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阅读前请辛苦点下“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孙虎的书房
编辑丨孙虎的书房
印度是一个世界电影产业大国,电影产量、出口量以及电影产值均位居世界前列,同时,印度电影也加快了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
近年来,印度许多犯罪悬疑片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打破了人们对于印度电影的歌舞印象。
印度犯罪悬疑片以它独特的叙事手法、敢于揭露现实的故事和跌宕起伏的情节等吸引了观众们的眼球,还将本土文化和宗教信仰融入到影片中,体现出了深刻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凭借着深刻的电影主题以及超强的叙事技巧走向国际的印度电影,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随着电影的不断成长与发展,电影叙事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叙事的形式和结构,不同的叙事手法展现了不同的电影风格和艺术效果。
文章以2008─2020年间《调音师》《无所不能》《天作谜案》《无畏之心》等印度优秀的犯罪悬疑片与其他国家同类型电影比较,以影片的叙事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印度犯罪悬疑片的叙述者与叙事聚焦、叙事结构、叙事空间等方面的独特性。
在印度犯罪悬疑片的叙述者方面,运用不同的叙事人称和聚焦彰显叙事魅力,人称与非人称的混合叙事、可靠与不可靠叙述者的结合叙事以及内外零聚焦相结合的方式制造悬念增强互动感;
叙事结构方面,交叉式对比结构和回环式嵌套结构,打破常规的叙事时序;
叙事空间方面,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决定情节走向并补充叙事,匠心独运的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印度犯罪悬疑片在多人称混用和多角度叙事结合,叙事结构和巧妙的悬念设置,运用空间叙事来主导、延伸、强化并补充叙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对印度犯罪悬疑片进行研究可以丰富这一类型电影的叙事研究,为其他国家此类型的电影创作提出了有借鉴意义的理论资源。
一、叙事研究概况
印度电影历史悠久,并不单单是我们了解的“宝莱坞”电影那么简单。
阿希什·拉贾德雅克萨在《印度电影简史》中曾说,“某种程度上,把‘印度电影史’改成‘世界电影史’也不为过。”
国外关于印度电影的著作还有阿希什·拉贾德雅克萨的《你不属于:印度电影的过去与未来》,其中收录了十几篇印度知名的电影评论家、理论家以及著名导演的文章。
还有印度尼马尔·库玛和普丽缇·查图维迪合著的《勇敢的新宝莱坞——对话当代印度电影导演》等等。
可以看出印度电影的历史源远流长,尽管印度犯罪悬疑片在国际上已经小有成就,但对于印度犯罪悬疑片的叙事研究却极少,还没有形成体系。
实际上,对于影片来说,尤其是对犯罪悬疑片来说,叙事是尤为重要的。
关于“叙事”,罗兰·巴特在1966年第8期《交流》杂志上发表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认为叙事可以同一切事物相伴,他的承载物可以包括口头表达、文字、画面等所有事物的有机结合。
可以说叙事在生活中,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热奈特对于“叙事”一词的定义是“通过口头的或书写的言语陈述事件”,在此定义下,并不符合电影叙事的表现形式。
罗吉·福勒认为“叙事学”是“指详细叙述一系列事实或事件并确定和安排它们之间的关系”。
而“叙事学理论”是起源于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罗普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而关于“叙事学”这一专业名词,是由茨维坦·托多罗夫在1969年才正式提出来的。
关于“电影叙事学”,一般认为,电影叙事学研究开始的标志是美国的大卫·波德威尔《电影叙事——剧情片中的叙述活动》的出版。
著名学者还有法国的费朗索瓦·若斯特、法国的马赛尔·马尔丹等人。
而格里菲斯对电影的探索研究也为电影叙事学领域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电影和叙事是浑然一体的,电影本就是需要叙事的,而叙事又需要以电影的形式来展现。
叙事对电影而言,却非小可之类。
电影叙事学,就是研究电影文本是由谁来讲故事,是如何讲的,从哪些角度出发,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使用哪些元素符号,采用了什么结构,以及最终达到什么样的叙事目的。
电影叙事不仅包含小说叙事,还要在演员的表演、声音和画面呈现上下功夫,因此电影叙事还包含一些戏剧的成分。
电影同小说一样需要有一个讲述故事的人,也就是“叙述者”,但在电影中叙述者往往不单单要承担起叙述的任务,他在影片中还要承担起一个角色的任务。
在电影的叙述过程中,观众不能随意点击暂停键来进行思考,而小说却可以随时停止阅读并进行深度思考,在这一方面,电影与戏剧具有相同的属性。
二、印度电影的发展日新月异
印度电影历经上百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印度电影的发展之快可谓日新月异。
在印度,电影是一项很重要的娱乐活动。
单从产量上看,毋庸置疑的是,印度是世界上电影产量最高的国家。
进入20世纪后,印度电影迎来了数字黎明,充满了新的雄心壮志。
2008年,印度电影产量首次突破1300部大关,尽管之后几年印度电影产量有所下降,但也不乏有优秀电影的产出,在2012年印度电影产量突破了1600部,而后总体发展都较好,在2019年又迈入了2400部。
在这期间,不仅电影产量大大增加,同时也催生出许多值得研究的优秀影片。
相比之下,中国在2018年的电影年产量才超过一千部。
在2008年前后,印度电影异军突起,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印度电影开始大量涌入海外,印度电影也加快了在国外市场的扩张,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2008年12月根据印度作家维卡斯·史瓦卢普的作品改编而成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美国上映后一炮而红,随后在2009年3月于中国上映,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全球奖等大奖。
同样在2008年,由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犯罪悬疑片《未知死亡》红遍亚洲,并且走向世界。
在美国、英国、荷兰和巴基斯坦等国上映,被称为是“印度经典悬疑电影,达到巅峰创造不可超越的奇迹”,获得了全球3800多万美元票房的好成绩。
值得庆幸的是,印度并没有在获得成功之后固步自封,而是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创新,更加符合各国观众的胃口。
并且之后的几年中,印度也持续输出了像《三傻大闹宝莱坞》(2011年印度上映),《摔跤吧爸爸》(2016年印度上映),《厕所英雄》(2018年印度上映)等优秀影片。
其中,2018年的印度犯罪悬疑片《调音师》火遍全球,达到了4900多万美元的票房记录。
不容置疑的是印度电影行业如今已经走向了一条光明大道,发展成为了名实相符的世界电影产业大国,伴随着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
从电影题材来看,印度犯罪悬疑片一种是真实案件改编的影片,例如《无畏之心》(2012年印度上映);
另一种是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影片,例如《误杀瞒天记》(2015年印度上映)。
印度电影经历了神话史诗到现实题材,又从歌舞动作类最终回归到现实题材的发展过程。
在此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次转折是1950年被称为“新电影”的运动的兴起,提倡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和政治问题,让电影得以发挥它的作用,而不是展示商业表演的工具。
总的来说,印度电影经历了成长,也经历了衰落,现在又重新复苏。
关于印度犯罪悬疑片,相比欧美同类型电影,印度在此类型电影上的成就也是独树一帜的,但目前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印度犯罪悬疑片的叙事来看,
首先是在时长上做出了很大的转变,由十年前180分钟左右,到现在120分钟左右,总体缩减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印度犯罪悬疑片在逐渐避免入题太慢、剧情拖沓的现象,并且大量缩减了歌舞片段,将时间着重放在了重点的叙事情节上,减少了非主线的情节,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入了人物;
其次,在叙事结构方面,由之前单一的线性交叉叙事到现在的多种结构叙事,例如回环嵌套式结构,在结构的运用上也更加丰富;
最后,在歌舞的取舍和参与叙事方面,一方面印度犯罪悬疑片删减了不必要的歌舞表演片段,另一方面印度犯罪悬疑片将歌舞的内容融合到了叙事中,不再是一言不合就尬舞,而是让歌舞起到了推动、参与叙事的功能。
新德里尼赫鲁大学副教授兰贾妮·马宗妲认为印度电影的改变在于影片开始转向一种新的、抑郁的、甚至伴有危险和危险的景象,并且慢慢地对观众来说并不熟悉,犯罪以一种愤世嫉俗的世界观以及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进入影片的叙事情节中。
从印度电影近年来的对外传播,由于印度电影独特的宗教民族文化特色以及文化的接纳度等原因的影响,没有一味地模仿欧美大片,并且坚持弘扬本民族的文化。
在国际市场上,印度电影一直踏着平稳的步伐,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超越其他国家并占有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印度电影在内容和制作上都逐渐提升,视野逐步扩展到全球。
近些年来,印度电影加速开拓了国外市场,据数据显示,印度电影已经在全球上百个国家进行了传播,在北美、英国、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传播效果都非常好。
2018年印度电影在中国的票房达到了255.38百万美元,对于印度电影在国外的发展来说,中国市场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