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2019年12月05日14:30:12 娱乐 1549

​“再干一票大的!”


11月27日,马丁·斯科塞斯带着他打磨近十年之久的黑帮电影《爱尔兰人》正式上线Netflix,并宣告,“今天,你们都归我罩了。”

就在前一天,《时代周刊》公布了2019年度十佳影片名单,《爱尔兰人》位列第二。在Netflix公布的人物海报中,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主演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乔·佩西,以及友情参演的哈威·凯特尔五位“老炮儿”围坐一起,老派的儒雅中透出一股威严,仿佛正等待众人膜拜。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从中,你就能感知到《爱尔兰人》大概会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不出意料,《爱尔兰人》全片下来,镜头写实、场景冰冷,脉脉温情里隐埋着丑陋的背叛,鲜血淋漓中涵盖着铁一般的道义。整个观影过程令人不敢直视却又目不转睛,最后空留一丝惆怅。

这也是《爱尔兰人》与马丁“黑帮三部曲”前两作最大的区别。除了跨越世纪的故事体量,微妙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极度工整、精湛的艺术表达外,《爱尔兰人》更像是马丁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一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不可饶恕》致敬西部片同时,也为自己的“西部之旅”画上句号。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另外,《爱尔兰人》长达210分钟的时长,更让它的观影门槛提升了几个档次。然而正因为长,这个“新瓶”才能装得下数味“老酒”,才能成就这部忧郁的黑帮史诗,才能让人在翻山越岭后朝圣它的光辉。

感谢Netflix,让观众可以在流媒体上反复观看、品味这部电影。当然,你更可以像马丁说的那样,“用一个晚上或者一个下午,在你不会接电话,也不会忙的时候去看,会更好。”

1、再干他一票

在豆瓣评分中,过去二十年内马丁评分最高、点评人数最多的作品是《禁闭岛》;IMDb上,《华尔街之狼》和《无间道风云》并列成为观众最爱。观众对于拥有充分娱乐元素、更接近商业类型片的作品总是抱有十足的热情。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但马丁却对这些嗤之以鼻,正如他在日前向世人阐述何为电影艺术(cinema)时说的那样。这种拒绝向主流审美妥协的态度,也伴随马丁一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


50年前,马丁还是个刚从学院里走出来的愣头青。这位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系的高材生,曾被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日本新电影等新理念洗礼。因此,他也趾高气昂地一心想要拍出自己的风格。


然而,先后在《谁在敲我的门》《剃须记》等早期作品中铩羽而归的他,自信心备受打击。无奈之下,马丁只能委曲求全拍下了《冷血霹雳火》和《曾经沧海难为水》。反观与他一同出道的新人们,此时早已个个功成名就:


弗朗西斯·科波拉靠《巴顿将军》引起关注,并凭借《教父》系列青史留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带着《大白鲨》一举打破当年影史票房记录,成为大厂商业片的新宠;乔治·卢卡斯则开创了《星球大战》系列,成为美国电影走向特效时代的风向标。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记得在电影《老炮儿》中,六爷之所以敢于挑战年轻的富二代们,靠的一是心中的江湖道义,二就是与他多年患难与共的兄弟们。好在马丁也有这么一帮能够理解、陪伴他的老伙计。

罗伯特·德尼罗,马丁最著名的知音。在共同好友——导演帕尔马的介绍下,这两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喜结连理”,用一部《穷街陋巷》打下江山。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在片中,故事背景被设定在充满暴力的纽约“小意大利”,那是马丁与德尼罗共同成长的地方。德尼罗在影片中的黑帮形象为他日后的表演定了型,而马丁则第一次放开手脚,用混乱的年代、肮脏的环境、野蛮的青年奠定了“马氏”黑帮片的基调。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至此,德尼罗与马丁的合作就几乎再未失手。《出租车司机》《喜剧之王》《愤怒的公牛》等,皆成影史佳作。有一个趣闻是,相比于导演马丁,德尼罗在挑剧本上似乎更有一套,他总能在偶然间发现宝藏,然后找到马丁商议接下来的可行性。

《愤怒的公牛》如此,《喜剧之王》如此,这一次的《爱尔兰人》同样如此。

乔·佩西,“马氏铁三角”另一成员。由于个子矮小,佩西早期的演艺道路十分坎坷,好不容易在1976年的《死亡收集者》中拿到角色,结果电影惨淡的票房再度让他对自己的星路感到绝望。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很难想象,这位如今气派十足的大佬,当年在《小鬼当家》中扮演笨贼之一后是怎样的感受。在后来的《好家伙》里,一句“你觉得我很有趣吗?”不仅是佩西演绎生涯的一次高光,也更像是他在现实中的写照。

在马丁和德尼罗的帮助下,佩西在《愤怒的公牛》中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在YouTube评选出的“影史十大演技时刻”中,排名第一的正是德尼罗与佩西在该片中互殴的桥段,让这部电影以及他本人,更添传奇色彩。


阿尔·帕西诺,大名鼎鼎的“黑帮”专业户。没想到《爱尔兰人》居然是他与马丁的第一次合作。或许是因为帕西诺实在年少有为,早早凭借《教父》系列和《疤面煞星》等黑帮片奠定地位,而彼时的马丁却仍在个人风格上苦心孤诣。

然而,帕西诺也是为数不多在早期就欣赏马丁才华的人之一。二人此前尽管从未合作,也早已相识并钦慕对方。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对于《爱尔兰人》,马丁早在项目成立时就敲定了工会主席吉米·霍法的演员——只能是阿尔·帕西诺。在《教父2》中,帕西诺精湛地演绎出一个沉稳内敛、城府极深的迈克尔·柯里昂。除了一身地道的黑帮做派外,马丁更看中了帕西诺在《闻香识女人》《盗火线》中的暴躁与乖戾,而这一点与吉米·霍法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有人曾将德尼罗、佩西比喻成马丁的“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如今,马丁靠《爱尔兰人》再收“冢虎”。这回,怎么可能不稳?

我们甚至可以清晰地想象出,在这个对艺术电影并不友好的当下,马丁是如何向商业片宣战并发起集结令的:“兄弟们,让我们再干票大的!

让他们看看,我们还活着!

2、再回江湖


《爱尔兰人》之于马丁的意义是特殊的,对于2019年电影审美的冲击无疑也是巨大的。作为一部“导演艺术”的产物,《爱尔兰人》除了有“再造黑帮史诗”、“两代‘教父’齐聚一堂”等噱头外,还饱含着马丁对自我过去的审视与情感,这让影片的气质更加与众不同

首先,《爱尔兰人》有着马丁式的“外放”。

影片取材于查尔斯·布兰特于2003年创作的黑帮半自传小说《听说你刷房子了》,主角弗兰克·谢兰不仅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是黑手党内大名鼎鼎的“粉刷匠”。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何为“粉刷匠”?指的是杀手行凶过程中,血溅满墙,就好像重新给房屋进行了粉刷一样。从这一解释来理解,就能知道《爱尔兰人》少不了各种血腥与杀戮。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罗伯特·德尼罗在片中扮演弗兰克,一名曾参加过二战的退伍军人,职责是秘密处理战俘。影片毫不避讳地展现了弗兰克在“工作”时的无情。“这真的难以置信,我一直没明白他们怎么会不停地挖……他们自己的坟墓。也许他们以为,只要乖乖做事,拿着枪的人就不会杀他们。”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影片以三条时间线穿插叙事,分别从弗兰克不同的人生阶段,呈现着这位爱尔兰裔杀手的生涯轨迹。在无意间结识了黑帮大佬罗素·布法里诺(乔·佩西饰)后,弗兰克找到了昔日杀戮的快感,并由此成为帮派内最高效、沉着的杀手,绰号“爱尔兰人”。

作为一名职业杀手,暗杀场面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在马丁的镜头下,“爱尔兰人”每一次开枪都那么的令人不适。除了场面血腥之外,马丁对“冷血”的描写分量十足:

弗兰克前一秒还与暗杀对象相安无事地打着招呼,后一秒便干脆利落地出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永恒定格的只有死者被子弹打穿的面庞和惊恐的眼神。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在“爱尔兰人”混迹黑帮的半个世纪中,马丁还不忘将故事与当年美国社会上的大事件进行结合。从震惊美国的“理发店枪杀案”,到让美国颜面尽失的“猪湾事件”,再到众所周知的“肯尼迪遇刺案”以及尼克松的“水门事件”等,《爱尔兰人》对当时美国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所进行的细致呈现,更让在片中担当幕后黑手的黑帮党徒们拥有传奇色彩。

然而,《爱尔兰人》也是“内敛”的。

影片不会让肯尼迪、尼克松等历史知名人物走到台前供人戏谑,而是以大量的新闻素材和对白来交代。这不仅能给观众一种生活化的真实感,还能通过各种大事件,将普通民众的惊恐、黑帮人员的讳莫如深,升旗和降半旗等细节进行写照,无形中扩大了影片格局。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哪怕是在描写黑手党创始人之一——阿纳斯塔西亚在理发店被刺杀这样一个大事件时,影片也只是聚焦理发店门外的一簇鲜花,通过枪声、尖叫声还原惨烈的现场,还顺带暗讽看似美好灿烂的社会样貌下,实则充斥着暴力与慌乱。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片中还有个有趣的细节:自第一次行凶起,弗兰克便会将凶器丢进一条河中。随着杀人次数增多,影片并未重复行凶全程,而只是记录下弗兰克的每一次“扔枪”的场景,更让人不寒而栗。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被枪械掩埋的河底


马丁在采访中解释道,“当杀戮发生时,我们没有做任何壮观的角度或动作。镜头随着他接近一个人而移动,也许他杀了人,也许又移动回来。有时摄像机只是静止不动,有时甚至延伸到汽车上。所有的车,我们都展示了完美的轮廓。以干练、简单、有条理的方式拍摄。”

在叙事手法上“有所收敛”外,马丁对于片中各个人物的塑造也是“反类型常规”的。例如在对罗素进行人物介绍时,观众能够看到一个面容慈祥、语调温和的老人指挥着手下伙计忙前忙后,然而他嘴里分明说的是“干掉他”。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还有当弗兰克代表黑手党,向多年好友吉米·霍法下达最后通牒时,他的眼神中饱含着不舍、同情与怜惜。他希望自己的好友能够回头是岸,可口中除了一句“please(拜托)”,弗兰克再没多说一句题外话。

直到最后,垂垂老矣的弗兰克也会学罗素进入教堂忏悔,也会找到自己的女儿,想要解释自己当年为何走入歧途。在弗兰克眼中,那些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就是属于他的黄金时代。而现在,他只能颤巍巍地,独自在陵园挑选自己的坟墓。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把五十年兴亡看饱。


影片后30分钟,再没有前三小时那样血腥的场面。一代枭雄们纷纷离世,影片也只是吝啬地给了几句陈述。但正是这些对白,让《爱尔兰人》的末尾被称作“2019最悲伤的电影结局”。

“你知道吉米·霍法吗?”弗兰克对自己的护士问道。

“不认识,从没听说过。”

“你居然不认识吉米·霍法,他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猫王。”


人的死亡有两种,一种是临床死亡,一种是被世人遗忘。此刻,弗兰克就像是马丁“黑道”生涯的一个缩影,在孤独、徘徊中迎来落幕。

而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弗兰克请求神父出门前留一个缝,也仿佛是马丁对自己黄金时代的最后留念。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别关门,让我再多看你,最后一眼。”

毕竟,马丁已经77岁了。

《爱尔兰人》不仅是他漫长导演生涯中的第26部电影,也是他最难产的一部。从立项到现在的近十年内,马丁先后遭遇了各种预算超支、资金断裂的问题,以至于这部原定去年上映的电影,甚至错过了一众业内权威盛事,反倒是以开幕影片的身份,成就了今年纽约电影节的盛况。

在项目成立之初,《爱尔兰人》1.25亿的预算,让与马丁有着紧密合作关系的派拉蒙都不禁皱了眉头。而Netflix在接手这部电影后则慷慨地给出了1.6亿美元投入,甚至到最后总成本达到2亿,Netflix也鼎力支持。

得益于此,观众能够通过工业光魔(《爱尔兰人》特效公司)给予的“逆龄技术”,欣赏到老炮儿们80岁、40岁,甚至20多岁时活生生的容颜。“我想,我的职业生涯有望再延长30年了。”德尼罗在看到影片小样时这样说道。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而在资金、技术问题以外,马丁还谈到了选择Netflix的原因,“我从Netflix这个平台获得了一些好处。如果我感觉可以在影片中增加一些内容,这边可不会有人插嘴说,‘这个部分要剪掉15分钟”,这可是我的命……”

此外,正如去年大奖丰收的电影《罗马》选择了Netflix一样,《爱尔兰人》过长的影片时长无疑会为其在传统院线的发行带来困难。马丁说道,“这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一场战争。但我们还是在想,如果冒一次险,会发生什么?”


在2019年这个电影争论之年,《爱尔兰人》的出现无疑具有总结式的意义。流媒体与传统院线之争在这里不复存在,没有流媒体,这部史诗级黑帮片还不知道要难产到哪一年。

而马丁一直所强调的电影艺术又是什么?在“肝肠寸断”地写下对漫威电影争论的回应文后,马丁又以《爱尔兰人》的影像魅力为电影艺术正名,“电影是关于真相的——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真相;它是关于人的——人的复杂性和他们的矛盾”。

果然,马丁·斯科塞斯仍是那个影坛里最有情绪的倔老头,也只有他,才能用一部荡气回肠的作品,为“黑帮时代”收尾。


两代“教父”齐聚,《爱尔兰人》是对“黑帮时代”的一次真挚告别 - 天天要闻


-END-


作者丨任拾

编辑丨月浦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马伊琍大女儿晒与妈妈合照,16岁身高已经超过马伊琍,长相酷似爸爸文章 - 天天要闻

马伊琍大女儿晒与妈妈合照,16岁身高已经超过马伊琍,长相酷似爸爸文章

5月11日母亲节,马伊利女儿文君竹晒与妈妈马伊利的合照,并配文“母亲节快乐”。16岁的文君竹身高已经超过马伊利。据了解,马伊利文章婚后育有两个女儿,2019年官宣离婚。马伊琍,原名马伊俐 ,1976年6月29日出生于上海市虹口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4级表演系本科班,中国内地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来源:江南都市报综...
今夜,莆田这场演唱会超燃!张韶涵、苏有朋、杨宗纬、萧敬腾…… - 天天要闻

今夜,莆田这场演唱会超燃!张韶涵、苏有朋、杨宗纬、萧敬腾……

今夜“魅力山海 灵秀莆田”2025年莆田超级 LIVE 演唱会在市体育中心璀璨启幕张韶涵、苏有朋、杨宗纬、萧敬腾四位华语乐坛实力唱将齐聚为莆田市民及各地歌迷带来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舞台之上,歌手实力演唱,舞台之下,歌迷们的热情似火。随着熟悉旋律响起,现场2万歌迷的热情瞬间被点燃,气氛热烈,观众全身心投入...
根本停不下来:不演坏人的包贝尔,让观众印象不深 - 天天要闻

根本停不下来:不演坏人的包贝尔,让观众印象不深

包贝尔是近几年来,通过专门演坏人走红的演员。也许是因为不想总演坏人。近期上映的电影《根本停不下来》中。包贝尔开始尝试喜剧风格。但是,不演坏人的包贝尔,让观众印象不深!包贝尔饰演的男主是一名汽车销售商人。他想拿到一种外国汽车的国内代理合同。可
林志玲,发文悼念大S! - 天天要闻

林志玲,发文悼念大S!

5月10日晚,林志玲在社交平台发文晒出与大S的合照,并回忆与大S首次见面情形。全文如下:第一次见到大S,是在一个冰淇淋店。当时还没有入行的我,第一次看到明星,心里想着~怎么有一个女孩子可以有这么美丽的笑容,连眼睛都是笑着的,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一天你所散发出来的光芒。认识你之后,才知道那双会笑的眼睛背后,充满...
中国台湾女演员、大提琴演奏家欧阳娜娜正式被聘为江西省吉安市文化旅游大使 - 天天要闻

中国台湾女演员、大提琴演奏家欧阳娜娜正式被聘为江西省吉安市文化旅游大使

据“吉安发布”消息,5月11日,中国台湾女演员、大提琴演奏家欧阳娜娜正式被聘为江西省吉安市文化旅游大使,为家乡文旅代言。欧阳娜娜,2000年6月15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祖籍江西省吉安县横江镇老屋下村 。欧阳娜娜表示,非常荣幸能够担任吉安文化旅游大使,未来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宣传吉安的独特魅力,让更多...
和评理 |破冰,靠的是诚意和行动 - 天天要闻

和评理 |破冰,靠的是诚意和行动

自上台执政以来,美国新一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无理的单边关税措施,冲击中美经贸关系,扰乱国际经贸秩序。对此,中方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捍卫全球贸易体系。 近期,美方不断表示,希望同中方就关税调整进行谈判。当地时间10日上午,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开始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
S妈晒母亲节全家福,具俊晔瘦到变样,一家子笑容满面状态好 - 天天要闻

S妈晒母亲节全家福,具俊晔瘦到变样,一家子笑容满面状态好

5月12日母亲节,最近经常深夜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想念女儿大S的S妈(徐妈妈)罕见晒出母亲节全家福,引发网友热议。自从大S(徐熙媛)离世后,S妈多次在网络上表达对女儿的思念,而这次母亲节,她终于露面,与家人一起度过这个既温馨又带着伤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