借着这个机会提醒各位车主,底盘有过剐蹭也好、真拿扳手掰了金属件也罢,完事不妨可以给咬合的地方重新做个防锈,既是保证了安全、也能免掉后期的维修成本。安全的问题就聊到这里,接下来还有另一个视角看看此次事件。

五金店都乐开了花

依旧,从另一个视角看待此次的事件,其实获利的会是谁?其一当然就会是五金店老板,也不知道怎么的突然间多了很多车主来买扳手,可能一个不合适还得大小搭配着买。当然,只是开个玩笑,真有流量以及真会玩的,还得是主播们。
直接在现场、在展车旁边放上了扳手的模型,甚至邀请对此存有疑惑的网友去现场实地掰掰看。打开各大社交平台及短视频平台一搜,基本各大城市的直播间都有在用这个方式“辟谣”。模型不够说服力?部分主播们已经把真家伙拿在手上
最后,便是网友们发挥想象力、以及不知是恶搞还是有意回击的一些事情了。咬合面积的不同,相同的金属板会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掰弯”效果;还有2023中国汽车的金扳手奖评选里,事件的主角也与该品牌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写在最后

无论事件最终的发展如何、厂家官方会如何处置等,我们在此都不做过多评价。回归到文章的主旨,注意安全、合理正确的使用举升机,了解车辆底盘件的防腐防锈,才是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有关此次事件的更多讨论,屏幕前的小伙伴也可以积极的在评论区里探讨。

车友

互动


你有关注到此次的扳手掰下摆臂事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