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恋爱的感觉,无非是两句话: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缺爱的人,最容易被骗。
《流金岁月》里的朱锁锁,她温柔聪慧,事业上顺风顺水,但感情上却屡屡受伤,作为一个从小缺爱的孩子,遇到对她好的人,她就像看到救命稻草,迫切地希望被救出家庭的泥潭,结果却一次次陷入爱情的沼泽。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因为得不到肯定,她一生追寻爱,一生被爱抛弃,她为了爱一次又一次飞蛾扑火,结果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归宿,直到最后死在垃圾堆里。
如果一个女孩从小得不到爱,那么她会一辈子都在缺爱的阴影中渴望爱、恐惧爱、不敢爱。
从小缺爱的女孩,内心是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她们一生都在寻找的,不过就是小时候缺失的东西。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男人,只要对方对自己稍微好那么一丁点,或者嘴上说几句甜言蜜语。她们就会被感动,觉得对方太好,然后将其当成依靠。
所以,她们很容易栽倒在各类渣男手上。
01 留守女孩16岁辍学,生下孩子求助外公外婆
事件回顾:画面中这个留着齐刘海、长相稚嫩的女孩叫刘静怡(化名),21岁的她已经是一个4岁半女孩的母亲。因为自己既要找工作又要带小孩,再加上男友江明(化名)的家人不闻不问,刘静怡实在分身乏术,只好带着女儿回去求助于外公外婆。
看到外孙女突然带着一个小女孩回来,年近7旬的两位老人显得有些惊慌失措。谈起自己的外孙女,刘静怡的外公表示,自己的女婿在外孙女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之后自己的女儿改嫁了,所以外孙女几乎是他和老伴一手抚养长大的。
作为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刘静怡的童年几乎没有得到什么父母之爱,尽管外公外婆对她很是疼爱,但是因为缺乏父母的管教,她进入青春期之后就越发叛逆了。16岁的时候,正在村里读初二的刘静怡在网上认识了比自己大9岁的社会青年江明,在他的诱骗之下,刘静怡从学校跑了出去,然后跟他生下了女儿。
女儿出生时,刘静怡自己都还是一个尚未长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抚养她,可是江明整日游手好闲,也完全没有尽到一个当父亲的责任,之后刘静怡将女儿送回了江明父母那里,可是没多久他们就又将孩子还给了刘静怡,看着孩子被当成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刘静怡只好辞职开始照看小孩。全职带娃的她因为失去了经济来源,于是只好带着孩子回到农村求助自己年迈的外公外婆。
谈起男友的家人,刘静怡说,比起他们的不负责任,自己更难忍受的是男友母亲的咒骂。当初,因为手头没钱,于是刘静怡把孩子交给他们照看,然后自己打算出去找工作,可是男友的母亲却跑到自己家里的群里骂她只管生不管养,甚至还说她根本就是打着找工作的幌子出去玩。
刘静怡说,男友江明算是自己的初恋,当时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江明比自己大9岁,又一直在社会上闯荡,他身上桀骜不驯的气息很快就吸引了她。发现自己怀孕后她一开始是慌乱的,毕竟自己还是一个在校学生,但是男友的家人却一再鼓励她生下来,想着江明比自己大几岁,应该可以像父亲一般照顾自己,于是她听从江明家人的建议将孩子生了下来。
02 年少无知做出的选择,最终后悔了
孩子出生后,因为年龄没到,刘静怡和江明办理了婚礼,但是没有领证。本以为孩子的到来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可是现实很快打脸,在鸡毛蒜皮的琐碎和带小孩的各种纷争之中,刘静怡才意识到自己在本该读书奋斗的年纪选择了结婚生子是个多么错误的决定。江明虽然比刘静怡大9岁,但是他毫无担当,不仅对孩子不管不顾,在工作方面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完整挣不到什么钱,在日复一日的失望中,刘静怡对眼前的生活越来越绝望,每天都想逃离。
外公外婆年岁已高,早已经不起刘静怡的折腾了,为了更好的解决她和江明之间的矛盾,刘静怡在调解员的陪同下找到了江明。
回到他们曾经生活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一间不足30平方的狭小空间,里面简单的摆放着两张床和一些生活用品,条件很是简陋。看到刘静怡后,江明并没有闪躲,而是一本正经坐下来想要好好沟通,谈起他们之间的感情,江明表示问题出在刘静怡身上,现在是她整天想要分手。
面对江明的控诉,刘静怡的情绪显得有些激动,她反复质问江明为什么不好好工作。对此,江明解释说,自己虽然挣钱不多,但是孩子出生的这几年都是他在挣钱养家,至于自己经常换工作的原因,并非他不想好好干,而是自己刚开始工作,不稳定是常态。
对于眼前这个曾经让自己奋不顾身的男人,刘静怡直言,现在的自己在他身上不仅看不到希望,也感受不到任何安全感。原来,之前刘静怡一直在老家带孩子,日子倒也相安无事,之后她将孩子放在江明的老家出去工作后,江明总是无端猜忌,甚至告诉父母自己在外面不务正业,而江明的父母听了他的一番话后便开始各种排挤自己,甚至连小孩也不帮忙带了,逼得她只能一边带着孩子一边上班,最后不得不逃离回外公外婆家。
在刘静怡看来,自己眼下的苦难都是江明带来的,原本她以为江明可以带给自己幸福,可是爱久见人心,相处之后她才发现江明不仅没有责任感,在婆媳问题上还各种给自己使绊子,这样的男人她一天也无法和他一起生活了。
看到刘静怡去意已决,江明终于意识到自己曾经给她带来的那些伤害有多深,他承诺自己以后会踏踏实实工作,给刘静怡和女儿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希望她能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看到内心备受煎熬的刘静怡,调解员这边也劝说她,因为她自己没有一个完整的童年,希望她不要轻易放弃小孩,让她也从小失去母爱。面对调解员的劝说,刘静怡眼眶湿润了,她表示其实自己也舍不得小孩。
就在调解员耐心劝解刘静怡的时候,江明特意买了一枚戒指过来了,他说,自己深知这些年对刘静怡的亏欠,他们当初在一起的匆忙,自己甚至都没有好好跟她求婚,如今他希望自己有机会去弥补,未来他也会努力改变自己,有困难和刘静怡一起去承担。
听到江明的一番承诺,刘静怡终于卸下了所有防备,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她表示自己愿意看在孩子的面儿上和江明重新开始。
03 情感分析
乔尼丝·韦布在《被忽视的孩子》一书说写道: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
缺失必要的情感连接,孩子也许还会成功,但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得到。人就是这样,最怕被抛弃。只有当被人关爱和鼓励,才会从心底生出向上的力量。
对于刘静怡而言,从小虽然有外公外婆疼爱,但是父爱和母爱的缺失让她对家庭充满向往和憧憬,所以在别的孩子都还在忙着学业的时候,她却被社会青年江明吸引了,在她怀孕不知所措的时候,她没有人可以商量,江明母亲三言两语的承诺她就立马听信了。
缺爱的人往往得不到真爱,因为他们投入感情的速度很快,但这并不是出于爱别人,而是想被别人爱。
情感需求并不是是否吃饱穿暖,而是隐藏在那些喜怒哀乐背后的真实想法,是需要被理解和感知的精神内容。一个从小在缺爱的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对“爱”的理解和感受,一定会远远逊色于沐浴在幸福和关爱中的孩子。
有时候,人生如棋,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缺钱的生活,也许会为着鸡毛蒜皮吵闹,那只是寻常吵闹。缺爱的婚姻,情感的荒芜让人感到凄惨,那才是真的凄惨。希望每个女孩都能懂得先谋生再谋爱,一定要把握感情里的主动权。
东野圭吾在《时生》里说:悲观也没用。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也许我们曾经被忽视,但我们不能重新长大,长大是慢慢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治愈自己的过程。也许,我们会经历失败的感情,但是没关系,从失败的关系中吸取教训,然后接着去爱,并不是一件坏事,把狗血的经历当做修炼的过程就好,请永远善待自己。
今日话题讨论:你如何看待刘静怡的经历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