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鱼有一个神奇的名字——地震鱼,它的出现预示着灾难的到来

2020年12月15日20:45:23 娱乐 1083

在我国古代奇书《山海经》里,有记载一种叫狸力的怪兽,长得像野猪,但长着鸡爪,叫声像狗叫一样。如果人们在野外看到狸力的出现,那里就会发生地震灾害。

那么,现代世界里有没有预兆地震发生的动物呢?有的,有一种生活在深海洋的“地震鱼”,它和《山海经》描述的狸力一样,平常很难看到它的踪影,人类一旦看到了它的行踪,该地区就会不久发生地震。

这种鱼有一个神奇的名字——地震鱼,它的出现预示着灾难的到来 - 天天要闻

近日,有香港网民在南丫岛发现“地震鱼”的尸体,该地震鱼尸体有约 2 米长,鱼身呈灰白色,又被砂石覆盖,估计已死去一段时间。香港水域一向没有地震鱼的踪影,因此亦令网民们议论纷纷,人心惶惶,香港是否将会有地震发生呢?

这种“地震”鱼,其实是它的真正学名叫皇带鱼。皇带鱼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一般体长为300厘米,在1808年苏格兰海滩曾发现的一条皇带鱼据说有17米长,最大体重达272.0公斤。它身体细长,呈带状,嘴巴突出,没有可见的牙齿。身体无鳞,皮肤覆盖着银鸟嘌呤。该物种没有游泳膀胱。背鳍基底很长,前方的背鳍呈丝状,如同头冠。人称“地震鱼”的皇带鱼,通常栖息于200米至1000米的深海水域,习惯无光环境生活,通常待到夜晚或未有阳光的时间,便作垂直洄游到近海表层猎食小鱼及游泳无脊椎动物。因平日不常见,甚至被捕获,故日本渔民称皇带鱼为“龙宫使者”。

这种鱼有一个神奇的名字——地震鱼,它的出现预示着灾难的到来 - 天天要闻

在地震频发的日本,一直有传说指,如果看到皇带鱼在海岸出没,即代表将有地震。因为这不是一条普通的鱼,平时根本看不到,出现之后常常伴随着地震、海啸等巨大的自然灾难。这就是地震鱼名字的由来。有关地震鱼的预兆,相关记载很多:

1932年,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岸突然出现这种鱼,随后日本东北部发生了地震;同样是日本,2011年日本大地震、福岛核电站爆炸之前(2万人死亡),有报道显示从2010年冬天开始就陆陆续续有20多条这种鱼被冲到日本海岸附近。

2004年2月,中国台湾花莲地区发生的5.3级地震,在此之前有渔民在海滩发现两条这种鱼;2016年台湾花莲再现此鱼,那是7月25日,而在当天台中和台南相继发生地震,震级分别为3.9级和4.3级。

2017年1月至4月,菲律宾海岸线附近频繁出现它的身影,当年菲律宾先后发生了10起地震,分别是:1、苏里高市6.7级地震;2、北三宝颜3.8级地震,3、宾达沃市4.6级地震;4、苏里高市再次发生5.9级地震;5、八打雁省5.5级地震;6、民都洛岛5.9级地震;7八打雁再次5.9级地震;8、宾南拉瑙省6级地震;9南拉瑙胜5.2级地震;10、北伊罗戈省4.4级地震。

这种鱼有一个神奇的名字——地震鱼,它的出现预示着灾难的到来 - 天天要闻

对于皇带鱼其地震先兆理论,科学界也讨论不一。而安格里亚鲁斯金大学动物学讲师Rachel Grant则认为,皇带鱼或有感应天灾的能力,因在地震前夕,地壳岩石会释放带电粒子,令周遭环境改变,迫使皇带鱼迁移。而英国《卫报》报道,过去一些专家认为,当生物感知到断层构造运动引起的电磁变化时,会从深水域移动到较浅的地方,因此让人们误会皇带鱼搁浅是地震的前兆,如今研究结果已经出炉,不过该团队未来将继续研究大规模的鲸豚搁浅是否与地震相关。

这种鱼有一个神奇的名字——地震鱼,它的出现预示着灾难的到来 - 天天要闻

对于这次香港发现地地震鱼,也有科学专家认为由于全球暖化日益严重,海水温度持续升高,水表温度更可高达20多度,皇带鱼本来习惯低温深海,当它们因某些特别原因长期置身较高温海面时,会像“中暑”一样对高温适应力不足的情况下致死,尸体随之漂浮至香港海域。

正所谓:每有大事,必有异象;灾星来临,必有祸事。

关于皇带鱼的预兆,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发表评论。

如有兴趣,请关注我,每天为您提供最新健康资讯! #南丫岛沙滩惊现地震鱼##地震##皇带鱼#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