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电影《无双》,谁是画家?有没有第三种隐藏的结局?

2022年11月03日15:08:03 娱乐 1409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电影《无双》上映,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

但还是有各种疑惑浮现。

比如有影迷问,画家不是三代做假钞的吗,怎么会没有任何底蕴?甚至连做伪钞都是一步步临时探索的,所以他感觉,电影有一个很大的漏洞。

所以,李问真的是就是“画家”吗?

明面上的“画家”是李问,秀清有没有可能也是“画家”?

而在片末一场戏看到,阮文画了一幅粉色的山水画,与变色油墨有没有关系?会不会有第三种隐藏结局,即阮文才是逍遥法外的那个“画家”?

问题似乎又绕回来了。

谁是“画家”?

港影:电影《无双》,谁是画家?有没有第三种隐藏的结局? - 天天要闻

电影《无双》的诡谲,其实来自人物身份的复杂性。

比如李问就有三种形态,一者人畜无害,一者工匠人设,还有一种则是凶残人格。

又比如阮文和秀清,一个是真身,另一个是有自主灵魂的替身。

真正来说,几个主要角色里,只有吴复生这个角色的设计是简单直接的,如果要把吴复生当作“画家”,除非推翻导演的设定重来。

庄文强大胆的地方,是让虚假形态的角色占据了主要的篇幅,真实的人物反而用碎片化的剧情去展示,从而令观众的记忆产生了混淆,进而就变成了混乱。

这种手段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至于很多人谈到的《非常嫌疑犯》,其实这两部电影关联甚少,最多是用同一种“酒瓶”的程度,大家在故事和设定上差别甚大,就没必要强行对比了,但真要说起来,《无双》的复杂程度其实要远远超过《非常嫌疑犯》。

言归正传。

港影:电影《无双》,谁是画家?有没有第三种隐藏的结局? - 天天要闻

关于李问、秀清和阮文皆是“画家”的可能性。

来自电影中关于国画赝品的一个小知识,国画裱画有一门手艺,可以把一幅水墨画一层层揭开,以宣纸的厚度,一般可以揭开三层,而如果做赝品的人有这技术,那么真迹就被一分为三。

故而,有人认为庄文强用这个概念来做隐喻,也就是“画家”也是一式三分的。

虽不觉得电影剧本可以精致到这个程度,但这种推测很有趣。

如前述,李问即“画家”本人,这个问题已经无需论述。

而秀清是“画家”的可能性,来自酒店内讧的剧情,这个剧情也有真假两层。

一层是李问的供述,他说“画家”挟持了阮文及其未婚夫骆文,要求自己杀掉骆文,他救下阮文,骆文则被“画家”一伙人杀掉,此时秀清站在了自己一边,杀掉华女和团伙另外两人,并开枪打伤“画家”,最终自己被迫杀掉画家。

另一层是导演的反转,李问杀掉了卧底的马主教,秀清绑架了阮文和骆文,要求李问杀掉阮文,冲动的李问拔枪,沈四海和吴波相帮秀清,只有华女站在李问一边,最终秀清率先开枪,引发一场乱战,穿避弹衣的李问逃过一劫,带秀清离开。

有人认为,既然沈四海和吴波帮秀清不帮李问,说明秀清的地位在李问之上。

而李问在泰国被捕之前,在人群中看到的人正是整容后的秀清。

故推断秀清才是真正的“画家”。

港影:电影《无双》,谁是画家?有没有第三种隐藏的结局? - 天天要闻

有没有逻辑?

貌似有一定的逻辑支撑。

但应该注意到的是,秀清是在马林游击队事件之后,才加入“画家”集团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而李问那句愤懑的“兄弟一场,拿枪指我?”

很明显说明,他才是元老级人马,所以不忿于沈四海和吴波的反水。

当然也可以回到秀清是“画家”的可能上。

李问本身是个胆大包天的人物,而秀清确实是一手建立犯罪集团的幕后大佬,一直鲜少露面,直到金三角马林游击队事件后才浮出水面,而李问在接连为集团立下极大功劳之后,已经不将秀清放在眼里,甚至敢在秀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整容为自己“梦中情人”阮文的模样。

所以沈四海和吴波才会第一时间将枪对准李问,华女则因倾慕李问,悍然相帮。

港影:电影《无双》,谁是画家?有没有第三种隐藏的结局? - 天天要闻

这同样可以解释“画家”的神秘莫测。

因为在整容之后,原本的“画家”就已人间蒸发,所以即便犯罪集团的两位首脑就在警察面前,警察却视而不见。

这也与片末李问的话对应上了,“这次我们已经露了脸,也是时候再换一张了,到时候,你要我变成什么样,我就变成什么样。”

注意这个“再”字,或许潜台词是,秀清的变脸或许是第一次,但李问却未必。

逻辑推理到这里,复杂度似乎又再飙升了一个层级。

警察所目睹的游艇爆炸,说不定就是一场阳光下的“金蝉脱壳”。

下一次遇见,就人事皆非。

港影:电影《无双》,谁是画家?有没有第三种隐藏的结局? - 天天要闻

第三种隐藏结局,则似乎脑洞更大。

也将电影“似是而非”的叙事手段放大到近乎神迹的地步。

换句话说,你所眼见的,未必一定为真。

未婚夫死后,一直待在中国西部的阮文,画了一幅粉色的山水画,成为了又一轮的线索。

大画师当然可以随心所欲。

但无巧不巧,之前李问调制的变色油墨,在不同光照情况下变色,恰好可以和阮文这幅画联系起来,远处看去和群山融为一体,近看就变成粉色,二者正好暗合。

再结合鑫叔的话,“记住,你和世界上所有人一样,是观众,主角,没你的份。”

这句话说明李问并不是操盘整个事件的人。

然而,逻辑总是潜藏在细节当中。

正确的结论,必须要经得起任意角度的推敲。

回转去片末,见到何警官时,阮文放下手里的颜料托盘,随后在辨认李问照片时,可以看到,她用的颜料正是粉色。

如果庄文强导演确实要埋下这条暗线,必然会用绿色的颜料。

所以这个猜测,只是一种过度解读。

港影:电影《无双》,谁是画家?有没有第三种隐藏的结局? - 天天要闻

其实《无双》的反转很明确。

李问就是伪钞犯罪集团的首脑“画家”,系列大案都是他的手笔。

但李问在电影中的故事,尤其在警察面前那些供述,需要认真甄别,因为吴复生,其实是他的“影分身”。

还有就是电影“留白”的艺术。

庄文强非常擅长。

值得借镜。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2025年8部豆瓣评分低的烂剧,《临江仙》《桃花映江山》上榜 - 天天要闻

2025年8部豆瓣评分低的烂剧,《临江仙》《桃花映江山》上榜

《桃花映江山》猫眼热度三连冠豆瓣才5.5分?这届观众真难带。白鹿曾舜晞《临江仙》特效五毛剧情注水,播放量居然压过刘宇宁新剧。古装剧最近集体翻车,权谋戏逻辑崩坏仙侠剧六十多集注水,穿书题材《书卷一梦》开局7分现在也撑不住了。刘学义孟子义被吐槽
杨少华去世,留下2个未解谜团 - 天天要闻

杨少华去世,留下2个未解谜团

2025年7月9日,一年中最热的盛夏季节,94岁的杨少华老爷子走了。网上热议提到最多的桥段是,当天上午他冒着酷暑参加一个饭店的剪彩仪式,下午身体出现不适抢救无效去世。虽然这一点遭到网友吐槽,可在实际生活中,能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的晚年比得过老爷
张译《以法之名》结局烂尾,演员到底有没有“免死金牌”? - 天天要闻

张译《以法之名》结局烂尾,演员到底有没有“免死金牌”?

《以法之名》终于大结局,憋屈到最后一秒。查到最后洪亮发现全家都是狼,万海也死得莫名其妙,还因为烂尾上了热搜。导演发微博承认不足,说演员选择失误正在反省中,这是在说谁呢?剧烂尾编剧导演锅更大,但刚开播时张译演的检察官就不是所有人买账,有观众说张译怎么又来查案,有点腻了。《狂飙》才播出2年,按理说“安欣...
同样演“纨绔子弟”,把章煜奇与吴刚儿子放在一起,差距就出来了 - 天天要闻

同样演“纨绔子弟”,把章煜奇与吴刚儿子放在一起,差距就出来了

扫黑剧中的“纨绔子弟”,向来是块难啃的骨头。演得太浮,像贴了层“嚣张”的标签,演得太沉,又失了那份不谙世事的骄纵。可偏偏有人能把这类角色,演得像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真少爷”。当然,也有人用力过猛,成为全剧晃眼的“假靶子”。《以法之名》的章煜奇与《狂飙》中吴刚的儿子,分别演绎出不同的效果。把两人放在...
《以法之名》大结局,欠乔振兴一个追悼会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大结局,欠乔振兴一个追悼会

《以法之名》最后四集拍得太仓促了,结局戛然而止。最后一幕,功过相抵的洪亮继续留在十一部任职,也终于被其他同事认可,这让他受宠若惊。可是最后不仅没看到犯人落网后接受审判的样子,很多人很多事也都欠一个交代。
尴尬!特朗普再现“雷人雷语” - 天天要闻

尴尬!特朗普再现“雷人雷语”

当地时间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接待了来自加蓬、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的非洲五国领导人。 但是在频繁表示对非洲大陆兴趣的同时,特朗普的种种举动却又在时刻展现他对非洲的“漠视”。 据多家外媒报道,在9日会晤开始前,特朗普致欢迎辞。随后,他请毛里塔尼亚总统加兹瓦尼发言,并称后者为“杰出...
62岁歌手黄安回应“退圈出家”:虽不是真的,也有那个意思;曾2次病危,交代遗言清点遗产 - 天天要闻

62岁歌手黄安回应“退圈出家”:虽不是真的,也有那个意思;曾2次病危,交代遗言清点遗产

近日,歌手黄安发文回应“全面退出娱乐圈并出家”传闻,他说虽然不是真的,“但也有那个意思”,并坦言自己已经不再关注娱乐圈、不在意自己歌曲的排名等情况。此前黄安称自己过去30年来曾两度面临病危,更谈到死后的安排。去年,黄安通过微博晒出了多张医院诊断报告,并发文表示:“这是我每天要吃的‘解药’,吃了不会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