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7集团外长在日本发表所谓公报,在东海、台海、南海等问题上对中国妄加评论,大肆造谣抹黑我国,粗暴干涉我国内政。对此,我国外交部与驻日本大使馆均已作出回应,并对日本提出严正交涉。
中方表示,作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拉起的“小圈子”,七国集团人为制造对抗、颐指气使指责他国的做法已越来越没有市场。日本作为主办国,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我们敦促日方停止挑拨操弄的伎俩,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我国向七国集团发起抗议的同一时间,我国海事局发布消息称,青岛附近海域有重大军事活动,禁止驶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167艘舰艇、2.5万名军人也保持了高度戒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在g7成员国外长对我国展开政治操弄的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向欧洲议会系统阐述了她对中欧关系的看法。据观察者网19日报道,冯德莱恩一连用了三个“不”字,来表明欧盟的对华立场。
冯德莱恩表示,“中欧关系十分重要。对于欧洲来说,与华脱钩不可取、不实际、不可行,欧洲需要一个独到的、连贯的对华策略”。虽然冯德莱恩的这些提议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她仍旧提到了减少对华“依赖”的相关事宜。
冯德莱恩宣称,她有幸在清明节这个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到访了北京,看到了中国在近几十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但在经济问题上,她对中国的看法并没有发生过改变,欧盟需要在一些“敏感且重要的领域”降低对华“依赖”,避免“潜在的风险”。
紧接着,冯德莱恩着重强调了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不可忽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已经“影响到”了欧盟的利益。在这一背景下,欧盟必须谨慎处理中欧关系。
在发言的最后,冯德莱恩向在场官员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条建议是欧洲国家应当减少对外经济“依赖”,增加自身经济的弹性。不难理解,冯德莱恩所做的减少对外“依赖”主要是指减少对中俄两国的“依赖”。
中国是欧盟的重要贸易市场,是德国等欧洲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在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结束访华之后,德国总理朔尔茨就再次炒作起减少对华“依赖”,称长期以来,德国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稀土、镍、铜等金属,这些都是关键的工业原材料。
就算印度尼西亚、智利、肯尼亚等国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他们往往需要把矿石运往中国进行提炼加工,德国最终还是需要从中国手里购买这些关键商品。为了改变这一点,德国政府考虑在印尼等国投资建设矿石加工厂,让德国的供应链变得“更加稳定”。
在朔尔茨发表讲话的同一时间,德国内政部长费泽也开始炒作起中国的5g设备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排除风险,德国已经对境内的5g设施展开排查。一旦发现问题,就立马更换。
除了减少对华“依赖”以外,德国等欧洲国家还想减少对俄“依赖”,也就是减少对俄罗斯能源资源的进口。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欧洲国家发现自己开始“依赖”美国的能源出口,而美国能源的价格要远高于俄罗斯。
第二条建议是欧盟应当“更大胆”地用贸易保护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从目前来看,这条建议应当是为了应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但无数的事实证明,欧盟没有和美国叫板的勇气。
第三条建议是用新技术、新工具来防止“敏感技术”泄露。按照西方国家的一贯调性,这条建议主要是为了营造舆论声势,让世人认为中国等国家存在着“窃取”欧洲关键技术的可能。
第四条建议是加大与g7等伙伴国家的合作。g7外长刚对我国大肆造谣抹黑,冯德莱恩选择在这个时候提这样的建议,其意味再明显不过。
然而,不论g7外长和冯德莱恩对我国发表怎样的评论,都挡不住欧洲企业与我国合作的意愿。据观察者网19日报道,德国大众集团和巴斯夫集团正准备在我国扩大投资,投资总额达到了100亿欧元以上(超过750亿元人民币)。
大众集团是德国汽车行业巨头,它准备在华投资数十亿欧元,打造符合中国客户心愿的汽车车型;巴斯夫集团是德国化工行业巨头,它打算投资100亿欧元,在华建立新化工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