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松杨开口就可以换女一号,这就是“红”的特权

2023年03月26日20:32:03 娱乐 1657

《春日暖阳》中一个重要的场景就是京汉话剧团,团长罗夏打算用《父与子》这部话剧翻身,既能让改制之后的话剧团活下去,也能打造口碑,自己可以成为正式团长,一举多得。

春日暖阳:松杨开口就可以换女一号,这就是“红”的特权 - 天天要闻

文艺市场复苏,话剧开始打开市场,罗夏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切入口,曾经话剧团辞职的龙套演员松杨,现在是当红流量明星,如果他能参演,这票房就不愁了,知名度和话题度也不愁了,万事俱备。

春日暖阳:松杨开口就可以换女一号,这就是“红”的特权 - 天天要闻

松杨演技不过关,他自己很清楚这一点,为什么想要演话剧,其实是想给自己做一个演员的背书,他知道自己如果还没有核心竞争力,只靠公司去经营自己的热度,只会让自己更快过气,更快陨落,从这一点上说,松杨是清醒的。

春日暖阳:松杨开口就可以换女一号,这就是“红”的特权 - 天天要闻

一部话剧,是需要投资的,谁来投资?丁沫沫入职的公司就是做投资的,丁沫沫同时也是《父与子》的编剧之一,所以她不遗余力促成了投资立项,也算是为自己的父亲做事了,当然也是为自己的作品出力了。

春日暖阳:松杨开口就可以换女一号,这就是“红”的特权 - 天天要闻

松杨为了能够参演这部剧,跟经纪人各种交涉,终于拿到了2个月的排练期,经纪人之所以愿意松口,跟对赌协议有关,当然不会完全是想成就松杨,更多的还是利益上的考虑,如果完成对赌,就能获得9倍的现金奖励,这是好几亿的资金,谁会不动心呢?

春日暖阳:松杨开口就可以换女一号,这就是“红”的特权 - 天天要闻

丁可芒一直为松杨的演技担心,但是他在了解了松杨的处境,并且看到了他的努力之后,甚至愿意接受改写剧本,让松杨做男一号这种要求,这其实就是对事不对人,是对晚辈年轻人的一种豁达。

春日暖阳:松杨开口就可以换女一号,这就是“红”的特权 - 天天要闻

话剧中的女一号淘淘需要年轻女演员,话剧团的何水非要出演女一号,而且理直气壮,一开始不懂,后来罗团长自己摊牌了,自己跟这个何水还有感情问题,何水说如果不给她机会,就去上级文化部门举报罗团长,让他身败名裂。

春日暖阳:松杨开口就可以换女一号,这就是“红”的特权 - 天天要闻

明知道何水不行,罗团长还是为了自己不受影响坚持用她,丁可芒理解,所以不主张换人,可是别人不理解。

春日暖阳:松杨开口就可以换女一号,这就是“红”的特权 - 天天要闻

只有松杨能说敢说,跟何水排练的时候,松杨发飙了,直接说她在模仿别人演戏,没有自己的思考,演技很烂,甚至都不如自己,两个演技很烂的人是没办法演好的,自己不能被替换,那只能换掉何水。

春日暖阳:松杨开口就可以换女一号,这就是“红”的特权 - 天天要闻

松杨说的是实话,观众大部分是冲我来的,因为我红,这话剧没我的话不行,这就是红的特权,不服你就憋着,你必须被换掉。

春日暖阳:松杨开口就可以换女一号,这就是“红”的特权 - 天天要闻

我觉得松杨说这些话要是被录像了,放在网络上,影响不会太好,虽然说的都是大实话,但是网友还是会觉得他在仗势欺人,用自己的红去欺压女演员,要求把人家给换了。

春日暖阳:松杨开口就可以换女一号,这就是“红”的特权 - 天天要闻

姜叶被苏小糖换下来,何水被松杨换下来,这其实就是娱乐圈很真实的东西,有些人的话语权就是存在的,特权也是存在的,这种现象算不算正常?我觉得还是就事论事,如果是为了这部剧好,不掺杂个人情感和矛盾,那其实是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为了打压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其实就是不应鼓励的。

春日暖阳:松杨开口就可以换女一号,这就是“红”的特权 - 天天要闻

所以苏小糖不值得鼓励,松杨可以获得理解。

《春日暖阳》还要曝光多少娱乐圈内幕呢?·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