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晚年游故宫,从故宫里翻出一样小东西,见过的人都笑出了声

2020年08月12日02:44:24 娱乐 1577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曾经溥仪居住过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类似于一个开放景点,供人参观,等当年的溥仪回到了故宫之时,却提到了关于故宫的若干错误,且把当年小时候的藏起来的东西从角落拿出来。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正统皇帝。

溥仪晚年游故宫,从故宫里翻出一样小东西,见过的人都笑出了声 - 天天要闻

自退位之后受到了天下人的关注,进入皇宫后的溥仪尚时年幼,后又因为天下局势被赶了出来,前半生从大起大落,非常曲折,而溥仪的出身家室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父亲是当朝王爷,母亲是名臣之后,伯父是皇帝,后又被慈禧太后封为皇帝,其命运之路百年难得一遇。从皇帝到平民也不过朝夕之间,而被赶出来的溥仪,却找不到一个栖身之所。

身无长物也没有什么办法去养活自己。当年日本人的一顿忽悠把一个涉世未深的皇帝折磨的多么惨,估计也只有溥仪自己能够体会到那种痛不欲生的苦楚,这种梦是经不起推敲的,犹如吹弹可破,直到后面军事审判庭中,溥仪皇帝屡次情绪已经难以忍耐,多次失控,控诉日本人是怎么折磨他、监视他、剥夺了自己的人身自由。

溥仪晚年游故宫,从故宫里翻出一样小东西,见过的人都笑出了声 - 天天要闻

痛苦但却无可奈何,因为手里一丝权利都没有但是又进了日本的权利旋涡之中。当时溥仪的妻子谭玉玲也束手无策,不能够帮到溥仪半分,最后香消玉殒,命丧九泉。可恨的是当年天皇裕仁曾经为了侮辱溥仪,送出了天皇神器宝剑和镜子,溥仪难以忍受这种卑人屈膝之辱,但却无可奈何,知道了审判庭之中才能泪说自己沉淀了多年来的委屈和不甘。

但是溥仪被释放出来后,连他自己都想不到自己居然也能有重见天日之时,且还有了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成了当时的公民。时间却到了1961年,也就是溥仪离开故宫后的第37年,回到曾经的家中也就是紫禁城的溥仪,这次也是买票进来的,为此嘴中还在念叨着自己回家也要买票,在旁边人看来大家都是平等的。

溥仪晚年游故宫,从故宫里翻出一样小东西,见过的人都笑出了声 - 天天要闻

可是在溥仪自己眼中,紫禁城却是名副其实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家,在故宫的时候可能是溥仪这一生最开心的时光。溥仪幼年时,可以欢快的在紫禁城中欢闹,无忧无虑,大清复辟和灭亡都和溥仪没有半点的关系,他又何曾想过自己会卷入到这场王朝纷争之中,而紫禁城中的每块墙瓦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回忆。

溥仪晚年游故宫,从故宫里翻出一样小东西,见过的人都笑出了声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溥仪还给工作人员指出了若干错误的地方,其中光绪皇帝的画像就是其一,画像挂的是自己的父亲,等走进皇宫之后的溥仪,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却连忙跑到一处角落里去,好像是在找什么东西,不一会儿,就从角落取出了一个东西,跟着溥仪一起参观的人都已经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原来却是一个蛐蛐笼子,不过早已损坏,没有昔日的光彩。

里面也没有当年的沉淀在里面的欢声以及笑语,有的只是人走茶凉的味道,甚是苦涩。而小时候的溥仪却不爱学习和看书,经常喜欢抓一些蜘蛛和蚂蚁以及蚯蚓之内的小虫子,放在盒子或者笼子里面养着,而这个笼子也是溥仪印象最为深刻的,但是由于当年战乱给搁置在宫中没有带走了。

溥仪晚年游故宫,从故宫里翻出一样小东西,见过的人都笑出了声 - 天天要闻

这一幕也在电影《末代皇帝》中曾经显现出来了,不过电影里面的溥仪却放走了笼子里面蛐蛐,而到了现实之中,那只蛐蛐自然是早已不知所踪。离开故宫之时,溥仪回头看了一眼自己曾经的家,也是他最后一次看自己的家,仿佛故事发生在昨天,到了1967年10月17日凌晨2点30分的时候,溥仪便魂归天国,这个末代皇帝给中国的封建王朝永远的拉下了璀璨的帷幕。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