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今年三十整,一举成名天下知。刀郎成名的标志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他那年31岁。时隔20年之后挟《山歌廖哉》归来,《罗刹海市》火遍全球,他的人生辉煌更上一层楼。归来的他从容淡定,宠辱无惊,分明是“五十知天命”的状态。孔子的励志名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刀郎和宇辉都做到了。
唐太宗李世民最为著名的励志名句是“三镜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照高人找不足,我想到以下几方面的差距:
其一,差在读书学习,识见和知识的保有量不一样。据讲,刀郎隐退期间,读书不下5000册。董宇辉的阅读量同样惊人,博闻强记,融会贯通,信手拈来,出口成章,嘴巴练得跟刀子似的。究其根源是图书这一磨刀石厉害呀,看的书多呀!我自己也是读书人,却苦于早年无书可读,步入社会后又被琐事缠身,时间空耗,抓而不紧,终至所学有限,知识不整合、碎片化。面对刀郎和宇辉的才学,我不免推崇倍至,并一再要求我家的晚辈们向他们学习。
其二,差在天资禀赋不一样。凡是出人头地,成就很大的人,必定是人中麒麟,天之骄子,像马云、刀郎、董宇辉,海外的马斯克等人,无一不是这样的人。每个时期、每个领域都会有这样一些人物,出类拔萃,敢为人先,标新立异,以其独有的作为和影响力引领时代潮流,播扬天地灵性,引导世人进步。他们的作为,既是自己的,更为天地、世间所共有,是上天施爱,造福世人的一种方式方法,得之天成,不可多得。故而需要倍加珍惜和爱护,而不是贬低和妒忌。
其三,差在人生有无方向感,是不是东山望着西山高?以我为例,这会儿已在人生的后半程上了,时不时地检讨以往,总感到背驮着挫败感,不尽如意,差强人意,原因是过往的岁月太过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和目的在哪儿?精力分散,走走停停,错失机遇,少有成功。主观上智商、情商不够,客观上信息不对称,旅途中少有贵人提携、指点,必定处处迷津,稀里糊涂。不像这会儿,信息爆炸互联网,无量的资源,信息都在眼前,无论你想干啥、能干啥,总有一款适合你。我深知自己就这么着了,之所以还在努力,不肯放弃的一大理由是为了孩子、为了年轻人,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与之分享,为之加油,鼓励她们早早制定人生规划,学习刀郎、董宇辉。人生不图大富大贵,却也要尽其所能,有所作为,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其四,差在是否确有定力?固守一个领域、一个专项,专心致志,克制欲望。不为浮云遮蔽眼,天生我才必有用。
其五,差在高度自信,淡定从容。不惧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以其内心的强大、稳定,抵御世上的繁杂、喧闹。我行我素,天马行空。如此等等,若能从新来过,焉有不成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