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23年08月28日23:58:05 娱乐 1058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象征是以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哲理或情感,运用到创作上就是一种用托物取喻来言志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西线无战事》是一部以黑白为基调的战争电影,影片中对战争细致的描摹隐含着反战的象征主义手法,从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出发去讲述故事情节,直逼战争最前沿的残酷和非人道性。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作为表现手法的象征主义反对直陈其事、直抒胸臆,强调暗示和运用“客观对应物”来表达情感。而影片结尾处主人公保尔伸手捕捉蝴蝶的那一场景就如同放大镜下的战争,细致透彻、栩栩如生地给观众呈现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与丑陋。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一、《西线无战事》简介

与小说原作不同,影片没有采取闪回倒叙的结构方式,而使用了顺时逻辑的线性手法,将全片分为四个部分:(1)战前的中学教育和入伍的年轻新兵;(2)新兵在一战的前线;(3)经历战壕中的死亡和恐怖;(4)英雄的衣锦还乡和重返前线,最终的死亡。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西线无战事》从一个普通的年轻士兵视角出发,呈现了一幕幕精彩的画面,在战场上他们没有作为军人而感到光荣与自豪,留给他们的只有毫无价值的死亡和没有意义的牺牲。影片最具震撼力的无疑是影片的结尾:战事停滞的时刻,飞来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然落在战壕不远处,年轻的德国士兵保尔凝望着蝴蝶出神并追出战壕伸手捕捉蝴蝶,此时敌方的狙击手正瞄准枪对着他,就在快够到蝴蝶的那一刻,一声枪响,电影镜头现出特写,保尔的手轻轻抽搐了一下,然后无力地落了下来……《拯救大兵瑞恩》和《全金属外壳》等一系列的现代战争片都运用了普通士兵的角度来阐述战争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二、影片中几种主要的象征物及其寓意

《西线无战事》中,导演路易斯·迈尔斯通给我们呈现出始于原著却又富有自身影片特色的好作品。与原著不同,路易斯·迈尔斯通并没有采用雷马克小说的叙事风格,而是巧妙地将故事改用顺序的演绎方式,并运用诸多的象征物,从而使这部黑白反战片更具意义。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一)片名的象征意义

电影继续沿用小说原名《西线无战事》。看到片名后,我们的目光会不自觉地停留在“无战事”这三个字上,但是通观整部影片,它却是紧紧围绕战争的发生而展开的。19岁的保尔和他的同学们被送往西线作战。他们经历了战争的野蛮和残酷,先后战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1918年10月的某一天,保尔中弹丧命,而这一天,部队向上报告时只有简短的一句话:“西线无战事。”作家雷马克和导演都采用这极具象征意义的话作为名字,更是体现了这句话的象征性。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这不仅象征了挑起战争的那些专制统治者的用意显然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定与和平,更像是帝国主义者在妄图谋划自己利益的一场阴谋,并且它是以牺牲广大民众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帝国主义的战争的规范要求把人变成战争中的杀人机器,战争参与者的思想、个性与战争毫无关联,人在战争中所体验到的是毫无创造性的压制感和毁灭感。战事报告上短短的五个字“西线无战事”象征着统治者们借助变味的爱国主义来换取自身安宁的真实面目,而结尾保尔的死辛辣地讽刺了西线无战事背后的荒谬与谎言。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导演改编了原著的叙事方式却继续沿用这一题目,由此可见,“西线无战事”蕴含了许多深意和象征。对于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路易斯·迈尔斯通来说,他目睹了太多战争中的厮杀与搏斗,战争的残酷让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都深恶痛绝。当然导演也不例外,他对战争的认识具有自己的思考,“西线无战事”对于路易斯·迈尔斯通来说是一种期望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路易斯·迈尔斯通的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在他青年时期就历经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接踵而来,这在他的心灵和精神上都烙下了不可磨灭的战争印记,他的内心深处是渴望没有战事的,更是想通过这样一部电影让世界人民都认识战争的惨烈带给世人的痛苦和绝望。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导演用黑白色调渲染出了战争的无情,冥冥中注定了电影要以保尔的死亡为结局。保尔的死看似偶然其实存在很大的必然性。如果保尔在捕捉蝴蝶的时候没有中枪,那么电影就没有了升华和高潮,而标题也就失去了象征意义。通过这样一种看似残忍的方法结束保尔的生命,其实能带给观看者更多的震撼和思考:一战已经让太多无辜的生命殒灭了,战争后的狼藉和废墟并没有使人们警醒,代替它的反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变本加厉的疯狂战争。这些都是导演带给我们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因此导演用他独特的人文主义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道出了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声,演绎出“无战事”的悲情画面及其非正义、非人道的极端残酷性。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二)人物的象征

作为青年一代的“指导者”,专制独裁统治下,狂热的加尔文主义的代表,像坎特列克这样的人作为教师,在战争爆发之际,带给学生们的不仅是对极端的伪英雄主义下的盲目狂热,也带给学生死亡的胁迫。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坎特列克用他非正义战争中的“英雄主义”口号,一步一步召唤、推送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走向死亡的边缘线,更令人可悲的是他残酷地碾碎了学生们参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精神世界。战场上的搏杀和苟延残喘,也几近使他们的灵魂坍塌、崩溃。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当保尔受伤治愈后回家探亲路过学校时,他再一次看到当年煽动他们参战的教师坎特列克面对着更年轻的学生继续宣扬曾经引诱他们的可悲口号,他忍不住走进教室,撕开了坎特列克的虚伪面具,他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那些学生,战争真实的一面是什么,那正是把他们引向死亡坟墓的恐惧和残酷,曾经的英雄梦,在生死边缘被彻底粉碎。

坎特列克当场瞠目结舌,因为作为一个沙文主义狂热分子和军国主义、专制主义统治的发言人和鼓动者,他自己并没有亲临战场去保家卫国,而只是一味地鼓吹一批又一批稚嫩的学生去参军、去牺牲,他明知战场就是地狱,战壕就是士兵的坟茔,可他无视这些学生的生命,不停地说服学生走向战争,走向死亡。这副可怕残忍的嘴脸不正是帝国主义专制统治的丑恶嘴脸吗?教室里,老师所站的讲台上方正挂着德国统治者的画像。在影片中教师象征的是比子弹更可恶的刽子手,比敌人更残忍的魔鬼。后面学生兵的相继牺牲正验证了这一象征。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三)事物的象征

影片一开始,教室外大街上人们正在欢送部队,教室里教师不是在传授知识,而是在煽动学生丢开课本,为能参加战争而欢呼雀跃。还未下课,教师和同学就相继离开了,留下的是一片狼藉的教室,满地都是撕碎的课本纸屑。这一切都似乎象征着那个时代战争悲剧发生的必然性。无论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还是市井小巷,人们都疯狂地迷恋军国主义的战争。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影片中当学生们向空中抛丢课本的时候就象征着他们在恶魔老师坎特列克错误的引诱下,抛开知识的神圣与高尚,丢弃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空无一人的教室的特写镜头,让人觉得倍感凄凉和悲哀。不尊重知识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更是一个国家的悲哀。这似乎也暗含了这些学生在参军之后的战场上就如同这些课本一样,被残忍地撕裂,抛弃,搏杀。到最后死亡边缘的保尔和同伴们才开始反思这场战争中自己愚蠢、无知、幼稚、毫无意义和价值的行为。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整部影片有太多令人震颤的画面:在炮弹织成的网格下,他们喘息在茫然无知的悬念之中;他们与腐尸为邻,与饥饿的老鼠为伍;他们趴在泥沼中训练,他们合伙殴打教官……但最让人震撼的还是影片结尾出现的那只美丽动人的蝴蝶,它微微扇动着翅膀,轻盈地飞舞着。这只蝴蝶似乎就象征着美丽的希望总会出现在身边,哪怕在战壕里也不例外,这一天似乎距离战争的结束也不远了,士兵们马上就会像蝴蝶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了。死亡的气味已经被蝴蝶的美丽所遮盖。影片中蝴蝶象征着美好的希望和自由,而这正是无数拼杀在战场的每一位士兵的美好愿望,也是无数热爱和平的人们的愿望。保尔也不例外地伸出手,走出战壕,想要触摸蝴蝶。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一声枪响,保尔的手无力地垂落了下来,影片的画面定格在了保尔的手上,并没有告诉我们蝴蝶的去向。蝴蝶象征着美好的希望和自由,同时它还象征着希望和自由也存在于战争左右,可想要触摸它、得到它却又是那么艰难。蝴蝶是会飞的昆虫,它不会持久地停留在某个地方,只要有纷扰它就不会滞留,最终会飞走。保尔所向往的希望和自由如同蝴蝶一样,战争中的自由和希望始终是苍白、空洞的,他也注定会为追求“蝴蝶”而走向死亡。

电影《西线无战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天天要闻

导演路易斯·迈尔斯通改编的电影《西线无战事》,以黑白为基调,运用诸多象征物为原著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影片中出现的象征物:课本、教师、蝴蝶等隐喻了战争带给我们的苦难和痛苦,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战争的残酷和非人道性。本文对《西线无战事》的象征运用只是初步的探寻,对象征意义的分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差。象征主义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影视作品中,今后人们也将更广泛、深入地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去研究影视作品,并进一步地掌握这种表现手法。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