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书先生到社交博主,58年十余万封侨信背后的纸短情长

2025年05月13日18:10:18 娱乐 4333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馥梅

“简单来说,我就是帮别人写信的,但有点不同的是,我写的信叫侨信。”近期,福建泉州“最后的代书先生”姜明典踏入互联网,变身社交博主“代书老姜”分享侨信故事,短短几周内收获百万流量。

所谓“侨信”,是海外华侨与国内侨眷之间的往来书信,其还常与汇款结合,称为“侨批”。姜明典说,在上个世纪上半叶,泉州几乎家家都有亲人出海谋生,而后会定期寄回家书和钱。当国内侨眷需要翻译和回信的时候,就会找到代书先生。

从1967年跟着父亲书写侨信至今,58年间,姜明典写了十余万封侨信。如今,选择在社交平台续写侨批故事的他有何感触?作为一代人的“通信桥梁”,他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纸短情长背后,是什么让他坚持到现在?潮新闻对话泉州最后一名代书先生姜明典。

从代书先生到社交博主,58年十余万封侨信背后的纸短情长 - 天天要闻

姜明典在小摊前写信。受访者供图

握笔五十八载,传统代书先生“闯入”网络

一张陈旧的小木桌,桌前挂着一块写着“代书侨信”的牌子,桌面上摆着一摞纸、一个放大镜、几块压书石、几只笔……这就是姜明典在泉州石狮的代写小摊。

在这个小摊写了58年的侨信,今年4月,在一位自媒体博主的帮助下,姜明典在社交平台注册了一个名为“代书老姜”的id账号,分享自己过去多年的工作见闻。

姜明典来说,互联网是陌生的,今年春节前后,76岁的他才刚刚换上智能手机。“我不太会弄这些新东西,但后来发现就是换个地方写字。”姜明典没想到,这些质朴的文字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从代书先生到社交博主,58年十余万封侨信背后的纸短情长 - 天天要闻

网友评论。图源社交平台

“蔡天助活得像一块只管立在那的蔡家门牌”,“地方够大,住着两个人也冷清得很,但放着两个人的一辈子,就挤得人喘不过气了”,“她牵着我的时候我顶不起天,我牵着她的时候她够不着地,我俩总是一高一低”,这些折射出一个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文字打动了不少读者。

网友们纷纷在底下留言:“这不是很好的文艺片素材吗?可以拍一部电影了”“第一次听说这个职业”“听过侨批这个词,不过看到这些人情世故还是很震撼”“被电子产品裹挟着的时代,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有温度的手写信了”……

“以前,我们这边10户人家中,9户有海外关系。”姜明典告诉潮新闻记者,上世纪上半叶,泉州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去海外务工的人,作为顶梁柱的男人离开了家,那些被遗留在家乡的留守妇女就叫做番客婶。

姜明典发布的帖子中,有一篇名为《她让我给死人写信》的文章,获得了17万多的点赞,讲的就是一位番客婶的故事——一位姓蔡的番客婶,一直让姜明典帮她给自己丈夫写信,要他早点回来接自己,可其实她的丈夫早已不在人世,所有回信都是儿子以父亲的名义寄回的。

“写信这么多年,我没见过什么错对,只见过道不尽的别离和说不完的乡愁。”姜明典说。

从代书先生到社交博主,58年十余万封侨信背后的纸短情长 - 天天要闻

姜明典在写信。受访者供图

十余万封侨信,一头是泉州,一头是海外各个国家

侨信不仅仅是简单的家书,还是无数位侨眷的情感寄托。在那个车马都慢的年代,老百姓离家出海讨生活,几乎意味着与家人诀别。一位位像姜明典一样的代书先生,成为当地人与海外亲人之间的重要“通信桥梁”。

“在那个年代,侨信是联系沟通的一个重要工具。”姜明典告诉潮新闻记者,家书的内容各式各样,比如,祖庙宗祠维修重建需要筹备资金、家里有了喜事通知亲人回来参加等等,更多的,则是表达思念之情。

姜明典的父亲姜意涛曾是中学校长,1958年开始在石狮写侨批。“1967年,初中毕业后我开始和父亲一起代写侨批,到现在58年,写了得有十几万封吧。”姜明典说。

从泉州出发,这十几万封侨信寄往海外各个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姜明典说,自己通常用繁体字书写,从右到左、半白半文写在信纸上。“根据客户说的,我会进行调整、重新措辞,基本都会写满一张信纸,大概二三十分钟就能写完,然后他们自己拿去邮局邮寄。”

时至今日,姜明典也清晰记得,将一封书信寄往菲律宾,大概18天就能收到海外亲人寄过来的钱,寄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大概10天就能收到回信。

当然,书信不全是中文,也有不少是用外语书写的,比如归侨侨眷与海外子女的联系,就会用到英文。除此之外,他的桌子上也摆着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等各种外语词典。“那时候白天忙着摆摊写信,晚上就听广播学外语。一直做一直写一直学,不学好怎么为他们服务啊。”姜明典感慨。

从代书先生到社交博主,58年十余万封侨信背后的纸短情长 - 天天要闻

姜明典代写的书信。受访者供图

“我会一直写下去,写到不能写为止”

一生帮人写书信,姜明典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也攒了一肚子的人间冷暖。

姜明典说,父亲教了他很多,最常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不要乱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背后却包含着代写侨批这门行当全部的智慧与底蕴。“最重要的是,把要说的事情写清楚,让海外的人关注到家里的妻儿老小。”姜明典说。

对姜明典来说,写侨信是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事情,“一拿起笔来就能写,家常便饭”。就在昨天,有个老人家来找姜明典写一封家书,内容是想让女儿带他去办理养老金。姜明典告诉潮新闻记者,以前基本每天都忙着帮人写信,现在写家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同行们一个个都从这条街撤走了,或者和老华侨一样离开了。

从代书先生到社交博主,58年十余万封侨信背后的纸短情长 - 天天要闻

姜明典在小摊前写信。受访者供图

“现在也有人来找我写家书,不过有的不通过邮局邮寄,就用手机把内容发送出去。”姜明典说,自己现在也接一些其他的生意,比如诉状、契约、遗嘱等等。

一个时代早已远去。随着老一批海外华侨、番客婶的离开,以及通讯时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代书先生”这一行当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在碎片化的阅读和快捷键式的潮流中,那些诉诸信纸的思念和缓慢抵达的笔尖真情,依然能够引发年轻一代的共鸣。当姜明典在社交平台讲述一个个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时,这一份份记忆和惦念就有了厚重的回响。

“只要还能提笔,我就会一直在小摊上写下去,写到不能写为止。”姜明典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电影《英雄三元里》今年上映 - 天天要闻

电影《英雄三元里》今年上映

今年4月,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2025粤影之光——中国·广东电影产业推介会”上,民族历史题材影片《英雄三元里》作为广东省、广州市重点电影项目得以展示,获得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和期待。
王菲女儿李嫣罕见露面,和好友逛街,兔唇消失颜值逆袭 - 天天要闻

王菲女儿李嫣罕见露面,和好友逛街,兔唇消失颜值逆袭

王菲俩女儿近况曝光!一个惊艳众人,一个活出自我最近娱乐圈星二代话题不断,王菲家的两位千金更是备受关注,那热度直接拉满!先来说说李嫣,有人在北京SKP偶遇她和朋友逛街。当时她从豪车里下来,那气场、那气质,活脱脱的豪门千金范儿,谁看了不得说一句“太飒了”!再看看李嫣的近照,变化堪称惊艳。想当年,李嫣一出生...
62岁韦唯和朋友到四川爬山,体力不输年轻人,和姜思达唱歌好有趣 - 天天要闻

62岁韦唯和朋友到四川爬山,体力不输年轻人,和姜思达唱歌好有趣

知名歌手韦唯因为演唱了《爱的奉献》《亚洲雄风》等歌曲,而在中国家喻户晓!今年她已经62岁了,状态依然非常好,每天都生龙活虎的,活力满满!5月13日,韦唯和姜思达等一帮朋友在四川成都爬山,同行的人里有很多二三十岁的爬山爱好者,但她的体力完全不输这些年轻人!当天韦唯穿着一件紫色登山服,戴着鸭舌帽,背着双肩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