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以后我才发现:养老靠儿子比靠女儿更有底气。

来自詹大妈的自述:

我叫詹秀茹,今年62岁,和老伴一直以开早餐店为生。

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尽管父母苦苦经营,拼命养活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可是生活依然艰难,我只读到初中毕业,就进厂干活挣钱了。

后来在媒人的撮合下,我嫁去隔壁县,和家庭条件同样不怎么样的老公结了婚。

老公家里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父母只是普普通通的手艺人,他家里当时在一个大院里盖了十几间的平房。

大伯哥结婚的时候,公婆分给了他们四间房,我和老公结婚也分到了同样的房子。

当时,公婆、大伯哥家和我家,三家人住在一个院子里,谁家有什么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在我老公那个县,普遍都是生女儿,所以,双女户家庭非常多。

我的肚子比较争气,嫁过去才3年的工夫就生下了春生和秋生两个儿子。

而这时候,我伯哥和大伯嫂的两个女儿春杏和秋菊都要比我家的两个男孩大上四、五岁。

公婆见我连生了两个儿子,就开始对我笑脸相对,主动帮忙照顾两个孙子,家里有什么好的东西,都会先给我们这边。

而大伯哥家的妯娌就分外的眼红,对我也是很妒忌,三天两头的跑过来闹事,经常和我家争地方,争鸡鸭。

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缅腆而又胆小的人 ,能让着她就让着,能躲着她就躲着,尽量不会与她一般见识。


随着孩子们都慢慢的长大,妯娌和我们之间的较劲却从来都没有结束。

妯娌家的两个女儿从小到大都学习好,而我的两个儿子学习都一般。

她家的大女儿春杏考上了一个大专,最后跑到省城里去上班,小女儿秋菊虽说考的是个中专,留在了我们县城,但在我们县中学当了老师。

我们家的两个儿子就差得远了,春生初中毕业就到县里的化肥厂当了工人,秋生读了一个技校,最后在一家汽修厂上班。

两个女儿都工作了以后,妯娌就每天得意忘形,四处炫耀,每到亲朋好友见面,就要说到她家的女儿如何如何的优秀。

再后来,妯娌的两个女儿都纷纷嫁了人,大女儿嫁给了省城的一个公务员家庭,光是彩礼就收了8万8。

小女儿也嫁给我们县中学的一个老师,虽然彩礼没有她姐多,也有4万块,在当时就是高价彩礼了。

拿到了彩礼之后,大伯哥和妯娌两口子,不仅在离家不远的新小区买上了楼房,还把原来住的平房也加盖,装修了一番。

公婆和我们住的老房子,让她家的小楼一比,简直不堪入目,而此时的妯娌也过上了贵妇式的生活,每天都是聊天、打牌,不用再出去挣钱了。


而我家的两个儿子虽然工作的早,但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根本没有挣到什么大钱,我们夫妻也是没有大本事的人。

在娶媳妇这件事上,就一拖再拖,那时候,我常常抱怨两个儿子和老公无能,说他们挣不到娶媳妇的钱。

我家大儿子春生都到了28岁的时候,我和老公拿出了全部存款23万,又向亲戚借了5万,才在我们县城给他买了婚房,娶上了媳妇。

而我家小儿子就比较惨了,直到32岁的时候,才由老公出面,向他同学借了7万块,加上小儿子自己攒下的8万块,在县城首付了一套房子。

但是,因为两个儿子结婚,我们却欠下了不少的钱,生活变得更拮据起来,我和老公都是起早贪黑的开早餐店,晚上都去出摊。


我曾经一直觉得,生儿子真是倒霉,不光要把他们养大成人,还要借钱给他们结婚,最后,到老年很可能指不上他们养老。

可是,自从60岁以后,我的观念却不断的在改变。

原本,和我家住的很近的大伯哥和妯娌两口子,自从两个女儿出嫁以后,开始的时候,还过得不错,吃得好,喝得好,靠着年轻力壮,四处游玩。

这几年,随着年纪大了,日子就没有那么称心如意了,女儿不在身边,老两口就是孤独寂寞。

前几年,他们跑到省城大女儿家住了些日子,大女婿家虽然条件好,但是,并没有把岳父岳母当成上宾。

大女儿在家里也说的不算,事事都要以婆家为主,生怕得罪了女婿和公婆,断了经济支持。

所以,妯娌两口子在省城住的憋屈又郁闷,没待多久就跑回来了。

小女儿虽然就住在县里,离得妯娌家也不远,同时小女儿也是比较孝顺父母的,但是,无奈妯娌亲家两口子前几年就住进去养老了,做为女方的爹娘,怎么都是名不正言不顺。


而这时候,我和老公的生活却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前几年,我们还清了外债,无债一身轻。

这几年,两个儿子都给了我们一些钱,我们把老房子重新翻盖又装修了,住着十分的舒适。

去年,我老公住院做了一个小手术,两个儿子都住在县城,离得很近,两个儿子,两个媳妇加上我,轮流照顾老头子,很快就康复了。

每年过年,我们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

所以说女儿不管多孝顺,嫁人以后常常身不由己。

儿子虽然没有什么大出息,但他的根始终在父母这里,所以,到老了靠儿子比靠女儿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