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正的成熟,是对所有关系“心静如水”

杨绛先生说过: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曾经我们将每一段关系都看得很重,可历经岁月的洗礼后,渐渐多了一份清醒,懂得人生不过是一场冷暖自知的旅程。

所谓成熟,就是习惯任何人的忽冷忽热,也能看淡任何人的渐行渐远。

面对所有关系,能修得一份“心静如水”的从容,不再动心起念。

01

  • 接受离别,不强求,不挽留。

很喜欢《百年孤寂》中的一句歌词:只因人在风中,聚散不由你我。

世上从没有绝对稳固的关系,所有人不过是一路走,一路散。

人来人往,人聚人散,皆是缘分使然。

李叔同和诗人许幻园,曾是一对至交好友。

俩人一同住在城南草堂,每日一起读书写字,吟风咏月、喝酒赋诗。

李叔同困难的时候,许幻园还曾接济过他,两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战火侵袭,许幻园家里破产。

生活的重压之下,许幻园决定北上谋生。李叔同则留在原地,继续任职教员。

面对好友的离去,李叔同纵然心中有万般不舍,也没有做过多挽留。

此后,两人再未见过面。

王小波说过:“人在年轻的时候,朋友之间情感很真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轨迹的不同,大家自然会渐行渐远。”

成年人的告别都是无声的,风轻云淡是对过去最好的尊重。

众所周知,孙中山的伴侣是宋庆龄,却鲜有人提及他的原配——卢慕贞。

卢慕贞17岁时与孙中山结为连理,婚后孙中山投身革命,两人聚少离多。

1915年,孙中山遇到了宋庆龄。

孙中山慎重考虑后,写信给卢慕贞,征询她对于离婚的看法,并陈述了原因。

卢慕贞在接到信件后,虽然内心复杂,依旧平静地回复了一个“可”字。

人活着的必修课之一,就是学会接受分别。

不要追问为什么,不要过于忧心,也不要太过伤神,坦然接受这个事实。

作家马德说:他人的离开与走散,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事,也是人生常态。

不会有人一直陪着你,但是会一直有人陪你,让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02

  • 凡事靠自己,不依赖,不期待。

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不依赖任何人,那么他才真正算是长大了。

年少的时候,无论从情感上还是物质上,我们都习惯于依赖他人。

年纪渐长,经历了挫折以后才明白,没有任何人可以让我们依赖终生。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就是不再依赖任何人。

民国时期,作家苏青家庭条件不好,但颇有才气。

经人介绍,苏青认识了家境殷实的李钦后,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且成婚。

婚后,苏青生活上全部依靠丈夫李钦后,每天过着看人脸色的生活。

苏青生下女儿后,就连平日里疼爱她的公婆也变了副嘴脸。

直到有一次,苏青跟丈夫说家里没钱买米了,李钦后一个耳光扇了过去:

“你讨钱态度这么差,给你还不如给舞女。”

这一耳光彻底打醒了苏青。她毅然与丈夫离婚,带走孩子,过上了卖文为生的日子。

她将自己十年的婚姻经历,写成了小说《结婚十年》,一出版就引起了文坛轰动。

她创办《天地》杂志,邀约张爱玲、周作人等名家撰稿,杂志大获成功。

有人说,人一旦有了依赖感,就成了幼儿园放学等人来接的小朋友。

因为过度依赖他人,精神和思想上就难以独立,一旦面临生活里的暴风雨,就会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依赖父母,父母早晚会老去;依赖手足,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依赖朋友,朋友也有自己的难处;依赖伴侣,伴侣可能也会变心。

与其期待别人,不如强大自己。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惧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从来都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路遥说过:“靠自己生活,灵魂都是安宁的。”

当你经济独立了,你就有足够的底气面对人生风雨;当你精神独立了,你的内心才会变得强大。

在命运的长河中学会自渡,不要指望任何人来做你的摆渡人。

03

  • 皮糙肉厚,不敏感,不内耗。

在所有关系里,你是不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

因为伴侣的一句无心之语纠结不已,因为孩子的一次冷淡反应失落良久,因为朋友的一次拒绝怀疑整段关系,因为领导的几句批评彻夜难眠。

一丁点的风吹草动,都会让你草木皆兵;一丁点的事情,都会成为压垮你的稻草。

无论任何关系里,过度敏感只会让自己陷入内耗,从而受伤。

《红楼梦》中,有两个场景非常值得玩味。

在第八十三回,卧床养病的林黛玉,忽然听到窗外有老婆子嚷道:

“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头混搅!”

林黛玉听了,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从小没了爹娘,寄人篱下住在大观园里。

所以,她认定老婆子是在辱骂自己,一下子哭晕了过去。

可探春推门出去,发现老婆子实际上是在教训自己的外孙女。

另一个场景是,刘姥姥拉着一车亲自种的蔬菜瓜果,去贾府给大家尝尝鲜。

贾府的人根本瞧不上,不仅嘲笑她寒酸,还在她头上插花捉弄、取笑她。

刘姥姥不怒不恼,反而插科打诨,自嘲是头大母牛,逗得众人捧腹大笑。

林黛玉心思敏感、脸皮薄,别人无心的一句话都会令她暗自神伤,最终在日日忧思中香消玉殒。

刘姥姥活得没脸没皮,一生乐天知命,健康高寿。

脸厚耳聋,活着不累;事事入心,活着受罪。

不收起敏感的触角,最后受伤的只有自己。

稻盛和夫在《给年轻人的忠告》一书中写道:

“别人的一句话,拿出来反复咀嚼,过度地分析、思考以及自我否定。这种精神上的内耗,往往比肉体消耗更煎熬。”

脸皮厚一点,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你要有淡化这些记忆的能力。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不在意他人的目光,不敏感,不内耗,不自我攻击。

特别赞成一个观点: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没有关系。

任何关系,到最后不过都是相识一场。

把关系看得太重,只会让你变得患得患失,痛苦不堪。

无论什么时候,自己靠自己,自己宠自己,才是最大的清醒。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