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评论”《人生大事》:黑马逆袭 未来可期

冀时评论员 向北

你有多久没有去过电影院了?你又有多久没有正儿八经地谈论一场电影了?刚刚到来的这个暑期,持续的高温天气,似乎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好在,久旱的中国电影市场,终于等来了一场甘霖。

6月24日,由河北广播电视台刘江江编剧、导演,联瑞影业、横店影业、河北广电影视等联合出品的电影《人生大事》上映,仅仅10天时间,票房强势突破8亿,本周将有望冲击10亿大关。疫情之下,沉寂已久的国内电影市场终于迎来了一匹黑马。《人生大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新晋导演刘江江崭露头角,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在本已风平浪静的影视行业掀起翻江倒海之势,一浪高过一浪,而且远未达到顶峰。

讲好故事是一部电影的王道。题材新颖、情节跌宕、表演真诚,《人生大事》不落俗套,可圈可点。人间烟火气,抚慰凡人心。

“这是一个有情有趣,老少咸宜的故事。”死亡是中国人讳莫如深的话题,而《人生大事》偏偏将镜头对准了国内影片鲜有涉猎的殡葬行业。影片讲述了殡葬师莫三妹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儿武小文,意外地改变了他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两人共同经历了人生难题,彼此温暖,彼此救赎。温情的叙述,包裹着严肃的“生死”命题,构成了一种另类的黑色幽默。演员朱一龙本来就自带流量,这位印象中温润如玉的中年男演员一改往日的美男形象,他扮演的殡葬师“莫三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粗糙落魄的男子形象,让人看到了人性中“坚硬的柔软”。这种反差获得表演上的极大成功,被观众评价为“真诚的表演”。有人说,这部电影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当然,我想这部电影大获成功的密码就是真诚,只有直抵内心的真诚,才能换来观众的口碑。

一部电影要想成为经典,需要时间来说话。但就目前而言,《人生大事》的一些对白已经在观众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人生除死无大事。”“爸爸妈妈是种星星的人。”“天上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真好,在世界上我们还有对方。”“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珍惜当下永远是最优解。”“谢谢你,温暖我。”这些平实温暖的对白,将电影引向了话题性,引向了对人生的终极追问。正如刘江江导演所说:“我们想输出的那种情绪是,让大家觉得应该享受生活,应该珍惜生命,应该好好的去见我想见的人,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人生大事》的编剧、导演刘江江是河北广播电视台的青年才俊,也是我的同事。他在河北农村长大,在城市里谋生,媒体工作的历练,电影梦想的加持,让他对生活况味体会更深,也形成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观察。他不善言辞,却又不乏幽默,粗粝中透着执着,像极了影片主人公莫三妹。电影《人生大事》的上映可谓是一波三折,2019年动笔准备剧本,前后修改12稿,2021年电影杀青,中间经历了撤档再定档,这种“一言难尽”的尴尬与苦衷,终于换来了逆跌之势。一部现象级的电影总会迎来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说电影的后半段太松散,也有人说部分情节太突兀、煽情太生硬。这是江江导演的处女作,票房、口碑、专业评分足以掩盖电影中的些许遗憾。

黑马逆袭,未来可期。《人生大事》引领整个行业疫中突围,这是导演的人生大事,是国产电影的喜事,是河北广播电视台锐意改革创新,深耕影视行业的乐事,也是每一位观众的幸事。期待导演披荆斩棘,继续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与启迪;祝福你我珍惜当下,拥抱活色生香的烟火。正如电影主题曲唱的那样:

我爱这湛蓝的白云天

爱这晨昏的明与暗

无论命运的坦途沟坎

总有温暖的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