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青史耀华
编辑|青史耀华
«——【·前言·】——»
皮克斯动画将一个反传统的故事内核又融入到传统中,进行革新,创造了一个故事性、思想性、美学性各方面俱佳的电影新高度。
影片通过科学幻想,虚构一个发生在未来的虚拟世界,想象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导致地球无法生活,移居太空船的悲观景象,也大胆的打破“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传统认知。
影片中在高科技影响下的人类已经肥胖得生活不能自理,同时,反射出的问题是过度使用高科技会遭到高科技的反噬,也是隐喻对现实社会过度智能化的一种反思。
而片中作为主角的机器人向观众展示了生活的意义和美好。这一类型均来自美国当下主流科幻类型的动画作品。
稀释科幻题材中的“硬”,增强科幻题材中的“软”,传递着本土的科学精神内核,属于传统类型的美国商业电影与之比较。
在“中国动画学派”时期是中国人“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故事”随之大量涌入的国外动画电影作品打开中国大门,对中国动画市场造成强大的冲击。
大部分动画电影在“用别人的话讲自己的故事”,而“别人的话”是影响中国动画电影展现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本土文化的重要因素。《魔比斯环》以全国 300万的票房惨淡收局。
背后的重要原因是这部动画影片在内容上形式单一,情节完全嫁接了西方魔幻风格。
一张外国人面孔的人物角色设计,表情呆滞、情感苍白、表演动作不连贯,在表达内涵上是美国惯用的主题。
拯救世界的英雄主义世界观在影片中完全没有中国独有的特色和文化烙印,更没有中国内核的思想精神,就像一个内涵空白的人身上穿了“国际化”的外衣。
中国斥巨资的影片《魔比斯环》属干“百分之百主办权”的原创三维动画,全盘西化模式。
«——【·民族化创作之路·】——»
把科学幻想当成是炫技,直接影响影片缺少情感交流,导致观众心里的那份美好没有得到充分表达,与心里预期产生了强烈落差,在影片中也没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精神这也是票房跌落谷底的另一大原因。
对国人而言,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魔比斯环》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在国际化的动画市场中,中国科幻动画电影在国际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成为了国人难以启齿的伤痛。国产科幻动画电影急需要植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及本土的普世价值观,寻求民族化创作之路。
“95”后是占比最多的,而“90”和“00”数据显示较为接近,很明显这部分是动画消费的主要群体,为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几年产生的多部被称为“奇迹”的国产动画作品,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影片,为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之比较下,中国的科幻动画电影的受众定位就比较两极化,在审美风格上是清一色的定位偏向低幼群体的动画。
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赛尔号大电影》系列以及刚上映的《熊出没·狂野大陆》等动画作品,在青少年消费群体看来以上科幻动画影片的故事内容及画面表达都显得幼稚,无法与之产生共鸣。
近几年,为数不多的几部成人化的科幻续集网络动画作品在各网络平台播放,在视觉艺术上给青年消费群体带来了另外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但内容里的暴力血腥超出了青年群体的合理接触范围。
我国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与西方截然不同。西方注重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进行研究和探讨,而我国的文化更注重对可感知世界背后所存在的原因进行思考,追求“形而上学”的抽象。
正因为如此,科幻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缓慢,导致国内关注科幻的观众群体并不普遍,其中大部分是儿童群体。
«——【·国产科幻动画电影内容的创新·】——»
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在动画行业遥遥领先的强国,对于受众定位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划。美国作为一个成功的文化传播者,好莱坞电影不仅在中国动画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更是在全球获得了高口碑和高票房,简称“双高”。
当国内仍把动画当成教育儿童和青少年的工具时,美国和日本早就开始实行各个类型动画电影全年龄化政策。
比如皮克斯的科幻动画《机器人总动员》、《超能陆战队》等,以及日本的科幻动画《攻壳机战队 2:无罪》、《蒸汽男孩》等受众群体都是全年龄段的,真正意义上的“合家欢”式动画电影。
科幻类型动画本应是传递科学精神,弘扬科学观的最好题材但在我国的科幻动画影片只定位在儿童阶段。根据上述的数据分析,在新世纪时期,主要用户群体以“90后”“95 后”“00后”为主。
依照现状,内容产出和受众需求极不平衡,直接影响科幻动画影片的“潜在用户”流失,更多观众会选择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国外动画作品。
目前,动画是传播我国本土文化重要形式之一,是民族文化走向全世界的重要渠道。
多年来,美国制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科幻动画作品,在全世界也引起一股科幻浪潮,将科幻发展成一种热门的主流题材类型,但在我国担任宣扬“科学观”重任的科幻类型动画影片上映的数量寥寥无几。
在面临国外优秀大作不断冲击国内市场的困境以及国内作品沉迷模仿、机械复制的忧患下,以新的创作视角来诠释中国文化,发展具有中国精神的科幻作品十分必要。
目前,中国大部分科幻动画电影的故事模式等同于美国的同类作品,即以主角为中心,推动整个影片的剧情发展。
当今,如果国产科幻动画电影创作还只是味的模仿、复制下去,不仅打击科幻迷的信心,还会被贴上抄袭的标签。国产科幻动画应该走自己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
«——【·创作拓新之路·】——»
如 2019 年上映的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并没有模仿西方,而是走出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元素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电影之路。
影片中遇到灾难没有像西方通过飞碟或是飞船等逃离地球,而是为了人类的繁衍,众人合力,舍小家保大家,这种情怀是是中国独有的。
这部电影充满了中国元素及中国精神,并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科幻电影作品《流浪地球》的成功,为今后国产科幻动画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引导国产科幻动画用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相比美国科幻动画,国产的科幻作品还有很大一段差距,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众定位问题。
观众分成三类: 3-12 岁的低幼儿童(仅限于感兴趣的只有低幼儿童这一范围),再到 6 岁以下的“低幼”“合家欢”(包括以低幼儿童为主的全年龄段的观众),然后就是 18-30 岁的成人观众。
著名动画大师波尔多曾表示,动漫不仅仅是儿童的特有的专利,从2到83 岁的人群都应是动漫的受众群体,没有年龄限制。
美国和日本两个动画强国早已实行全龄化政策,因此,国产科幻动画需探索一条由低幼化转向全龄化的创新之路,从故事内容和类型来看,我国上映的科幻动画基本偏向低幼化。
如 2021 年刚上映的科幻动画影片《熊出没·狂野大陆》以“微穿越”“微借鉴”的创作模式讲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大世界里,通过基因科技可以自由变换各种动物的故事。
本片的主要特点是“合家欢”,找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切合点,但影片偏向“低幼”,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家欢”。
目前,国产科幻动画想要得到充分发展,首先必明确受众定位,不仅只满足儿童需求,更应该创作出故事情节简单,但内容表达出有深度精神内核的作品。并挖掘中国特色来丰富故事内涵,用独特的创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动画中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有表现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以及阐释主题的思想作用。
不同的角色设计塑造不同的影片风格,同理,角色设计的缺陷会给整部动画作品带来灾难性的毁灭。本节内容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毕业创作《爸爸的恐龙朋友》对科幻动画中的角色进行分析说明。
在角色设计上和塑造上,首先是根据剧本的文字描述,总结出人物年龄、性格、工作以及人物关系,然后收集关于人物素材图片,最后在收集需要用到的道具 (包括一些高科技道具)。
«——【·结语·】——»
笔者的毕业创作《爸爸的恐龙朋友》是一部科幻冒险题材的三维动画短片,故事讲述的是星叔为了缓和与女儿小月的关系,她从重庆出发,来到了恐龙考古挖掘现场。
结果发生意外,星叔和女儿小月以及她两个朋友小云和小雨通过传送门,分别来到侏罗纪 、奇幻森林历险的故事。
在人物设计中,根据年龄和性格收集相关的素材,总结出星叔(爸爸)的甲字形脸廓,中等身材,以及根据工作性质对服饰的设计,主要以工装、靴子为主还有一些相关考古需要的高科技设备工具,其他三个小孩主要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进行设计。
小月 (女儿) 的形象设计是叛逆中带点可爱的性格她年龄最小,考虑到此年龄段的多重性格,所以是干净利落的短发,椭圆的脸上有一双大眼和小嘴巴。
以短袖搭配打底条纹、工装短裤以及酒红色短靴等服饰设计,带有恐龙别针的单肩包、铆钉锁骨链颈圈、全息手表、皮带及腰链等配饰设计。
通过角色形象设计,服饰设计以及配饰设计来呈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小云是甜美文静的类型性格,她是年龄最大的一个孩子,相对于小月,小云的脸型需要设计椭一点会显得稍微成熟。
小云是半丸子短发发型,佩戴一副圆款眼镜,服饰设计上简单清爽是校服套装的加一双小白步鞋。
小雨就是一个可爱、呆萌的弟弟,主要以圆形脸廓为主,衣着长袖、工装短裤以及高筒袜和小皮鞋为服饰设计,然后以帽子、小领巾、别针等配饰设计做修饰,去塑造人物性格。
小云和小雨生活不在城区,因此在服饰及配饰设计做了一些区别。同时,在人物设计上设计了一些小图案、衣服标签等细节来丰富人物个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
- 2019年1 月,作品《大江古刹之忠县石宝寨》入选2019 向人民汇报一一重庆市美术作品迎春展览
[2]2019 年 10月,动画作品《雪域卓玛拉》荣获 2019 新光奖中国西安第八届国际原创动漫大赛入围奖
[3] 2019 年 12月,动画作品《医学科普动画一一细胞的秘密》入选四川美术学院第十六届研究生作品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