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雁回时》大结局中,庄仕洋恶有恶报,被周如音手刃;傅云夕死里逃生,解了身上的毒;庄寒雁为母报仇,心愿已了。所有人的结局都来得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只有庄语山的人生迎来她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逆转。
庄语山嫁入齐王府后,为了讨好齐王,心甘情愿做替身,将前王妃裴映月的举止形态学得惟妙惟肖,却依旧逃不开被齐王毒打的命运。

按说,这要换成一般人,早就忍受不了,求着家人接自己回去了,但是庄语山没有,还时不时仗着齐王妃的权势作威作福,过着人前风光、背后受罪的苦日子。
在庄寒雁和傅云夕找到祖父庄憾良的尸骨,呈上证据,与杀人凶手庄仕洋对簿公堂时,庄仕洋见势不妙,果断甩锅给了周如音,周如音遣人找齐王妃过来救命,哪知道庄语山一来现场,听到前因后果,没有站亲妈,反而帮着渣爹作证,将所有事情都推到了周如音身上,指证她才是种下毒芹菜,害死祖父的凶手。
这个反转来得太突然,不光庄寒雁夫妻没想到,连周如音都有些目瞪口呆,难以想象将自己逼至绝境的竟然是亲生女儿。

当时,庄语山就明明白白地说过,周如音从小教她要以男子为尊,父亲为天,只有万事讨得父亲的喜欢,才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庄语山按着母亲的方法试了,她乖巧顺从,讨好父亲,的确在庄仕洋那里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这个教育理念从此便根深蒂固了,甚至到她嫁入齐王府,也不忘笑脸相迎,哄得齐王的欢心,她认为假以时日,总能感化齐王,连反抗的意识都没有。
在周如音的刻意引导和强化之下,庄语山丢失了骨子里的独立与傲气,只想做依附于男人的菟丝花,直到被齐王打得受不了,跑回庄府求救,才真正看清了父亲庄仕洋的真面目。
在全员智商在线的大结局中,庄语山的醒悟来得太迟,总让人感觉有些格格不入。明明之前亲眼看着父亲与母亲对簿公堂,明明庄寒雁不止一次提醒过她庄仕洋不是好人,为什么庄语山始终充耳不闻,连醒悟都来得姗姗来迟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周如音奴化教育的根深蒂固。周如音对庄语山说过,她自己从小就是受这样的教育长大的,如何曲意逢迎,讨好家里的男主人,如何用手段夺取尊荣和权势。周如音用温柔多情的手段夺得了庄仕洋的宠爱,拿到了管家之权,甚至最后一路登顶到主母的位置,她深知宅斗的核心其实在于如何笼络住男人的心,她这么做,也成功了,自然会将自己的诀窍教给女儿。庄语山看见母亲的风光与胜利,也对母亲生出崇拜与敬服之心来。
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那就是庄语山被保护得太好了。周如音本人是一身心眼子,但是她的儿女却都是直来直往的一根筋,喜怒皆形于色。周如音为了不让儿女在后宅的勾心斗角中受到牵连,很多情况下,她都是主动绸缪、抵挡了那些恶意与风雨,将孩子护在羽翼之下。庄语山没有亲身经历过人心险恶,没有被社会毒打,没有被亲人背叛,自然无法轻易看透渣爹的真面目,揭开齐王变态的暴虐,注定要在吃过大亏后才能醒悟成长。

与庄语山这个养尊处优的庶女不同,庄寒雁身为尊贵的嫡女,人生的境遇却与庄语山天差地别。庄寒雁从小就被迫离家,生活在尔虞我诈的艰险之中,对于人心的审视,人情的凉薄,看得比谁都清楚。
由危险而生警惕,由警惕而生坚韧。庄寒雁经历过太多悲惨,反而能平心静气地面对未知的风雨,依靠自己解决难题,越挫越勇,越战越强。

溺子如杀子。庄语山受的苦,有一大半都是周如音的责任,当她幡然悔悟,策马而去时,那自信的模样,渐渐地有了庄寒雁的影子。
庄语山的醒悟,虽迟,但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