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的两次剧情整体来开是线性叙事,也就是正常的逻辑铺展开,并没有太多烧脑需要猜的地方。
剧情简要整理:
旅行者和草神在解除了花神诞祭的轮回之后,开始寻找突破点来侦察贤者们的计划。
在最开始,主角有着草神躲在暗处和意识跳转的神级力量,所以旅行者打算进行渗透计划,可是渗透计划遇到了更精明的暗处的对手,那就是博士,旅行者更不知道的是博士的心思如此缜密,手段如此老辣,以最快的速度动员教令院的资源捕获草神。
后来旅行者在提纳里的帮助下,动身前往沙漠,遇见了教令院的“异类”艾尔海森,同时也遇见了大风纪官赛诺,又恰好遇见了迪希亚这个可以一起行动的沙漠地头蛇,主角团便以阿如村为支点,开始探索教今院在沙漠的布置,回收了之前大部分剧情的伏笔,并达成了营救草神,铲除奸臣的共识,最终要依靠所有人的力量制定计划反攻教令院。
剧情特点:
1.双方博弈相当在线:草神手中有教令院不知道的牌,而教令院手中有更凶狠的研究神明的牌,这是主角第一次尝试在敌人核心进行渗透计划,所进行的博弈可见渗透刺杀关键人物根本不可行,对方的布局很缜密,留下的后手也非常危险。
2.主角团有着不同的立场:艾尔海森的立场很奇妙,感觉就是天生反体制的独立学者;大风纪官赛诺的立场是贤者把他当成了工具,背离了追求知识的初心,所以要纠错;迪希亚的立场是温和的沙漠子民,一方面知道自己的沙漠出身,另一方面也知道草神子民也有善良和无辜的人,所以她选择维持现状。
3.矛盾与冲突:这三人基本上都发生了矛盾与冲突,艾尔海森和赛诺是不信任的孤狼之间的博弈,迪希亚身上体现了沙漠子民面对防沙壁的复杂心理,这也体现在她营救守村人的事件上。在矛盾与冲突中塑造人物,首先可以凸显出人物的显要特征,俗称立人设,其次可以在众多人物的基础上,塑造大共识,也就是最终的合力计划反攻教令院。
智慧与贤者(重点!)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知识吗?不是,知识的多寡并不是智慧的标准,也不是能否辩论的资格。教令院的贤者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投入了百年多的人力物力,搭建了一条又一条的知识链条,这些知识链条既是知识的财富,也是他们身上的锁链,是智慧的诅咒。然而最终还是碰壁,他们提出了疑问:身而为人是不是有着知与能得极限?是不是这条路只能由全知全能的神来指导才能走下去?倘若没有神的知能作指导,人是不是只能在危险的冥想中疯掉?
贤者们看着小吉祥草王,发现这个神就是一个初生的孩童,没有全知全能,而她的神之心又用来维持虚空运转,不能动用,知识没有了神明作为了背书,那么研究出的知识真的是智慧吗?;贤者们又看着百年来多代人的努力,看着自己运用虚空汲取全城人的智慧所能达到的人的极限,不由得发出了疑问,智慧真的是人能探知的智慧吗?还是神明们故意设下的规则来愚弄凡人呢?
贤者们在面对普通人的自大中,面对神明智慧的谦卑中,面对知识链条的束缚中,面对新生草神的不屑中,选择了与博士联手,以人之躯,去创造神明,借助神之力量,去获得全知全能的权柄。
智慧是智慧之神的敌人,知识是无知之海表面漂浮的诱饵。学城的学者已经吃了太多诱饵,早就沉溺于无知之海不可自拔,同时也为“智慧”所困,为“智慧”所诅咒,臣服于名为“智慧”的概念之下,从知识的主人变成了智慧的奴隶。
贤者们再次看向小吉祥草王,难道忘却才是唯一的答案吗?赤王接触了禁忌的知识,智慧之神大慈树王的方法最终是忘却,忘却智慧,“世界……遗忘我”贤者们无法做到,因为他们早已是智慧的奴隶了,怎么可以放弃百年来的努力以及捆绑在一起的智慧的“意义”。
具体“智慧”这一核心概念应该如何阐述,还要看原神93.2的剧情,我在这里就不作猜测了,期待原神能将“智慧”,“爱”“忘却”等等概念讲好。
PS:部分文稿非原创,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