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鄠邑一名13岁初中生被发现在河道里溺亡,后背有泛红的痕迹

2021年05月09日23:30:02 娱乐 1879
西安鄠邑一名13岁初中生被发现在河道里溺亡,后背有泛红的痕迹 - 天天要闻

原本应该在教室里早读的初中生,却被发现在河里溺亡,事故现场有一座被河水冲断的便桥,然而周围没有任何警示标识以及围挡等防护措施。

西安鄠邑一名13岁初中生被发现在河道里溺亡,后背有泛红的痕迹 - 天天要闻

村庄旁一处断桥附近的河里发现了失联学生

小雨(化名)今年13岁,在西安市鄠邑区一所中学上学,5月6日是五一假期后第一天上学,当天早晨6时30分许,小雨的外公将她送上区县公交车,预计10分钟后到达学校。

因为住校,小雨每次返校时都会提前到宿舍放换洗衣服等物品,然后7时30分在教室里开始早读。6日上午7时30分许,小雨的班主任突然联系小雨母亲称,孩子没有按时到校。

“小雨的父母都在西安工作,她从小开始就常住在我家,平时都是我或者我爸送她坐车去学校。”小雨的舅舅周先生说,接到姐姐的电话后,他立即和亲戚朋友开始四处寻找小雨,直到当天上午9时许,他们接到了噩耗。“有人在皇甫村旁边的涝河里看到了小雨,但人已经漂起来了。”

出事后,周先生等家属查看了监控视频,发现小雨并未到学校,而是中途下车走回了皇甫村,由于事发地周围没有监控,无法得知小雨是怎么落水的。

小雨的表哥李先生说,事发点原本是河道施工现场,那里还有一个被水冲断的便桥,但周围没有任何警示标识也没有围挡等防护措施,在桥修好前,几乎没有人来这里,但桥修好后,经常有孩子在附近玩。“我们看到小雨的尸体,发现她的后背至后腿都有泛红的痕迹,感觉像是大面积的擦伤,警方初步判断是溺亡。”

西安鄠邑一名13岁初中生被发现在河道里溺亡,后背有泛红的痕迹 - 天天要闻

监控显示女孩儿独自一人背着书包向河边走去

鄠邑区水务局:已展开后续工作

5月7日上午,华商报记者来到小雨的家中。

“最早是一位外村人在断桥边发现了小雨的书包,然后喊来了一位在附近放羊的村民,村民过去后才看到河里漂了一个人。”周先生红着眼睛说,村民报警后,他们也赶到现场,村书记已经下河把人捞上来,确定死者就是小雨,河边的书包里还有小雨的换洗衣服、书本等物品。

在沿街监控中,记者看到5月6日上午7时22分,小雨独自一人从村里向涝河方向走去。周先生说,当天上午7时10分左右,村里就有人看到小雨背着书包从学校方向往回走。“小雨平时虽然不爱说话,但性格很开朗,跟班里同学的关系也很好,五一放假她被父母接到西安玩,5号晚上回来时也很高兴,没有什么异常表现。”

随后,记者沿着小雨走过的这条村道来到涝河,从河堤通往河道的小路两侧均有绑着铁丝的树干,但铁丝中间已断开,小路可以随意进出。走下河堤,河边就是被水冲断的便桥,周围没有任何围挡或警示标识,桥中间位置的水深约一米,由于此处河道较窄,水流有些湍急。

把小雨从河里捞出来的皇甫村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李先生说,去年9月左右涝河开始改造施工,为了方便施工,施工单位在这里修建了一条便桥,4月中下旬,桥被冲断后一直没有人管,周围也没有任何警示,目前施工单位、上级政府部门也均未做出回复,警方还在调取监控,预计7日会出具综合鉴定报告。

西安鄠邑一名13岁初中生被发现在河道里溺亡,后背有泛红的痕迹 - 天天要闻

当天中午12时许,记者来到位于皇甫村东南方向的西宁村附近的涝河流域,该河道周围设有围挡以及警示标识,施工铭牌显示该项目为涝河下游段治理工程,施工单位为陕西金泰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7日下午2时许,华商报记者联系到该项目管理部门责任人鄠邑区水务局段姓工作人员,段先生核实后回复称,他从涝河管理站负责人处了解到,6日有群众报警称发现浮尸,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处理,相关情况也已向水务局汇报,局里已及时展开后续处理工作,如有新情况将及时反馈。

文/图华商报记者田睿赵彬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