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2019年12月23日06:40:11 娱乐 1813

我总是以为我恨这里,现在我却害怕离开——溥仪

1987年,西方上映了一部由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执导,带着中国血统的“清宫戏”,电影上映之初就获得了极高的票房和口碑,1988年,更是横扫第60届奥斯卡,拿下了九项大奖。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这部电影,叫《末代皇帝》,属于传记类电影,讲述的正是中国清末的传奇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由当时的亚洲第一美男尊龙主演。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导演用交叉叙事的方式,从开端的1950年开始,透过押解回国的中年溥仪回忆着他“皇帝时光”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真实的,也有编撰的,以西方人的视角,以西方人的理解,真真假假之间,让人看到一个更立体而客观的矛盾集合体——溥仪。

门和女人,是他一生最难舍最深刻的记忆。

关于门的意向,太多人都写过了它所代表的阻隔和封闭,可是却很少人注意到溥仪的女人在他的一生中,同样扮演了沉重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和门,是相对的。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电影里,省掉了真实历史中与他相关的其他女人,只带出了慈禧太后,他的生母,乳母,以及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绣几个,那么,这几个女人,都做了什么?

历史的人质,从慈禧开始

三岁,尚懵懂好玩的年纪,却被一个女人一声令下,接到了皇宫,坐在了别人不敢触碰的位置上。他哭闹着找母亲没用,向父亲撒娇着要回家也没用。

皇宫中,是不能有男人的,除了他自己,他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朝廷大臣,男人,走出那道大门,但自己却和门外世界咫尺天涯。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那一场登基大典,百官朝拜,庄严肃穆,龙椅上坐不住的小溥仪在满目昏暗中,追逐着门口那道由黄色帷幔布下的光。他一跳一跳地追着缓缓扬起的帷幔,就像是紫禁城的末日黄昏,映照在一个三岁小儿身上,不断发出叫声的蝈蝈和三岁小儿的好奇玩闹,与那些肃穆愚昧形成了极强烈的对比。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后来,溥仪的弟弟溥杰被送到皇宫伴读的时候,两兄弟之间,曾经有过一次冲突,原因不在于别的,而是溥仪无意中憋见溥杰袖子里露出的一抹黄色。

在溥仪固有的认知里,全天下只有他一人能够使用御黄色,其他人使用,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是对皇权的挑战,不服气的溥杰直言:紫荆城外,还有另一个“皇帝”(其实是总统)。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即便是溥仪不信,但当他爬上高墙,看到墙外的世界,他原本高高在上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紫禁城内所有人的话一层又一层地包裹着谎言美化到他的耳边,他开始对所有人,所有的人性,有了怀疑,但无济于事。

紫禁城的黄色,导演用的黄色,有太多的意义,包括皇权的唯一性,同样也包括了清末官僚对这个小皇帝的重视。

他们不图着溥仪变革,发展,壮大,只求他从名义上能够守住紫禁城的小朝廷。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溥仪的存在,只是对外的一个象征,是清朝未亡,仍旧能够尊享清制福利的代言人,残忍的是,所有人都将这个枷锁放在了他身上,忽略了他身为一个人的本质。

贝托鲁奇曾经说过他的所有电影都是在讲述一个主题,就是“个人是历史的人质”。

溥仪一样也是,他是紫禁城内,被太监和百官封闭的囚徒,明面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尊荣和地位,暗地里,却是鸡狗不如。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当然,电影终究是美化了的一种艺术形式,有些黑暗的真实,不为人知才是对他的尊重,尤其是,在紫禁城的那些年,在太监和宫人的“照料下”,溥仪生理机能缺失的隐秘,经由电影的故事需求得到了弱化。

为了理性地尊重史实,《末代皇帝》在编写剧本,正式拍摄的时候,就参考了溥仪自己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和溥仪老师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甚至,直接请了溥仪最亲近的亲人溥杰担任历史顾问。

这样的周全,不过是为了让故事更接近历史真相,甚至是维护历史真相。

从三岁的时候,他的人生轨迹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却是一个濒死的女人——慈禧太后给他带来的。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不知道他是否幻想过,若不是三岁被带上帝位,若非成为全部人的牵线木偶,他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命运。

一生的心理异常源自母亲形象的缺失

溥仪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乳母是宫中唯一告诉过我,别人是和我同样的人的人,是唯一曾使我想起了别人也是人的人”

不是他想不到,只是所有人都在给他灌输尊卑的意识,只有乳母在告诉他人人生而平等。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大概也是如此,他对乳母的依恋,超出了皇帝与奴才的界限,甚至,他的乳母替代了溥仪母亲的形象,给了他来自母亲的温情,在紫禁城的那些太妃强制送走他的乳母之前,他从心理上都还是未断奶的孩子。

最震撼的一幕,还是他坐到乳母身边,伸手解乳母的衣扣,然后俯身埋头于乳母的胸口,而所有人竟没有丝毫的惊讶,似是习以为常的一件小事。

溥仪的自传里提到的是9岁的时候被强制送走了乳母,电影中的少年溥仪,看起来似乎年纪更大些,同样的视角震撼还不止这些。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溥仪和他的皇后成婚当晚,两人亲密之时,婉容衣衫半解露出隐隐若现的胸口,同样隐含深意。

溥仪和一群太监贴着帷幔,享受着被抚摸和触碰,这样的举动,有些秽乱,但也同样佐证了溥仪心理上的差异。

豆瓣上有这么一条评论:最吸引我的是里面的情欲

其实,仅仅从几个画面中去这么理解,看似没什么不对,但似乎对导演努力想要表达的东西有误解。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贝托鲁奇理解的末代皇帝,确实是传奇的,和所有人的理解都一样,但所有人理解过后,专注点就在于他的传奇上,却忽略了他作为一个历史牺牲品的人性轨迹。

咋一看,和皇后婉容的亲吻,和皇后妃子的3P纠缠,皇后和日本那个间谍之间的暧昧举动,看起来都有情欲挟裹其中,但这真的就是情欲这么简单?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关于《末代皇帝》,曾经有个影评人写的一段话很有意思:我们的历史不仅需要数据和真相,也需要艺术的表达,寓言式的启发,和那些刻骨铭心的画面勾起群体的回忆。

正如小兮前面说的,溥仪在紫禁城的少年时光,并不全然是威严而不可侵犯的,他也有许多来自于太监和宫人的黑暗手段,只是导演换了一个场景,将这样的画面,嫁接在了他和妻子身上,显得顺理成章。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电影是客气和理智的,它给了溥仪一个正常的身体和勉强还算正常的心理历程。

为何是勉强?

他在战犯的抚顺改造时,监狱长和他的一段对话或许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我要对一切负责任”

“你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你这一生中,总以为自己比别人都优越,而现在,你又认为自己比别人都恶劣”

“为什么不能让我安静干活,你救我,是为了让我当你的木偶,你救我是因为我对你有用。”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他做了太多次的提线木偶了,他将太多的责任都揽在自己的身上了,很多时候他拼了命地想要爬出命运对他张开的网,可不管他如何挣扎,他仍然困在里面,犹如那只最终困死在紫禁城内被他摔死的小老鼠。

那是他当时唯一能掌控的生命,更是唯一能体现他身为“天子”的唯一权力。

他的一生做了四次的皇帝,只有成为合法公民,做了“集体皇帝”的那一刻,他真正地做起了自己,真正地从心理上断奶了。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尊严和责任的冲击,是他的一后一妃

溥仪的传奇,除了紫禁城内外的那些政事上,还有他的家庭上的。

他曾经以为自己成婚便是成人,可以亲政,可以改革,可以大刀阔斧地走出去,甚至可以自己决定是否留洋海外了。

但这个奢想,他一辈子都没有完成。

婉容和文绣比他幸运,她们都早早地接受西方教育,也都有非常时尚前卫的思想,虽说曾经被紫禁城禁锢了一段时间,但并没有阻断她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当溥仪认清了大清已亡,当他们被迫离开紫禁城,当他一次次把复辟这个词提到嘴边的时候,我们以为是他的雄心壮志,但其实只是他的习惯使然。

祖业要守,天家的尊严要扛住,这是他从小的教育。

但他最后却连自己的后妃都管不住,这是最悲哀的。随着他们慢慢地成为军阀,成为日本的傀儡,文绣在这样的婚姻里,也看到头了。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她郁郁寡欢提出离婚,并在一场大雨中出走,奴仆给她撑伞,她放开了伞,任由雨水打在自己身上的那种释然和自由,让她瞬间开阔了许多。

但历史上,文绣提出的离婚,远没有出走这么简单,她和溥仪也因为离婚这个事对簿公堂,更因为这个事而成为话题人物,“刀妃革命”的名词一辈子都跟着她,而她和溥仪事后的相互控诉,也让溥仪的传奇人生,更多了几分看点。

如果说,文绣这件事让溥仪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休的皇帝是他自尊的打击,那么,皇后婉容出轨侍卫,并生下孩子的事实,则成了溥仪一生的屈辱,当然,不止是屈辱。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电影给这个出轨和这个孩子,附加了更多的意义。

伪满洲国需要皇储,日本也需要伪满洲国有继承人,所以,当婉容心如死灰地对自己怀孕的事实轻描淡写的时候,溥仪除了一开始的震惊,脸上再也看不出其他的什么,直到婉容生下女儿被害死,婉容被强制送到疯人院的那一刻,他追出去,最终却只是在朱门紧闭中轻喊了句:“开门”便死心不再纠缠。

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三次追逐,第三次喊开门,但他自己知道所有的离开,他都赶不上,所有的大门,他都打不开。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两年后,疯了的婉容重新出现,却早已没有了当时温婉大方的样子,而他急于逃难,也没有顾得上,他不是恶人,可他却一个都留不住,顾不上,对不起。

最终,他成了一名关押在抚顺的战犯,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战犯生涯,直到特赦那天,成为一个合法公民,他的悲剧大半生,才算有了些落幕,只是,回家还要买票也从此成了历史上被人人记住的记忆。

领跑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末代皇帝》建构了一个更立体的溥仪 - 天天要闻

电影结尾虽说用了超现实的表达方式,但瓶子里的那只活着钻出来的蝈蝈,像极了成为公民后得到了真正重生的溥仪,尽管挣扎了数十年,但他终究爬出了网住了他大半生的大清朝。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他是现实版“法医秦明”!这位广州警察,不简单! - 天天要闻

他是现实版“法医秦明”!这位广州警察,不简单!

在公安接警的案件中总有一个身影沉着冷静、步履坚定他穿梭于案发第一线用专业还原真相用责任守护公正十三年来他始终扎根在法医岗位他就是赵建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法医检验科科长日前,他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得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称号此前,他曾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在他眼中法医除了要敢于做...
为黄杨钿甜发声、批评国人仇富的演员姜尘道歉了:我现在懂了 - 天天要闻

为黄杨钿甜发声、批评国人仇富的演员姜尘道歉了:我现在懂了

黄杨钿甜230万天价耳环的事情还在继续发酵,大家议论声不断各种说法漫天乱飞。就连人民日报这样的官方媒体,也罕见发声了。作者-晨 编辑-晨除了支持彻查希望搞清真相的普通百姓,也不乏一些异样的声音,就好比这位姜尘女士。她就以全新的视角,彻头彻尾
杨二狗新招美女主播卖樱桃,巴铁媳妇不会舍得买机票 - 天天要闻

杨二狗新招美女主播卖樱桃,巴铁媳妇不会舍得买机票

九方鱼论原创观点,谢绝抄袭5月22日,杨二狗继续在网上卖货。他说樱桃现在还没成熟,大概再等半个月就可以开卖了。去年樱桃卖得不错,今年二狗还想再接再厉。去年让巴铁媳妇瑞思做了直播带货,后来没做了。这次他邀请了巴铁美女莱巴。不知道这个美女是什么
五部值得刷n遍的限制级韩剧,太敢怕了! - 天天要闻

五部值得刷n遍的限制级韩剧,太敢怕了!

1、《大势的百合》导演: 尹成浩编剧: 송재영主演: 세랑 / 郑妍周剧情介绍:该剧于2015年播出,剧情主要讲述了主角因寻找丢失的护照,而进入朋友的家中,两人因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该剧的剧情十分紧凑,虽然每集时长只有约4分钟,但每一集都
43岁贾玲,传来新消息! - 天天要闻

43岁贾玲,传来新消息!

5月21日,在第27届全国影片推介会上,万达影视推介贾玲导演新作《转念花开》,称这是贾玲继《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后的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万达影视确认其仍在制作中,尚未公布具体上映时间。此前路透显示拍摄工作已进入中期,但可能存在进度调整。该片聚焦反传销题材,讲述一名家庭主妇被警方招募协助破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