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2023年06月28日19:25:08 娱乐 1270

天山电影制片厂推出的新作《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以特色、多元的电影语言书写了一个关于寻找的动人故事。

驻村干部阿里木江随工作队来到塔克拉玛干南端的小山村,寻找一位有着舞蹈梦想的少女阿依古丽,经过艰难与曲折,他找到了阿依古丽,而维吾尔族村民们也找回了失落已久的鼓声和美好的生活。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影片借此新疆故事谱就了天山儿女的时代情怀,实现了少数民族电影的艺术提升。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质感故事和多元视听,是《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实现美学目的的两个主要手段。

首先,有质感的故事。

当年,还是儿童的阿依古丽写信给舞蹈家吐尔尼沙,表达了她的舞蹈梦想,而吐的丈夫阿里木江却始终没有将信带给妻子,直到八年后的现在才发现。

懊悔之中的阿里木江随驻村工作队寻找阿依古丽,但后者一直否认自己是当年写信的人。

影片以此来营造叙事张力,引领观众探究事情的原委。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寻找"这条主线又带出了多条副线:以何建疆为队长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队一心想驱散村里由宗教极端思想带来的压抑生活氛围,但却承载着不被接受的巨大压力。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他们奉献极多,但开始的工作进展并不如意;阿依古丽的父亲因受蒙蔽不许她跳舞,甚至烧了她跳舞的裙子,并且急着把她嫁人,为此受媒人所骗,父女冲突;以纳格拉传人托乎提大爷为代表的村民们不敢再打鼓,孙子艾山江因失去母亲而内心有解不开的疙瘩……这些副线在主线的引导下不断推进,酝酿着澎湃的剧情力量。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后来,阿依古丽在村民大舞台上看到她写给吐尔尼沙信里的舞蹈画,阿里木江也终于找到了当年写信的阿依古丽。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寻找"的主线完成了,戏剧力量也在"寻找"结束后爆发出汹涌的情感浪潮:大舞台前,阿依古丽父女紧紧拥抱在了 一起,她最终也实现了舞蹈梦想;全村人感恩为他们重新带来美好生活的工作队,上千村民赶来和他们合影;村民们也重拾鼓槌,天山脚下响起了久违的鼓声。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营造特色而多元的视听语言,是《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实现美学目的的另一重要路径。

片中的大部分外景,无论是新疆的自然景色还是歌舞及打鼓的场面等,都呈现出一种精致甚至唯美的格调,来表达独特的民族情怀。

其中依靠航拍等各种拍摄手段所展现出的画面都非常之美,层次、光源也偏于唯美风格的处理,影像节奏的把控也力求精准,从而使得俯瞰的努尔卢克河,缝隙中透射的阳光,美丽的树木、桥梁,以及薄雾轻绕中的村落和大舞台等都尽显新疆自然风景之美和风土人情之美,让观众对当下的新疆有了新的认知,更能激发观众热爱新疆的美好情感。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片中对歌舞和打鼓场面也进行了特色化处理。

在为数不多的歌舞场面中,除正常机位拍摄外,还使用了俯拍、仰拍等各种拍摄手段,获取各种机位的画面以及从大远景到大特写各种景别的镜头,来凸显出歌舞场面的氛围。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最能体现特色的视听表现为影片结束前的两次打鼓场面。

第一次打鼓场面由托乎提大爷领鼓,鼓手渐渐由少变多,画面以不同的角度和景别来凸显出鼓阵的规模和气势;此外,画面中民族服装凸显,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维吾尔族村民,以及不同位置的击鼓人都身着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民族服装。

这样的画面造型再配上击鼓场面,使得这一段落充满着浓烈的民族情趣,也表达了村民们对工作队的感激之情。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第一次打鼓场面是在影片的叙事过程中发生的,村民们在村里的大舞台上击鼓,表达了村民们对工作队的感激。

第二次打鼓场面则出现在全片叙事完成后的尾声部分,且放置于天山脚下的广阔空间之中,表达的是全体维吾尔族同胞们对伟大祖国的感恩之情。

故此,片中第二次打鼓的视听处理在保持精致唯美的同时,力求仪式化。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首先,击鼓人的服装不再随意,均是传统的维吾尔民族服装,鼓的位置摆放也偏向于祭拜仪式,体现出了较强的民族化仪式。

其次,片中不时出现的具有仪式感的粗犷民歌声和炫声也有了声源,是一位庄重的维族老妈妈在吟唱。

第三,影片反复出现推拉、旋转和俯拍的大远景镜头,进一步凸显了画面庄重感和仪式化。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在精致、唯美的同时,影片的视听更体现出了多元风格。

比如片中出现了较多的室内空间,其中维族村民家里的戏占主导。

在表现维吾尔族村民室内的空间时,影片也较多采用仰拍机位拍摄,以突出某种气势;但在处理阿依古丽家中的戏时,全部采用正常机位拍摄,画面构图大多是不带房顶和地面的中段空间,影调也偏昏暗,突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较好地实现了表意功能。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影片在声音的处理上也较好地配合画面,如影片中除了民歌和炫声,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音乐也贯穿于影片的抒情段落,较好地烘托了阿依古丽内心独白。

这些声音处理都体现出了民族特色和维吾尔族同胞的时代情感。

当然,该片在声音上的最显著特色还是体现在鼓声上。

鼓声代表着维吾尔族人民感恩祖国的情感,代表着新疆儿女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代表着维吾尔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也更是以工作队为代表的正能量与宗教极端势力对抗的象征物。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影片对鼓声的处理,采取了渐进的方式,由弱而强,有零散而整体,较好地表达了这种寓意。

片中从开始时仅一个村民在打鼓,之后又增加了女工作队员打鼓,托乎提大爷也打起了鼓。

渐渐地,鼓声将所有人的灵唤醒,村里的人都拿出那些曾经被抛弃的纳格拉鼓,鼓声终于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气势,铸就了影片的艺术之魂。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影评赏析 - 天天要闻

影片结尾的整齐的鼓声,在感恩祖国的同时,亦表达了天山儿女追求幸福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真心诉求,也是他们唱响的"中国梦"。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苏越:捧红了韩红那英,却在63岁病死狱中,妻子一生未再嫁 - 天天要闻

苏越:捧红了韩红那英,却在63岁病死狱中,妻子一生未再嫁

63岁,手铐代替了吉他,病床取代了舞台。当《黄土高坡》的旋律还在街头巷尾传唱时,它的创作者苏越,为何蜷缩在监狱医院的角落,听着生命倒计时的滴答声?而那个被他宠成公主的女人,为何宁可变卖首饰、夜总会卖唱,也不肯签下离婚协议?
叶童凌晨宣布:不再参与! - 天天要闻

叶童凌晨宣布:不再参与!

今天凌晨,叶童发文称决定不再参与《新白娘子传奇演唱会》:谢谢成都站的所有观众,你们让我再次感受到大家对《新白娘子传奇》这部电视剧的喜爱,也感受到大家对许仙的爱护。于我而言,许仙不仅意味着一个角色,也是我与观众共同拥有的一份美好的记忆。在《新白》播出30周年之际,我加入了《新白娘子传奇演唱会》,有幸承蒙...
中国导演毕赣,戛纳获奖 - 天天要闻

中国导演毕赣,戛纳获奖

据新华社消息,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24日晚在法国南部城市戛纳闭幕,中国导演毕赣因执导《狂野时代》获得戛纳电影节特别奖。5月23日,在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导演毕赣亮相影片《狂野时代》拍照式。新华社发《狂野时代》由毕赣执导,易烊千玺、舒淇主演,是今年唯一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电影讲述了在一个...
孟羽童晒与董明珠合照:感念曾经,未来珍重 - 天天要闻

孟羽童晒与董明珠合照:感念曾经,未来珍重

5月25日凌晨,孟羽童晒与董明珠合照,并配文:“感念曾经,未来珍重。我会在成为自己的路上继续努力前行的!” 5月20日,孟羽童在社交平台晒出与董明珠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董明珠主动邀约“我带你去吃饭”。同日格力官方账号以“欢迎回家吃饭”回应,随后官宣5月23日合体直播。董明珠在直播中直接批评孟羽童丧失了一次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