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伯莎:得不到尊重的婚姻,才是逼她成为“疯子”的真凶

尊重,是婚姻的基础,你可以不爱,但请尊重。连尊重都没有的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

说起伯莎·梅森,很少有人知道她是谁,但说起“阁楼上的疯女人”,却有很多人知道。

作为夏洛蒂·勃朗特所作《简爱》中的一个角色,伯莎用自己的悲剧性命运,揭示了婚姻中最残酷的现实:得不到尊重的婚姻,才是逼她成为“疯子”的真凶。

在罗彻斯特和伯莎的婚姻里,完全没有尊重可言。这段婚姻,大体可以分为四部曲。

 第一部曲:陌生的联姻

伯莎和罗彻斯特的结合源于两个贵族家庭的联姻。在结婚之前,伯莎和罗彻斯特从未见过面,他们在只了解对方家世,除此之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结了婚。

这场联姻,罗彻斯特和伯莎各有不同的心情。对伯莎而言,她无法反对父母的决定,只能带着忐忑和期盼嫁给罗彻斯特。

对罗彻斯特而言,这场联姻弊大于利。联姻是父兄为他谋划的,他们计划着用一次联姻将他赶出家族,他们残酷地决定了自己的未来。由此,罗彻斯特对这次婚姻,以及联姻的对象伯莎,先入为主地产生抵触情绪。

从这段婚姻开始,罗彻斯特就误解了伯莎。家族联姻不是伯莎的错,只是罗彻斯特无法反抗家族的决定,也不敢违背父兄,所以懦弱的他只能把错误全都归咎于伯莎,这对伯莎而言,不公平。

第二部曲:丈夫的冷漠

罗彻斯特冷漠刻薄的态度,导致了伯莎的婚姻生活毫无幸福可言。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出嫁从夫,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而伯莎更加明白这点。她明白婚后最大的依靠是丈夫,所以试图和罗彻斯特搞好关系,同时也期盼着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结婚后,她和罗彻斯特脱离了各自的家族,开始为生活操心。这时,两个人的生活支付都依靠伯莎的嫁妆,因为在当时的英国,法律规定女子出嫁后,她的嫁妆便归其丈夫所有。罗彻斯特也就合法地获得了伯莎的所有嫁妆。

但再多的物质,依旧没法捂热罗彻斯特的心,伯莎从他这里接受到的只有冷漠和无视。伯莎对婚姻和丈夫的期盼全都破灭,在漫长的岁月里,她长期过着压抑而孤寂的日子。

冷漠和孤寂最能消磨一个人的心志。

在这场婚姻里,罗彻斯特从来没有把伯莎当成一个人,只是把她当成一个物品,摆放在家里。在他心里,根本没有把伯莎当成妻子看待,更谈不上尊重。

第三部曲:囚禁与疯狂

长期压抑的伯莎最后爆发了,她变得疯狂和暴躁,成为了传说中的疯女人。这时的罗彻斯特不仅没有担负起丈夫的职责,好好医治和关爱伯莎,而是把她囚禁在偏僻的阁楼上,让伯莎成为了“阁楼上的疯女人”。

罗彻斯特的种种表现都体现了他的懦弱和凉薄。在伯莎被囚禁期间,他和舞女调情,又想和简爱结婚。而此时,他和伯莎的婚约依旧存在,他和简爱的婚姻属于重婚。

在和简爱的婚礼上,伯莎的弟弟来闹场,罗彻斯特诉尽自己的委屈,一言一语都道出了自己的不平。此时,真正受尽委屈和磨难的伯莎被关在阁楼里,不能为自己辩驳。

在罗彻斯特颠倒事实后,他的委屈被所有人知道,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个不幸的男人,受骗娶了一个疯子。却没有人探究,即使拥有疯子的遗传基因,但在嫁给罗彻斯特之前,她也是一个聪慧的少女,为什么结婚后会成了疯子?真相到底是什么,并没有人真正关心。

作者在这里使用了隐喻手法,伯莎是被婚姻和社会逼成了疯子,而在她之前的那些疯子,又是怎么疯的?细心的读者不难想到,当时的婚姻和社会,才是荼毒女人的真凶。

罗彻斯特毁了伯莎,他处理疯了的伯莎,就像处理一个动物。从头至尾,他就不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对自己的妻子,他没有丝毫尊重和温情。

第四部曲:最后的毁灭

伯莎的死没有明确地展现出来,她的死讯来自于简爱的听说。她悄无声息地死了,没有人为她的死伤心,所有人都在感慨罗彻斯特和简爱的感情,伯莎的死没有掀起一点水花。

伯莎的命运悲剧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在小说中,伯莎是一个必须要“死去”的角色,因为她是罗彻斯特和简爱之间的爱情阻碍。

在和罗彻斯特的婚姻里,伯莎像动物一样被关在阁楼,从出嫁到死亡,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善待。

在一段婚姻里,如果连起码的尊重也无法保障,那这样的婚姻又有什么意义?连尊重都没有的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一场婚姻里,夫妻的结合也许不是源于爱情,双方可以不相爱,但不能没有尊重。只有尊重对方,才能保证基本的人格和自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