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5岁成为央视第一位主持人,被誉为“中国荧幕第一人”,
她就是沈力,也是中国播音主持的“第一滴水”,
在央视主持节目45年从无失误,救过赵忠祥的命,也是撒贝宁唯一的偶像。
没有沈力这位拓荒者,中国荧幕主持人工作可能倒退10年。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她的传奇人生。
沈力原名沈立环,1933年在山东济南出生。
她的祖父沈桂芬可不是一般人,
曾是慈禧太后手下的八大军处机重臣之一,
不过到她父亲这代就家道中落了。
沈力从小就有一副好嗓子,唱歌非常好听,
因此在16岁那年,她就想考入文工团当文艺兵。
然而父亲知道后,不但不支持,反而对她大骂道:
“身为大家闺秀外出跑,成何体统?敢去把腿给你打断!”。
但骨子里的倔强还是让沈力和同学偷偷从学校跑出来,瞒着家里去报名参军,
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就在团里唱歌。
豆蔻年华的年纪,多才多艺的她很快就引起了一个小伙子的注意,
对方条件也不差,长得英俊魁梧,人也正直老实,
在那年代称得上是一个“白马王子”,
后来两人接触了一段时间后互生情愫,
甚至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然而好景不长,正当两个人开始甜蜜热恋时,
上级的一纸条令却让两个人从此失去联系,
沈力的男朋友被调去哈尔滨工作,
当时的通讯并不发达,这几乎意味着永远分离。
这让初尝禁果的沈力很是痛苦,不过这也给了她新的机会,
让化悲为乐的沈力有更多时间专心锻炼声线。
在部队期间她还学会了播音,转业时战友建议她去电台试试,
于是她便靠着特长成功考进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4岁的沈力,成为齐越老师的学生,
这位老师实力不凡,天安门现场的开国大典盛况就是他老人家做的解说。
一年后,沈力成为一名正式播音员。
别看如今中国的广播电视行业与时俱进,蓬勃发展,
换成半个多世纪以前可不是这种光景,当时几乎是一片空白。
家里有台黑白电视已经是极其奢侈的事,
而沈力就是电视事业最早的“开拓者”。
沈力一个人要在一小时内播完整整5套节目!
这跟后来央视举办的那些大型全球直播节目相比可能不算什么,
但在当时绝对算是一个重任。
那个年代并没有打印机,所有稿件都要靠手写,
然后再一遍遍修改,背下来直到你能准确无误地播出来。
她的稿件每次都写得密密麻麻,上面一个个批注修改,到后面都快认不清。
她只能用三色墨水,将重点不断区分,
这一套整下来直接把手卡画得跟京剧脸谱似的。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时的设备条件非常落后,
不仅没有提词器,直播间还会时常出现意外。
比如什么播一半忽然有小虫子从四处飞来跑进沈力的嘴巴里,
想起当时那种状况,沈力现在都还觉得狼狈,
但她却从未有过抱怨,任何时候都以工作为主。
1954年,沈力以总政歌舞团舞者的身份到东北慰问演出,
忽然台下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观众,仔细一看,原来是初恋男友。
男友也认出了她,还跟她说:“我一直在等你,望眼欲穿。”
听到这句话沈力顿时就哭了,然而她只能表示现在已经结婚了,
过去只能留在过去,就这样两人含泪分离,从此咫尺天涯。
到了1958年,沈力的工作比以前更忙了,
她一个人几乎要负责所有国内外新闻、专题节目,
以及文体节目加上大型文艺晚会的转播任务。
沈力说:“我不光要念,还要让观众看得见图像,
所以一天就要背下所有稿子,只有这样才能给观众带去更多好感受”。
仅有60平米的办公室分为两半,往里面走是导演间,监视器上播着新闻片,
沈力就这样在外面站着,边透着玻璃看新闻片边用话筒播新闻,
每个字都非常用心、准确并且简洁。
沈力曾给敬一丹讲过这么一个案例,
当时稿件里写着“有一天一位观众认出了我”。
然而她觉得两者的关系看起来有点怪怪的,
仔细想了下改成“观众遇到了我。”
这里她强调了关系对等,也就是说“她的话里对人是尊重的,
作为观众,就会觉得被尊重、觉得亲近。
后来电视台行业发展起来后,主持人岗位的需求也多了起来,沈力就这样接下了选人任务,
后来在学校推荐的万千候选人中,一眼挑中了赵忠祥。
沈力刚带他进电视台时,赵忠祥才17岁,作为前辈的沈力很照顾着他。
后来在特殊时期,赵忠祥因穿得太过时髦被人说不得体,
沈力便一个人来担任主持,让赵忠祥先躲阵风波,这才挽救了他的人生。
赵忠祥在生前一直在公众面前强调沈大姐,
夸她是当时圈里面“最美主持人”,连连说她“不张扬,不妖艳,不妖媚”!
1974年,到了中年的沈力决定转行,于是便跑去社交部文化组当编辑,
回忆起转行这件事她也说得很干脆:“我想再学点什么东西”。
工作几年下来,沈力也积攒了一定名气,
不过她依旧保持着刚入行的敬业,做那些专题节目时,
她都会全身心投入,从选题到准备资源,
从采访到审稿,每一步都要亲力亲为,专心敬业。
不过真正让她被全国观众所熟知的是1983年的《为您服务》,当时央视还在尝试摸索。
对此沈力表示,她不擅长琐碎的日常生活,
这种情况下,她觉得不能准确拿捏观众的需要,
于是便给观众写信来了解他们。
节目播出后,沈力每个月几乎都会收到5000多封观众来信,
而她每封都会看,再一点点为观众解决问题。
1984年,某位学生观众在信中向沈力反应,
到室内佩戴的眼镜就会有哈气,怎么办?
为此节目组还专门替那个学生走访了科学院、眼镜店去找方法。
等到找到已经是第二年春天的事。
一年后,沈力在节目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希望这位观众能看到这期节目,
我们诚心为你寻找了一年的答案,你们的事我从不会忘。”
沈力在《为您服务》工作期间,每天都要修改近千篇稿件和主持人串联词,
后来她已经习惯把“大家”改成“您”,习惯节目快结束时跟观众道别,
习惯真诚地表示:“这是我们特意为您录制的节目,希望大家都能喜欢。”
上世纪90年代初,“老龄化”这词属于全新名词,央视紧跟潮流,
专门安排了一档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节目《夕阳红》。
作为老前辈,沈力又被央视极力返聘担任栏目的主持人。
此时,沈力已经60岁了,离开主持人岗位已经整整5年。
然而仅2年后,在沈力是主持下,
《夕阳红》和名牌节目《东方时空》一起,
成了央视的王牌栏目,她又再次创造出新的神话。
她将过去那种生硬的话语体系彻底改变,
取而代之的是温暖、柔软的有意识服务,
将电视语态带到新的改革时代,
对此白岩松作出了高度评价:
“从某种角度,沈力是中国改革时代的标志人物之一。”
观众也同样感受到了沈力的尊重和真诚,于是便经常给她写信反馈。
而且她们还会在信的开头亲切地称呼:“沈力大姐,很感谢您多年来的陪伴
,几十年来,我们虽遥隔千里,但每个礼拜都会按时见面,你始终近在咫尺。”
得知沈力退休的消息后,还有观众向她提出邀请:
“希望您能到我家做客,我们一定会像对待亲大姐一样对待您。”
沈力在退休后的生活就清闲多了。
有时去路边摊吃早点经常有人问她:“您还来这地摊吃?”
对此她笑了笑表示:“我也是老百姓啊。”
沈力的丈夫在八十年代初就去世了,后来她只能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直到有一天,她去菜市场上又遇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四目相对,两眼泛红,没想到又遇到了初恋男友。
原来两人刚好住在同一条街,沈力的节目他每期都会看。
遗憾的是沈力早已结婚,对她的爱意只能隐藏在内心深处。
初恋男友得知她现在独自一人后,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感情,
沈力也被他的痴情打动,两个人在古稀之年又重新走到了一起,续写50年前的爱恋。
沈力主持的《为您服务》、《夕阳红》等节目给无数人带去了欢乐,
幸亏上天眷顾,将快乐还给了她,让她的夕阳才如此美好。
遗憾的是,晚年的美好时光才刚开始沈力就被查出癌症,
住院期间,她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作风习惯。
每天起来都会把床上的东西整理好,
桌椅窗台等周边通通都会擦一遍,对她来说这些就算是“锻炼”了。
治疗接近两个月后,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
之后沈力便回到家中休养,天气好的时候还会出门散散步。
然而病痛又在一点一点慢慢吞噬着她,
先是肺癌,后来又遭遇骨折。
以往在房间周围的例行散步也只能取消了,
沈力现在的时间几乎都躺在床上,每说几句话就会感到累。
大家去探望也只能待一会,到后面就变成她倾听大家比较多。
看到她遭受病痛折磨,大家去看望她时都很难过,
只有沈力自己积极乐观,总说生死有命,她对死亡没什么可畏惧的。
她唯一的遗憾就是年轻时太忙,没照顾好儿子。
所以自己生病了也不想麻烦孩子,
如果快到大限之时,自己就去养老院“偷偷和世界告别就行了。”
王崇秋表示:“生病这么久,她一直心态挺好。”
2020年7月,带给无数观众幸福回忆的主持人沈力,最终还是走了,享年87岁。
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后,无数观众和央视所有主持人都表达了致哀。
虽然她人走了,但她的精神还在,依旧鼓舞着大部分的青年主持人。
在节目上被问及最喜欢的女主持人时,撒贝宁立马表示:沈力。
对老前辈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还请在座的主持人将掌声送给她。
5位扮演“汉奸”的演员:杜旭东不敢去家长会,李明搭出租遭拒载
成奎安:从月薪60到一天50万,一生重情重义,唯独痛恨周星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