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扬州城西北郊的瘦西湖,是扬州最大的IP之一。
瘦西湖原称保障湖 、长春湖、炮山湖,
杭州诗人汪沆来到这里,
因湖面瘦长,犹如彩带般楚楚动人,
就将其唤做“瘦西湖”。
虽然唤名为“瘦”,但如果你徒步浏览,
你会发现园子很大。
“借西湖一角,堪夸其瘦。”
这里浓缩了江南园林的精髓,
让你体会精致别样的美。
若说西湖之美在于湖,
那么瘦西湖之美则在于林。
蜿蜒曲折的柔美,
园里的湖,桥,亭,花,木,
都有着万般的诗情画意。
虽然已经渐冷,但是湖上依然游荡着鸭子,
日头的温暖,洒在湖面上,
为这深秋增添了一份可爱。
相较于杭州的西湖,
瘦西湖有一种清瘦的神韵。
扬州江都区西北部,藏着一处“抹茶湖”,
在这个水上森林中,
抬眼看,高大的水杉编织成绿色的屏障,
低头看,密密匝匝的野草在地上肆意的生长。
坐在木船上泛舟在一片绿意中,
恍惚中会感觉是在一片草地上游动,
或者是漫步在栈道之上,感受脚边游动的绿色。
来到这里,你会不自觉的慵懒,
不自觉的沉溺于世外桃源般的柔软时光中。
小船悠悠荡荡,在水杉树间,在木桥下轻轻滑行,
抬头看天,带着秋天色彩掩映下的天空碧蓝深邃,
低头看水,斑驳陆离的河面闪着动人的光圈。
天气渐渐转凉,在丛林绿湖之上抬眼再看,
水杉也变成了秋日该有的颜色,
一切美不胜收。
高邮湖是江苏省的第三大湖,又称珠湖、甓社湖。
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过诗句,
苏东坡游历于此时,
就曾写下“酒沽横荡桥头月,茶煮青山庙后泉”。
芦苇荡,是这里最大的特色,
涂抹上秋日色彩的芦苇荡,别有一番韵味。
一簇簇芦苇娉婷婀娜在深秋的阳光里,
芦苇花在秋风中起伏摇曳、飞絮漫天,
俨然一个浪漫的童话世界。
芦苇迷宫是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的核心,
是全国最大的芦苇荡之一。
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
构成了辽阔,狭长,幽深的芦苇空间。
与人等高的苇丛,
暖黄色的芦苇枝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毛茸茸的穗头在阳光下泛着通透的光泽感,十分好看。
风,总是不闲着。
吹谢了百花,吹落了秋叶,
又吹开了芦花。
芦苇花开,
一年中最诗意阑珊的时候,就悄然开始了。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
取自《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
始建于清代中期,被称为“晚清第一园”。
去过那么多江南园林,但何园还是值得一去。
园主人有很多设计巧思,
尤其是每间房对应的窗花,别出心裁。
何园分为四个部分,
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
其中,西园的水池中央,是中国仅有的书中戏亭。
专供园主人欣赏戏曲,纳凉赏景。
即使到了今日你也能想象到,
水中听戏是何等奢侈。
何园里的复道回廊会令你眼前一亮,
玉绣楼被绕其中,庭院的内部自成一方天地。
这里也是“新红楼梦”取景之处,
不妨花个一天半日,
来感受下往日扬州富庶的府邸之美吧。
何园的美,在于它能够给你无限的想象空间。
走在其中,跟着讲解员的解说,
每一步,都会让你联想到身居此处的人是怎样的感受,
会让你有真正踏入江南的微妙。
扬州有一句俗语:“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其中的皮包水,就是扬州的早茶文化。
不同于广州的早茶,
扬州早茶中,茶与餐点都是主角儿,
因此供应早茶的店铺也被称为茶社。
蟹黄汤包:
吃汤包的方法是: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喝汤。
千层油糕:层层糖油相间,入口甘甜绵软,油香十足。
三丁包:
用鸡丁,肉丁,笋丁做馅儿,口感鲜、香、脆、嫩。
翡翠烧卖:馅料碧绿,色若翡翠,入口软糯香甜。
翡翠烧卖的馅料里,会撒入大量白糖,铺垫第二层底味,最后加入盐和猪油,为馅料增香。裹入面皮后,顶部用咸鲜的火腿末点缀。蒸熟后,烧卖甜中带咸,咸不压甜。这股甜味,似隐若现,是一种别样的“甜蜜”。
烫干丝:干丝堆成塔状,佐料从上浇入,豆干儿切成细丝儿,厚薄均匀,入口爽滑。
“没吃过扬州的早茶,就如同没来过扬州。百余年来,对于游客们来说,扬州早茶的首选莫过于富春茶社了。
富春茶社的茶,可谓是扬州一绝。
魁龙珠茶是富春茶社的特产,以安徽魁针、浙江的龙井以及富春种植的珠兰兑配而成,芳香解渴,是佐餐的好饮品。有人曾言魁龙珠乃是“一壶水煮三省茶”,堪称妙评。
对于老扬州人来说,生活是用来享受的。
所以他们的生活总是慢慢的,
将时光煮汤,将烟火磨成调味料,
一点点的去体会世间的幸福感。
文字审核:浙江之声一路向楠趣玩吧节目组
节目时间:工作日13:0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