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振华叙说
编辑丨椒麻鱼鱼
前言
在娱乐圈,现在流行一句话,“流量至上”,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
它像一把双刃剑,既成就了无数一夜爆红的明星,也让华语乐坛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作品质量与人气严重脱节,实力派歌手被边缘化,流量明星霸占舞台中心。
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音乐的衰落?
作品与人气的悖论
现在啊,歌手的成就好像跟作品本身关系不大,更多是看他们的人气和高话题度了。
一些流量歌手,即使没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也能凭借庞大的粉丝群体和高曝光率,活跃在各大综艺节目和年度晚会中。
流量真的能代表一切吗?
华晨宇,2013年《快乐男声》冠军,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舞台表现力迅速走红。
出道多年,他除了早期的《无字歌》和一首上过春晚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外,几乎没有其他被大众熟知的代表作。
他被一部分人视为“音乐鬼才”,但也有人批评他的音乐“故弄玄虚”、“难以理解”。
尽管争议不断,华晨宇的流量依然居高不下,粉丝群体庞大且忠诚。
尚雯婕,2006年《超级女声》冠军,以电子音乐风格独树一帜。
不过她的歌曲有点儿冷门,不太容易受到大家喜欢。
大多数人除了铁杆粉丝,很难记得她的歌。
为了维持热度,她不断尝试各种夸张的造型,甚至被一些人嘲讽为“山寨版LadyGaga”。
最终她选择转型成为经纪公司老板,逐渐远离了音乐舞台。
蔡徐坤,2018年《偶像练习生》的获胜者,靠着他帅气的外表和舞台表现力,很快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成为了当红流量明星。
他的音乐作品却鲜有传唱度。
他曾凭借一首英文歌曲力压周杰伦获得华语金曲奖,这一事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也凸显了流量时代下实力与人气的矛盾。
因为一些个人私事,他的人设受损,人气也随之减弱了。
范丞丞,范爷的小弟,最初是歌手出道,后来慢慢转向了综艺和演戏。
这位歌手的作品不太出名,即便是铁粉,也未必能立刻说出他哪首歌是代表作。
他的知名度更多来自于他的姐姐范冰冰,而不是他自身的音乐作品。
张艺兴在韩国练习生时期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回国后在综艺和影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歌手的歌倒不是特别流行,尽管他的专辑销量不错,但歌曲风格偏向潮流,难以被大众接受。
他曾立志“带领华语乐坛走向世界”,但现实是,他的音乐作品在国内的影响力都十分有限。
这些流量艺人普遍特点是人气旺但歌曲传唱度不高。
他们依靠综艺节目、话题炒作、粉丝经济等方式维持热度,却很少专注于音乐创作本身。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流量时代下音乐市场的畸形,也暴露了部分歌手的急功近利。
流量明星的成就,主要靠粉丝们的支持。
粉丝们为偶像打榜、买专辑、刷数据,甚至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为偶像造势。
这种狂热的追星行为为流量歌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助长了流量至上的歪风。
一些流量歌手及其团队甚至会利用粉丝的热情进行舆论操控。
有些人用虚假的水军、恶意控评等手段,制造假的热度和好评,误导大家。
这种做法既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又给年轻人的价值观带来了坏影响。
流量像泡沫,看起来挺美,但实际上非常容易破碎。
只靠人气支撑的歌手在音乐界很难持续走红。
一旦人气消退,他们的根基就没了。
真正的音乐人,应该专注于创作高质量的作品,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作品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尊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音乐路上走得更扎实、更长远。
《浪姐5》的缩影
综艺界是娱乐圈的一大板块同样逃不开流量的影响。
《浪姐5》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个舞台上,流量与实力的博弈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折射出当下娱乐圈的种种乱象。
关于“皇室成员”参与节目引发对节目公平性的讨论。
在《浪姐5》中,一些选手被网友戏称为“皇族”,指的是那些受到节目组特殊照顾,拥有更多镜头和表现机会的选手。
这些“皇族”选手通常拥有较高的流量和话题度,即使她们的实力并不出众,也能获得较高的排名。
例如戚薇,虽然曾经以歌手身份出道,但在节目中却鲜有亮眼的音乐作品。
她演唱的原创歌曲被网友批评“缺乏记忆点”,但她依然凭借高人气获得了高分。
韩雪虽然带来了自己的成名曲,但演唱水平却备受质疑,舞台表现力也较为欠缺。
她也获得了不低的分数,甚至超过了一些实力派歌手。
这种“皇族”现象,引发了观众对节目公平性和评判标准的质疑。
现在这年头,光有实力不行,得有热度,流量才是王道。
与“皇族”选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实力派姐姐在节目中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关注。
她们虽然不像流量明星那样有人气,但她们歌唱实力和现场表现都很出色。
陈丽君这位戏曲传人在舞台上表现得很出众,她的唱腔美妙,艺术风格独特,因此受到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称赞。
陈昊宇以演员身份参加节目,却展现了不俗的唱功,被誉为本季的黑马。
赵奕欢被称为第一代宅男女神,在舞台上跳起钢管舞,展示了她惊人的舞技和魅力。
这些姐姐在台上展示了自己,让人信服。
可惜由于缺乏流量和话题度,她们的镜头和表现机会相对较少,排名也相对靠后。
《浪姐5》的节目模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争议。
它将竞技和选秀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强调姐姐们的个人魅力和舞台表现力。
在流量至上的环境下,节目组为了追求收视率和话题度,往往会刻意制造噱头,放大一些“皇族”选手的故事线,而忽略了其他实力派姐姐的努力和付出。
这种做法脱离了节目本意,本该展现女性魅力、挑战自我,却让其他有实力的姐姐感到了不公。
更重要的是,这种“流量至上”的价值观导向,对整个娱乐圈生态产生了负面影响,助长了急功近利、忽视实力的歪风。
流量与实力的和谐之道
面对流量时代带来的挑战,音乐人和综艺节目都需要进行反思和调整,寻找流量与实力之间的平衡点。
对于音乐人来说,应该回归音乐创作本身,专注于提升作品质量,用作品说话,而不是过度依赖流量和话题炒作。
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应该更加注重公平公正的评判标准,避免过度追逐流量,给真正有实力的参与者更多机会。
观众也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流量明星,不要盲目追捧流量,而要更加关注艺人的实力和作品。
只有这样才能让真正有才华的艺人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支持,也才能让娱乐圈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咱们希望娱乐圈里未来能更看重演员的本事,别光盯着名气。
每个有才华的艺人都该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娱乐圈更丰富、更迷人。
结语
流量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对于音乐人和综艺节目来说,既要利用流量带来的机遇,也要警惕流量带来的陷阱。
要想在竞争里稳占先机,关键是要把握好流量和实力的平衡。
对于整个娱乐圈来说,更需要反思和调整,回归艺术的本质,让实力和价值成为评判的标准,让真正有才华的艺人脱颖而出,让娱乐圈更加健康、繁荣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