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老了就可以享福,但现实中老了才是苦难的开始。

人老了疾病也随之而来,老人本身受罪不说还会累及子女,这不是子女孝不孝顺的问题,而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久病床前无孝子。所以很多老人都会提前告诉子女,如果老人病了希望其子女一定要记好三个原则,不抢救,不续命,不大办。意思就是:

如果人是抢救过来了,但失去了自理能力,甚至失去了意识,还要靠昂贵的药或者靠ICU来维持生命,那样活着是非常痛苦的,还不如提前结束不要抢救浪费钱。如果老人离世了,更不需要大办,有个基本的也就可以了。活着的时候多看看老人多照顾照顾比什么都强都好。老年人对晚年生活期待与现实反差是巨大的。

1. 社会角色的转换:在传统观念中,人老退休后便可以卸下生活和工作的重担,享受清闲安逸的生活。但现实情况是,许多老年人在退出工作岗位后,可能会因为丧失原有社会地位和价值认同,产生心理落差和孤独感。本来上班一天到晚忙的不可开交,如果还是单位的领导那更是前呼后拥的,突然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没事可做了。人走茶凉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感觉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适应的。


2. 健康状况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伴随着身体机能的自然衰退,慢慢的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原本期待的健康享福变成了频繁就医、忍受病痛的过程,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力不从心的时候,生活质量也开始受到严重影响。

3. 经济压力的凸显:尽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在职和退休收入是大大的缩水了,有的甚至直接收入腰斩。现在看病贵,物价贵等因素影响下,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面临着财务压力,特别是对于没有充足养老金或储蓄的人来说,晚年的生活也是仅仅维持在温饱层面上,经济安全感并不稳固。


4. 亲情关系的新挑战:现代社会节奏快,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很多老年人在子女成家立业后,面临空巢期的寂寞与无助,渴望得到更多亲情关怀却又担心成为子女的负担。作为老人是不会主动要求子女什么的,即便是心里再想也会忍着,所以真正有心的孩子会经常与家中老人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会经常来看看老人,帮着做一些事情。

人老了,也许并不能立即进入理想中的享福状态,反而可能要面对一系列新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晚年必然伴随痛苦,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尊重和回应老年人的需求,建立一个真正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友好的家庭氛围子女关系。只有这样,老年人才能在人生的黄昏时刻,体验到真正的安宁与快乐,使晚年成为人生旅途中的另一片独特风景。

晚年:从憧憬的享福到现实的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