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7岁退休金3000,儿媳让我出钱买学区房,拒绝后我被送回老家。

来自李大妈的自述:

我是李大妈,名字叫李凤仙,今年57岁,老家是东北的一个县城。

我以前是自来水公司的一个员工,50岁的时候正式退了休,我退休金不多,可也足够我过上无忧无虑的老年生活。

退休后,老伴仍然在上班,我一个人过起了躺平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中午去饭店吃个饭,下午约了朋友,一起逛街购物、看电影,喝咖啡,日子别提有多惬意了。


我和老伴生有一子,名叫小军,为了供他读书,我们省吃俭用,就盼着他能出人头地。

儿子也没有辜负我们,高考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毕业后,还在那里找到一个国企的工作。

儿子很快就找到了现在的儿媳子薇,很快走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我和老伴都为他们俩个高兴。

我们拿出来多年的积蓄,给他们在省城买了一套小房子,还办了场轰轰烈烈的婚礼。

儿子和儿媳结婚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省城,很少有时间回老家看我和老伴,我们只能相依为命,在老家过着冷清的生活,看到周围的人都能儿孙绕膝,承欢膝下,我们好不羡慕。

3年前,一向身体健康的老伴,却总是觉得浑身上下都没劲,还经常发烧呕吐,后来经过检查后才知道,老伴得了血液病。

我带着老伴去北京找专家治疗了大半年的时间,仍然不能挽留住他的生命,他最后还是离开了我。

老伴走了之后,我陷入深深的伤痛之中,无法自拔,家里的每一个房间里面,都清晰的留着老伴的痕迹。

让我每时每刻都会想起他,我的人瘦了整整一大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


自从老伴去世后,儿子多次给我打电话,让我去省城,和他们一起生活,我怕影响到年轻人的生活质量,一直没敢答应。

后来能让我痛下决心的,还是因为堂姐劝我,说她自从去了南方女儿家生活以后,身体也好了,心情也好了,我也打算试一下。

2年前,我搬去了省城儿子家,开始的时候,我和儿子、儿媳相处的还比较融洽,儿子和儿媳工作忙,我就负责接送孙子上下幼儿园,在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我去了儿子家之后,他们放心的把家交给我,生活费全都是花我的钱,就连水电、物业费和小孙子的园费也都是我交的。

我心疼儿子和儿媳上班很辛苦,赚钱不容易,主动补贴他们,还不断的奉献自己的劳动力,每个月的退休金都是一分钱不剩,带去的几万块钱,也花了一大半。

可是,儿媳子薇是一个很物质,从不满足的女人,她花钱一向大手大脚,衣服和化妆品,包包都是买的牌子;就连小孙子的旱冰鞋和自行车,儿媳也都是买的好几千块钱的国外产品。

每次我和儿子说起他老婆太浪费,他都是护着他老婆,敷衍我。我也没办法,慢慢的只能装聋作哑,啥事都不管了,任儿媳去摆谱了。


儿媳子薇还特别的爱攀比,看到女同事买了名车,非要逼着儿子卖掉旧车,也想换一辆豪车。

儿子被儿媳软磨硬泡,卖掉旧车,拿出来家里的积蓄,还是不够买豪车的,儿子只能向我求救,我带去的钱只剩下40000块,全都给了儿子,他又跟同事借了50000块,才把车买上了。

家里从此消停了一段时间,几个月前,儿子和儿媳找到我,说是想买学区房,让我帮忙出钱。

我问他们还差多少钱,儿媳说:她们手里没有存款,只能把老房子卖了,剩下不够的,就由我出钱。

儿媳子薇对我说:“妈,你这些年退休金攒下不少钱吧!你孙子可是你的后代,总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吧。”

我对儿媳说:“子薇啊!我退休金不多,这些年一共攒下的才二十几万,这些钱,我是要留着以后养老的,再说了,你们买学区房,还差四十几万,我哪有啊!”

儿媳的脸色马上就变了:“妈,你就这一个儿子,一个孙子,你的钱还不早晚要给我们吗?钱不够,你可以把老家的房子卖了,怎么也能卖三十几万,加一起就够了。”

我断然的说:“子薇,老家的房子是我养老的根本,我绝对不会卖掉,我手里的存款你也别想了,这两年,我住在你家,已经帮到你们了。”


自从我拒绝了他们,家庭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儿子和儿媳下班后,几乎不和我说话,还教唆小孙子也不搭理我。

一天,我送小孙子去幼儿园,孩子对我说:“奶奶,你什么时候回自己家啊!我妈说你在我家住,家里太挤了。”

我的心不禁缩了一下,没想到,我待了两年,又出钱,又出力,现在不能给儿子他们拿大钱,儿媳就开始嫌弃我了。

后来有一天,儿子对我说:“妈,你和我爸买的这套房子太小了,现在孩子大了,住在一起太挤了,要么,你回老家吧!空气好,熟人还多。”

我一肚子的委屈只能咽下去,没想到,辛苦养大的儿子,什么事都听媳妇的,我不出钱买学区房,他就要把我赶回老家。

后面,我就一个人灰溜溜的走了,和去的时候,心情完全不一样,一路上,我哭肿了眼睛,心都要碎了。

刚回家那段时间,我还很低沉,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来,后来我也想通了,亲情有时候没有想像的那样好,过好自己的余生比什么都重要。


我觉得自己没做错,我已经尽力帮儿子和儿媳了,我的能力有限,帮不上的拒绝他们也无可厚非。

儿子和儿媳都是成年人了,给小孙子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是他们做父母的责任,儿孙自有儿孙福,相信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