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再度出现新冠肺炎的本土感染病例。因正值跨年节庆前夕,许多原来地方县市政府,都高分贝宣传的室内、户外集会活动,是否将继续举办,也让众多主办方感到进退维谷、举棋不定。
其实,台湾现在的地方县市政府,争相举办节庆活动集会的政治娱乐化现象,是有源头来源的。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陈水扁担任台北市长后,由于彼时陈水扁的竞选路线撇弃民进党传统的草根悲情诉求,转向“快乐、希望”等明亮主题,因而在当选后任市长期间,陈水扁开始大肆利用官办节庆活动进行包装行销台北市府的“做事政绩”。彼时这种政治娱乐化的成效卓著,加上台湾民众的天性使然,让官办节庆活动开始在全台盛行,一直持续到现在。
台湾政治娱乐化的官办节庆活动是有优点的,比如它可以为僵化的社会注入蓬勃朝气的活力,也可以让其他多元文化的音乐、公关等产业获益。并且再加上台湾的“选举文化”,官办节庆活动也能更好的“凝聚人心”、拉抬人气,有助于政治人物助自己更上一层楼。
但凡事都要适度,适当的举办类似活动是好事,只不过台湾的地方县市政府若一味地沉浸其中,效果却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政府混淆了自身角色,过度注重在表面功夫,就会掩盖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失,以文化符号包装的节庆活动过多,文化施政就会流于形式,实质内容反而会被忽略;并且这样的活动也会排挤民生、社福、教育等政策的预算。
因而,或许也是台湾的地方县市政治人物,太过追求这样的政治娱乐化,导致台湾的基础设施建设,20多年来的变化都不大,并且在娱乐化的扩大下,不仅影响到的有台湾民众生活城市的发展潜力,而且还让台面上的政治人物,看着都不像是政治专业的人才,反倒更像是在互飙演技的演员。
平时的无事光景下,台湾政客们爱搞政治娱乐化、爱表演、县市官员喜欢搞文娱活动也就算了。但在台湾冒出本土新冠爆发风险后,聪明的县市首长已经怕背锅,取消跨年节庆活动了;剩下的几个还在尬演的,希望还是多把民众的健康放在心上吧。
#台湾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