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手工制作的毛衣居然能够卖到8990元的“天价”,这样的事情似乎很难让人相信。
毕竟在工业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机器生产的毛衣,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产量上,似乎早已超越了人类手工制作。
但是来自广东汕头的一个85后小伙,却打破了这种固有印象,靠着手工毛衣年入500万,还两次登上央视。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童年的毛线
在汕头某个普通村庄,潘锐彬小时候,妈妈总是很忙。
白天父母外出劳作,维持一家生计,夜晚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总是在不停地摆弄着手中的织针和毛线,为家人织出一件件温暖的毛衣。
这场景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只是童年记忆中一个普通的片段,但对于潘锐彬而言,却是梦想的起点,也是他与传统观念碰撞的开始。
那时候男人种地女人织布是约定俗成的,男人在外工作,女人在家照顾家庭和孩子。
母亲的织毛衣,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象征着一种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
当时大家觉得这很正常,甚至觉得很幸福,但小潘锐彬却对妈妈的手艺很感兴趣。
他喜欢看着妈妈把各种颜色的毛线,织成一件件温暖的衣服,这种爱好在当时显得不太合群。
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知识改变命运”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潘锐彬父母的心愿很简单:希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离开农村,过上好日子。
他并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学习成绩就十分优异,最终考上了大学,学习了小语种专业。
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从事翻译工作,拿着令人羡慕的薪水,一切看起来都顺着父母的计划走。
创业之初
在大城市的光鲜亮丽背后,是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潘锐彬逐渐意识到,这份看似体面的工作,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他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最终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创业,从事手工毛衣制作。
这决定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家人不理解,朋友不理解,甚至连乡亲们都觉得他“不务正业”。
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居然决定回去织毛衣,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甚至有些“丢人”。
潘锐彬被大家的疑问搞得压力山大。
但他内心深处,却有着一股坚定的信念,他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要证明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创业初期,潘锐彬面临着诸多挑战,他缺钱创业需要本钱,可他攒的不多。
其次是技术问题,虽然他从小就喜欢织毛衣,但毕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技艺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再次是市场问题,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手工毛衣的市场空间在哪里?如何打开销路?这些都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为了省钱潘锐彬最初的工作室就设在自己的10平米卧室里,他白天忙着设计、制作毛衣,晚上则在网吧里经营自己的网店。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电脑,他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去网吧处理订单、与客户沟通。
他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身心俱疲,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心中始终燃烧着对毛衣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
母亲看到儿子如此辛苦,也开始重新拾起织针,加入到儿子的创业团队中。
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全力支持,母亲的转变,可以说是给潘锐彬打了一剂强心针。
除了母亲,潘锐彬还寻找了一些村里的阿姨,一起制作手工毛衣,这些阿姨大多是赋闲在家,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村妇女。
潘锐彬的出现,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就业机会,也为她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他的网店人手多了,生意也跟着好了起来。
他开始尝试新的设计,新的针法,新的配色,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美感。
他将传统的手工技艺与现代的时尚元素相结合,设计出上千种针法,一百多种配色,让手工毛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他的毛衣,不再是传统的“土味”毛衣,而是充满时尚感和个性化的艺术品。
用织针打破偏见
潘锐彬的网店越做越大,却碰上麻烦了,产品质量问题不少,顾客抱怨越来越多,销量也开始掉下来。
他意识到,仅仅依靠热情和手工技艺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管理和运营。
于是他开始学习电商知识,学习如何管理团队,如何控制成本,如何提升客户满意度。
他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学习,最终带领团队走出了困境。
在这个过程中,潘锐彬也经历了来自外界的各种质疑和嘲讽。
他没少挨批评,有人说他工作不靠谱,有人说他太女性化,还有人说他不太聪明。
他面对负面评价,没有辩解,他只是在心里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后来他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分享自己的理念。
他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圈粉无数,一条他吃面条时突发奇想织“面条”毛衣的视频,更是让他一夜爆红,成为网络红人。
潘锐彬的走红并非偶然,他对手工毛衣的热爱,对品质的追求,对创新的执着,才是他成功的关键。
他把传统手艺和现代市场结合起来,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手工毛衣品牌,他的毛衣不仅温暖舒适,更是一种艺术品,一种文化的传承。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潘锐彬的毛衣价格也水涨船高,最高售价达到8990元,即使价格不菲,仍然供不应求。
他两次上央视节目,跟全国观众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和经历,他的事迹就此被广为流传,称他为“最会织毛衣的男人”。
从毛衣匠人到乡村振兴的引路人
潘锐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在农村,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手工技艺,也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他不仅成就了自己,还帮家乡发展经济,让村民有了工作,收入也增加了。
当初那些质疑他“不务正业”的乡亲们,如今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他还定期举办培训班,教村民织毛衣,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让更多的人爱上手工毛衣,传承这门手艺。
潘锐彬的事,政府也注意到了,政府扶持他,让他越做越大,品牌也越来越响。
潘锐彬的毛衣,不仅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典范。
信息来源:潘锐彬抖音百科,毛衣小哥手工毛衣抖音账号
央视网:小伙辞工作织毛衣 网友:想起小时候“妈妈牌”毛衣
中国青年网:80后小伙辞职创业织毛衣走红 网友:让我想起“妈妈牌”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