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我为什么更喜欢中国人?

2024年05月19日11:45:18 娱乐 1377

2011年,日本导演竹内亮在中国拍摄的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在日本播出。作品获得成功,但竹内亮却留下了一个遗憾:那一次,他没能拍到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

专访|《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我为什么更喜欢中国人? - 天天要闻

2021年,早已迁居中国南京的竹内亮决定弥补这个遗憾,并为此再次踏上6300公里的长江之旅。这一次他还有个重要任务:跟10年前他拍过的那些可爱的中国面孔重逢。

2022年,9集纪录片《再会长江》在中国网络平台播出。竹内亮的镜头捕捉了长江沿岸的风土人情和百姓生活,也展现了中国的10年巨变。这部作品迄今豆瓣评分高达9.3分,无数网友在弹幕“安利”:希望更多人看到这部宝藏纪录片!

今年4月,经过竹内亮重新剪辑的大电影《再会长江》在日本上映,大受好评。5月24日,这部电影也将在中国上映。近日,竹内亮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讲述这绵延十多年的“长江情”“中国情”。在专访中,直爽的竹内亮透露了很多秘密:比如他最初拍长江只是为了来中国“免费旅游”,镜头里都是美女是因为他觉得“有美女收视高”,而喜欢中国人更甚于日本人的原因则是他喜欢人与人之间那种“互相添麻烦”的温暖。

专访|《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我为什么更喜欢中国人? - 天天要闻

拍长江,最初是为了到中国“免费旅游”

羊城晚报:2010年,您到中国拍摄《长江天地大纪行》,这是您与中国正式结缘的开始。最初为什么选择长江这一题材?

竹内亮:因为我从小就喜欢《三国演义》,那里面有很多长江的故事。日本没有这么大的河,所以我一直很好奇,很想亲眼去看看它的源头是什么样。后来我跟我老婆结婚了,因为她是南京人,所以我时不时会去南京。每次看到长江的时候都很感动,觉得很大很壮观。

拍关于长江的纪录片,主要就是想免费旅游。(笑)因为拍长江沿岸的话,我就可以看到城市、乡村,还有少数民族的自然风光,不用花钱。这是我最大的私心。

专访|《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我为什么更喜欢中国人? - 天天要闻

羊城晚报:您曾说当年拍《长江天地大纪行》时留下了很多遗憾,这也促使您在2022年再次回到长江沿线拍摄《再会长江》。具体有哪些遗憾?

竹内亮:第一个遗憾是内容深度不够,因为当时我还不太会讲中文,所以没办法跟当地人深入沟通。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我没有拍到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这是因为当时我是来中国出差的,签证只有两个星期,时间非常赶。

羊城晚报:在网络上线的《再会长江》第一集,您想弥补当年没能拍到长江源头“第一滴水”的遗憾,但因为高原反应太严重,最终止步于距离目的地600米之外。第二次来,还是没能亲眼看到“第一滴水”,会不会觉得更遗憾了?

竹内亮:这种遗憾跟10年前的感觉不一样。10年前是客观原因放弃,但这次是自己想明白才放弃的。事实就是我体力跟不上了,生命和拍摄二选一的话,还是生命重要。虽然我没看到“第一滴水”,但我的编导拍到了,最后也在纪录片里给大家呈现了,所以说实话这次我没有那么遗憾。

我带茨姆去了日本,她却没那么兴奋

羊城晚报:很多观众都对香格里拉的藏族女孩茨姆印象深刻。她第一次出现是在《长江天地大纪行》,当时还是一个梦想开民宿的小女孩,10年后你们再会,她已经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两次见她,您觉得她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竹内亮:她变得自信满满、开朗大方,说话也很流利,跟之前不爱说话的害羞样子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茨姆从一个少女变成了一个能干的老板,但她的善良和淳朴没有变。现在有很多网红,他们红了之后就会开始直播带货。但是茨姆没有这么做,她还是专注做民宿。

专访|《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我为什么更喜欢中国人? - 天天要闻

羊城晚报:系列纪录片《再会长江》播出的时候,很多网友在弹幕里说,您当年曾经带茨姆去上海,让她开阔了眼界,今后是不是有机会也带她去你的家乡看看。后来您确实这么做了。

竹内亮:是的,这次我真的把她带去日本了。今年4月,电影版《再会长江》在日本上映,我就带她去了。日本观众当然很喜欢她,但让我意外的是,她却没有10年前去上海的时候那么兴奋和好奇,只是稍微惊讶了一下。我问她要不要去银座秋叶原买东西,她也不感兴趣。她还是只喜欢民宿,所以我就带她到日本的乡村民宿去参观,她很开心,一直拍照、拍视频,跟民宿的老板聊天。

羊城晚报:香格里拉的茨姆、泸沽湖边的甄甄、武汉樱花树下的胜男,我发现您镜头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大多是女性。

竹内亮:因为我喜欢美女,有美女的话收视率高。(笑)这是一个很俗的理由,但它是真的,因为不管是给日本人看还是给中国人看,主人公长得漂亮的话肯定收视率更高。

当然她们不仅是漂亮,我更看重她们的故事能展现什么。就像这一次,我找的所有人物,都是希望能通过他们的故事来展现中国的变化。

羊城晚报:所以这次的很多人物比如茨姆和甄甄,还有江洪船长,都是你曾经在《长江天地大纪行》中拍过的。

竹内亮:对,这次以拍过的人为主。因为我想好好利用10年前的素材,这样大家就可以跟现在的素材对比,看到中国10年来的变化。

专访|《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我为什么更喜欢中国人? - 天天要闻专访|《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我为什么更喜欢中国人? - 天天要闻

中国乡村基本没有不理我的人

羊城晚报:很多网友说,喜欢您镜头下的真实感。其实纪录片拍摄者都在追求真实感,但对真实感的理解可能各有不同。您理解的真实感是什么?

竹内亮:主观的真实。我觉得纪录片不可能百分之百客观,因为由人进行的拍摄本身就不可能很客观。所以我强调主观的真实,为此我决定自己亲自出镜。因为自己出镜,问的问题当然是主观的。但也因为我出镜了,所以我在镜头面前撒不了谎,比如我没办法引导人物说什么。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主观的真实。

羊城晚报:也有人提出疑问,您镜头下的人物和场景都是温暖而有情的。难道您在途中就没有遇到过无情和冷漠的人和事吗?

竹内亮:就是不理我的人,对吧?(笑)在城市或许有,但在乡村基本没有,很多不知道我是谁的人也对我挺好的。他们发现我是外国人,会对我很好奇,然后就会跟我聊起来。尤其是乡村的人,他们很多都没见过像我这样会说中文的日本人。

羊城晚报:网络版《再会长江》的评价非常高,豆瓣评分高达9.3分。你会到网上去看大家发的弹幕吗?

竹内亮:我真不看。一个是没有时间看,另一个可能也是不想受影响。

专访|《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我为什么更喜欢中国人? - 天天要闻

羊城晚报:其实我在弹幕里基本没看到过批评的话。

竹内亮:但那些好的评价,看得太多的话也不太好。

羊城晚报:会骄傲吗?

竹内亮:对,会骄傲。这个片子这么好,我就是完美的导演——我不想这么莫名地骄傲。肯定会有人觉得片子没意思,或者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只不过他们没发弹幕而已。

羊城晚报:您觉得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您拍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

竹内亮:我猜还是因为比较新鲜,从外国人的视角去看你们所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东西。

羊城晚报:对那些已经看过网络版9集纪录片的观众来说,您觉得电影版还会给他们什么惊喜?

竹内亮:首先故事构成不一样,之前的网络版是从长江源头拍到上海,但电影版完全是反过来的,所以讲故事的方式也不一样,有些场景也不一样。

另外,电影版更强调10年的变化,所以我这次用了很多没在之前的纪录片里展现过的素材,是大家没见过的。另外,也有一些专门给电影版拍的素材。

专访|《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我为什么更喜欢中国人? - 天天要闻专访|《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我为什么更喜欢中国人? - 天天要闻

其实我最早就想把《再会长江》拍成电影,所以当时花了很多时间拍风景,也用电影的制作标准去拍。可以说,电影是我的终极目标,之前的网络版只是一个铺垫。

相比日本人,我跟中国人相处更舒服

羊城晚报:您曾说,从当年《长江天地大纪行》的拍摄开始就爱上了中国,具体是爱上中国的什么呢?

竹内亮:中国人吧。中国人很好玩,跟我比较聊得来。相比起来,日本人没那么好玩。

羊城晚报:什么是好玩?

竹内亮:就是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性格不一样,想法不一样,价值观也不一样。14亿人有14亿种不一样,这不是很好玩吗?日本人的话,因为在岛国吧,所以他们的性格、想法、价值观比较统一,但是中国人就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中国人真的很好玩。

我是一个直爽的人,但是很多日本人不说自己的心里话,比较礼貌、比较表面。我不太喜欢这种人和人的距离比较远的感觉。

羊城晚报:我看纪录片里,您很享受到不同的中国人家里“蹭饭”,网友开玩笑说这是您的“传统艺能”。

竹内亮:对!日本人的文化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是日本人的美德。但是我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也愿意别人给我添麻烦,喜欢这种互相添麻烦的感觉。(笑)其实这个没有对不对,只有合不合适的问题。怎么说,我跟中国人相处比较舒服吧。

专访|《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我为什么更喜欢中国人? - 天天要闻

羊城晚报:您说电影版《再会长江》的主题是变化。相隔10年,您觉得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竹内亮:变化在三个方面吧——生活、价值观、环境。环境变化非常大,我们去的地方都变得很干净、很自然,这个大家看片子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变化一样很大。我是2013年搬到中国的,那个时候我觉得还是在日本生活更方便,买东西也好,交通也好,上学也好,工作也好。没想到10年之后,我回日本之后反而会觉得很不方便——没有滴滴,支付也还是现金为主,没有外卖,没有共享单车,网购也没有那么多。就是一个“万万没想到”!

价值观的话,大家看片子里的人物也能感受到,都在变得更开放。尤其是乡村的人改变了不少,原来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封闭,接受外界信息比较少,但随着网络的普及,他们的想法已经变得跟城里人差不多了。

羊城晚报:电影4月在日本上映的时候,日本观众的反馈怎么样?我听说不光在日本的中国人去看,还有不少日本本地的观众也去看了。

竹内亮:对,蛮意外的,甚至很多原来对中国不感兴趣的群体也去看了。他们可能就是单纯地喜欢看电影、看纪录片而已,但看完却觉得非常有共鸣。

羊城晚报:他们最有共鸣之处有哪些?

竹内亮:他们说,虽然是外国人的故事,但看完觉得就像身边人的故事。还有人说,原来中国人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笑)我发现,他们有很多共鸣——感动和笑点,跟中国观众是一样的。

羊城晚报:日本观众有什么跟我们不一样的反应吗?

竹内亮:比较大的一个区别是,他们虽然也对茨姆的故事感兴趣,但同时他们对重庆棒棒的故事更感兴趣。因为很多日本人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到老了之后,他们会有被新时代的人取代的危机感。“最后的棒棒”部分也是差不多的故事,所以他们非常感同身受。

专访|《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我为什么更喜欢中国人? - 天天要闻

羊城晚报:最后一个问题,未来您有可能第三次回到长江沿岸拍摄吗?

竹内亮:目前没有这样的计划,因为我想拍的已经完满了。未来如果要拍,我可以拍点别的,比如黄河!

专访|《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我为什么更喜欢中国人? - 天天要闻

文|记者 李丽图|记者 受访者提供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综合网络犯罪!涂磊创造新罪名后黑粉表示被吓到了 - 天天要闻

综合网络犯罪!涂磊创造新罪名后黑粉表示被吓到了

综合网络犯罪!涂磊创造新罪名后黑粉表示被吓到了6月10日,涂磊发视频和大家谈了一些自己最近被网暴造谣一事。在视频里涂磊告诉我们,他发现那些网暴造谣他的人,其实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比如那个大蓝,就是想着蹭他的流量,然后好卖自己的课。
对不起!《玫瑰的故事》我弃剧了。彭冠英吻戏演的太油了 - 天天要闻

对不起!《玫瑰的故事》我弃剧了。彭冠英吻戏演的太油了

彭冠英被吐槽了,说演的太油腻了。《玫瑰的故事》黄亦玫迎来初恋,也是吃上爱情的苦了。两人分手吵架又复合,几十场吻戏,几场床戏,当我以为终于分手了,想不到他俩又和好了。庄国栋收到来的法国的offer,先打电话告诉他妈妈,根本没有想到告诉女朋友。
快乐向前冲,有腿就能行,嘴哥闯关成功,抱走两台冰箱 - 天天要闻

快乐向前冲,有腿就能行,嘴哥闯关成功,抱走两台冰箱

炎炎夏日,什么运动能够引起朋友们的兴趣?这个时候经常被网友调侃的“土的掉渣”的山东台一档闯关节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为什么呢?大家想想这档叫“快乐向前冲”的节目,输了呢就可以在水中畅游,赢了呢还有冰箱礼物拿,多么有意思!
时隔八年回归大银幕 高圆圆:生活需要走走停停 - 天天要闻

时隔八年回归大银幕 高圆圆:生活需要走走停停

八年,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一段漫长而又充满变数的时光。但对于高圆圆来说,这八年,更像是一场精心准备的长跑,她用这段时间来充电、思考,然后以一部《走走停停》宣告了自己的回归。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作品,更像是高圆圆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诠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