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泽洋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学生。初见万泽洋,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留着一头长发。 他留长发不是追求个性时尚,也不是为了独特审美。他说,特意留着这头长发,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什么愿望呢?这还要从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说起。
留长发的学医青年
曾捐献造血干细胞
在位于湖北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大厅的报告打印区常能见到一位身着志愿者背心的年轻人,为患者提供导诊服务,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2101班的学生万泽洋。
万泽洋所在的医学院与医院仅“一门之隔”,他和同学们经常轮流去医院做志愿者,这也成了他们的实践课堂。
2022年,大二时的万泽洋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参与并组织了一场与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的公益活动,他第一次深入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和意义。一年后,他便毅然申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2025年1月,正在备考期末考试的万泽洋接到了武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立刻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捐献。
万泽洋:我觉得概率非常小,对于非亲缘的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成功的概率可能只有十万分之一左右。
在万泽洋看来,与人配型成功,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这是莫大的幸运。他第一时间把准备捐献的事情告诉了父母,刚开始,父母表达了对儿子的担忧。
万泽洋:父母也查询了一下相关信息,问了一些医院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他们最终还是选择尊重我的个人想法。
父母同意之后,万泽洋很快进行了高分辨配型血样采集、体检等程序。2025年3月,他把一张请假条交给了辅导员。
3月18日,是让万泽洋难忘的日子。在武汉市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血液分离机正在持续工作——万泽洋的血液被分离出造血干细胞之后,再缓缓回输到他的血管中。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他成功捐献24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成了湖北省第709例、中华骨髓库第1964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万泽洋:可能大家都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件多么厉害的事情,但对我个人而言,就像做其他公益活动一样,是我生活中的一个插曲。我现在的医学水平还没有达到治病救人的水平,但通过这种方式能帮助到他人,自己觉得会非常荣幸。
长发男生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万泽洋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中收到过一封感谢信,写信的人是受捐者家属。信中写道:“您的善举不仅是一份生命的馈赠,更是一束照亮生命的光,让我们家在疾病的阴霾中重获希望。”
其实,对于万泽洋来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并非偶然的选择。在他内心深处,学医救人,是一直以来的梦想;成为医生,是对职业的追求和坚持。他为什么会留着一头长发?事实上,这也与他的心愿和坚持有关。
万泽洋说,他的这头长发是从2022年刚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时开始留的,三年来,他一直没有剪短过。
大学男生蓄长发,万泽洋偶尔会引得一些异样的目光。而他的内心却始终坦然、坚定。
留长发的“秘密”,万泽洋并没有跟别人去解释。直到他要捐献造血干细胞,长发的谜底才揭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田德生:因为捐造血干细胞要住院,住院我就想着留长头发打理也不方便,我就问了小万同学为什么这么留着长发。他就说广东的一个红十字会,他在三年前已经联系了一个白血病的组织,也就是可以捐献头发,而且长度要30厘米以上。
万泽洋期待着,到2025年7月,他这头留了三年的长发,就可以捐献给因为身患疾病而失去头发的人了。
学医志向 公益梦想
有爱青年更有力量
在万泽洋看来,医者仁心,也要有一颗大爱之心。帮助别人,温暖的不仅仅是对方,也温暖了自己,更让自己有了坚持和前行的力量,这也是一种独特的成长。 而在万泽洋的身边,不少同学也都在默默做着类似的事情,一种并不张扬但却坚韧有力的爱,在这群年轻的医学生们之间传递着、影响着、延续着。
万泽洋: 小时候有点体弱多病,去医院的次数比较多,觉得医生这个职业非常厉害。他可以帮助到其他人,有一些憧憬和向往,在小时候埋下了一颗种子。
如果说儿时想要当医生的梦想是一颗种子,如今,它早已在万泽洋的内心生根发芽,正努力成长为一棵大树。在他寝室的门上,挂着“党员寝室”的牌子。万泽洋和另外三名室友全都是党员,他们也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
万泽洋并不是唯一的公益践行者,在他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他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近三年来有6人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对万泽洋而言,基础医学本科五年的学习是追梦的阶梯,也是成长的根基,未来,他还要在医学领域继续深造,不断超越自我,奔赴人生目标。在他看来,医生要守护的是患者的健康,而每一个人,要守护和传递有温度的能量。
万泽洋:未来我如果有时间的话,肯定还会去参加这些志愿项目。如果通过我的行为能够帮助到他人,我就很满意了。我并不会觉得,我做这个事情必须要得到回报,如果怀着必须要得到回报去做这些公益事业的心,我觉得这个公益事业其实也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和底色。
蓄发以明“志 ”
公益以养“德”
蓄发明志,古已有之。万泽洋一头长发蓄三年,也是在明志,既是行医这个志向的志,也是公益这个志愿的志。志向的志是大爱,志愿的志是小善,通往大爱的路,正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小善铺就而成的,也就是所谓“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时常听到关于医生这个职业的讨论,医术无疑是重要的,如果有什么比医术更重要,那就是医德,对生命要敬畏,对患者要负责。万泽洋留长发背后真正的“秘密”,其实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涵养医德,用当代青年的精神践行古老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而这从来都是一个医务工作者身上最闪光的品质。
(总台记者 许伟 张文 刘然 武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