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晖:向命运挑战的人生

如果2004年7月26日的那场大火没有把谢晓晖团团围住,谁也不知道阳光帅气的他今后的生命走向到底在何方。身高近一米九的谢晓晖在那场大火中全身75%以上被重度烧伤,面部严重受伤,视线模糊,走路摇摆。死神仿佛突然伸出巨大的双手紧紧地掐住他的喉咙想要置他于死地,然而,谢晓晖侥幸挣扎着逃脱了与死神的生死争斗,从而开始了绵绵不息地向命运挑战的人生旅程。

1

那场火灾之前,谢晓晖的生活一直被阳光照耀着。因为喜欢军队生活,大学毕业后他入伍来到福建省三明市消防支队。虽然与梦想中的舞枪弄炮不同,但紧张的生活节奏、浓烈的战斗气息、严格的训练管理,让他置身在由男人们组成的战斗方阵中,让他时时感受着生命的蓬勃与张扬。

火灾前谢晓晖在部队

2004年是谢晓晖生命中最重要的年份。那年,他结婚了,妻子是他大学时的同学。正是因为她,在龙岩出生的他选择了去妻子老家的消防队伍。夫妻间的恩爱弥合着事业与生活的缝隙,两人规划着美好的未来并向那个目标大跨步地行走。也就是在那一年,谢晓晖从毕业时的副连职警官被提为正连职,生活和事业的画册崭新而充实。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谢晓晖的人生从攀爬的半山腰直接跌落谷底,梦想就像是一只漂亮的青花瓷瓶摔在了地上,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当谢晓晖被战友们从大火中抢救出来时,他除了感觉臀部和呼吸道还有一些痛感外,整个身体都是麻木的。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他便开始了将近3年无休止的手术。100多次手术下来,让他感觉生不如死,又一次次让他感知生命的不易。30多次的麻醉,等于30多次的死亡;30多次的苏醒,又等同于30多次的重生。在没有阳光的病房中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他一次次期望着重新走回工作岗位,一次次地梦想着重回心爱的运动场。梦想是五彩斑斓的,躺在病床上的谢晓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伤得有多重。那个时候,他的五官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头上只有黑黑的五个洞,眼睑也被烧残缺了,睡觉时眼睛闭不紧。双手烧得变了形,一根根失去生机的手指紧紧地蜷缩着。为了让肢体不粘连,他被捆绑在床上。病房中的暗淡把生活涂抹得毫无生机。大部分时间里,他望着天花板一遍遍地空洞地想着未来。

多少年之后,谢晓晖终于走出了伤痛的阴影。回想起长达几年的治疗时,虽然变形的面部看不出表情,但他的语气中满是苦不堪言。他的身上只有胸部、腹部和背部还有一些完整的皮肤,这些皮肤是上天留给他的仅有的真体。负责任的医生盯住了他这仅有的完好,因为要想给他的面部做出最大的恢复,只能在这些部分上移植皮肤。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的好处是能尽可能帮助谢晓晖示人的部分还原出一些皮肤的原样,但代价就是让被“拆迁”处又多出一片伤疤。这种手术最后的结果是把“表面文章”做得大体合格,却使他变成真正的体无完肤。他形容受伤时的自己像是被剥了皮的兔子,他回忆一次次的手术时讲到,那是麻木了的恐惧。

谢晓晖和家人的合影

谢晓晖人生意义上的重生,绝对离不开他的妻子。当年的海誓山盟变成了同甘共苦,一对心爱的人掉进命运设置的苦海中后开始苦苦泅渡挣扎上岸。谢晓晖的妻子在检察院工作,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一时手足无措,然后迅速清醒过来。丈夫伤得如此严重,生死未卜,且还不知道自己真实境况,所以,她虽柔弱但必须以坚强的姿态出现在丈夫面前。于是,谢晓晖看到了一个强忍泪水却坚强无比的妻子。直到有一天,谢晓晖半夜醒来,看到妻子在床边用木板临时架起的书桌上睡着时,他才猛然发现,日夜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内心竟升腾着如此强大的事业心。如果没有这场意外,妻子可能已经走进了检察官考试的考场,这是她的追求。而面对这场变故,妻子除了照顾好他之外,还要抽空复习考试题目。谢晓晖不知道那时是夜里几点,模糊的视线中妻子的头发有些零乱,呼吸中传递着细碎的疲惫,而那些资料正被她的手轻轻地压着。那一刻,谢晓晖努力地抬起手,想要轻轻抚一下妻子的头,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胳膊上的缝合处死死地拉扯住他的神经,动也动不得,他连最简单的爱抚也表达不了。谢晓晖死死地盯着墙壁,他的耳边响起了战友们隔着玻璃窗在走廊里唱起的《男儿当自强》。而且,那个时候,在住了半年院之后,他无意中得知了和他一同战斗的战友戴勇林已经牺牲了。谢晓晖陷入了精神的挣扎之中,话没说出口,却在心中无数次地问自己,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已经有人因为战斗而牺牲了,而他是幸运活下来的那一个,牺牲有牺牲的意义,那么活着也要有活着的价值。

人的生命就是如此,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当灾难把人生变成了苦难之后,如何坦然面对和活出精彩是一个重要话题。半年之后,逃离了死亡线的谢晓晖郑重提出出院归队的申请。虽然身体已经变得残缺不全,灵魂却要依然丰满。如果失去了曾经的站位,那么人生将无法站位,他要用重新上路的姿态证明活着的价值。浴火重生之后,谢晓晖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谢晓晖。

2

如果说2004年7月26日的那场大火是防火参谋谢晓晖的苦难日,那么2005年1月21日便是他的再生日。

当谢晓晖可以出院时,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回到在他最危难的时候给了他力量的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消防大队。那里有他的岗位,有他的战友,有他的目标,或许可以说,那里是给了他好好活下来勇气的地方。这天一大早,他让妻子帮他把制服套在身上。那是一个神圣的过程,却也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僵硬的四肢每伸展一下,都撕心裂肺地疼,又脆又薄的皮肤和坚硬的布料摩擦时带来的痛感又会迅速袭遍全身。可是,穿上这日思夜想的制服,却让他感觉有一种力量在心底升腾。是啊,还活着,真的还活着。他在重见天日的时候,忽然觉得天空中有两双眼睛在望向他。一双是死神屈服的眼睛,一双是牺牲的战友深情的眼睛。哪怕还不能行走,但是谢晓晖已经站起来了,他在证明给命运看,一个人只有不被噩运打倒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谢晓晖被妻子推着出现在告别了半年之久的营区门口,早已闻讯的几十名战友列队欢迎他的归来。那天的天空有些阴沉,谢晓晖的出现却给每个人的心头撒上了成片的光亮。从事消防这个事业,就是要面对许多不可预测的危险。面对已然发生的灾难,是甘于沉沦,不停地抱怨,还是从容面对,谢晓晖正用坚强的方式给他们传递着答案。

火灾后谢晓晖敬军礼

几十条手臂齐刷刷地举起,敬佩的目光投向轮椅上那个熟悉的身影。此情此景,让谢晓晖温暖感动之时,内心像是崩溃了一样。在无望的病房中,无论多疼痛也不曾落泪的他此时却哽咽了:有个单位真好,有依靠;有组织真好,有关心;有战友真好,有温暖。他不是那个被命运遗弃的人。他不再怕成为离群的孤鸟飞倦后找不到归巢。这里是他梦开始的地方,这里也是他梦继续的地方。谢晓晖强忍着伤口的剧痛,吃力地把扭曲变形的右手举了起来,那个动作像是一个慢镜头,一点点向上,再向上,最后定格成一个很不规范的军礼。他用这个动作宣告着他的站起,回归,还有不屈的誓言。

此时,他的妻子再也控制不住情绪,离开轮椅跑到队伍旁边猛然呜咽起来。她的男人不仅仅属于她,更属于他的队伍。他真的蹚过了生命的河,顽强地上岸了。在此之前,每当谢晓晖和她讲起重回岗位的时候,她还在安慰性地敷衍着他,都已经一级伤残了,生活能不能自理都是件未知的事,还如何工作呀。可是,当她看到谢晓晖这艰难完成的军礼时,俨然听到了这个男人心中惊涛拍岸的声音,她深深地理解了丈夫当年大学毕业选择职业时所讲的喜欢这一职业并不是仅仅因为与她能够团聚的说辞。

虽然谢晓晖出院的第一站是归队,但他还需要长期的休养、手术和调整。回到家之前,妻子早把家中所有的镜子和照片等物收了起来,因为直到此时谢晓晖还不知道自己到底烧成了什么样子。结果还是防不胜防,有一天吃饭时,谢晓晖在餐桌的玻璃板上看到了自己的模样,玻璃中映出来的那副面孔完全把他惊吓住了,那个陌生的脸上皮肤堆皱着,鼻子没有了,嘴唇上方两个黑洞对着他的目光,头两侧光秃秃地,耳朵从根部消失得没了踪影。他愣愣地望了十几秒,轻轻地放下了筷子,摇晃着站了起来,慢慢地踱离了饭桌。妻子一时不知所措,她也没有想到真相就这样被无情地揭露了。

一连几天,谢晓晖陷入了沉闷之中。坐在阳台上望向远处,远处灯火辉煌,他却又迷失了方向。归队后短暂的充足感和归属感正从身体里一点点剥离,他一直乐观地想着归队后还要继续工作,要成为那个被认可的人,而不是被照顾的人,结果现在这个样子,连他自己也没勇气面对了。最孤苦的时候,他甚至想到过死,可是死又解决什么问题呢?难道国家花了上百万元把他的生命抢救回来是为了让他选择自杀吗?这个质问一出,他把自己都惊到了。国家已经为他花了一百多万元的治疗费,而且下一步的整形和植皮还要继续,他的生命在灾难发生之后就已经不再属于他自己。

在死亡这件事上,谢晓晖想到了不同人的死亡。普通民众如果遇到了事故,就叫去世,或者遇难,军人或消防员在执行任务时死亡叫牺牲。同样是生命的消亡,但叫法上的不同也证明了职业的光荣。他宿命地想,生命中这一劫难或许迟早都会发生,好在他幸运地选择这个光荣的职业,哪怕由此面目全非,但改变的只是容颜而不应该是志向。他要尽快地恢复,尽早地回到队伍中去,哪怕不能像以前一样完好如初,只要还能做一点点事情,生命也会变得有价值起来。

经过这一场大难,谢晓晖彻底醒悟了。在医院里,自己是病人,需要医生和家人的照顾;而现在,回到了家中,他是这个家的主人,他不能再让妻子为自己担惊受怕,他要像一个真正的男人一样,像一个从战场上凯旋的勇士一样,有滋有味地活下去。既然活下来了,活出意义才有价值。

生活中的苦难是用来面对的,逃避和埋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家中的镜子又挂了回来,谢晓晖的笑声又回来了。尤其是妻子发现他不再是那个半小时见不到她就急着去找的男人,而是开始因为某个观点不合,两人会产生些许的计较,这个家又恢复成了原来的样子。

妻子又上班去了,她在全省统考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检察官,谢晓晖在她的身上找到了力量。他也要融入社会。他开始尝试着从八楼下楼到外面去。他住的楼没有电梯,他扶着墙一级一级台阶往下走,每走一步,皮肤和鞋摩擦的痛感从脚底直涌心扉。他告诉自己,死都不怕还怕什么痛呢。当他大汗淋漓地挪到楼下,刚刚坐在花坛上时,好多小朋友像是看见怪物一样围了过来,他们惊叫着相互招呼说,过来看“奥特曼”,看“米其林”,看“外星人”。谢晓晖的身上和脸上都被包裹着,不然他一定会吓到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谢晓晖被围观着,表面上装作非常镇定,但是心里还是不由得往外丝丝冒着血。

谢晓晖开始了恢复训练,他向自己发狠,既然死不成,就要活出一个人的样子,绝不能让自己成为他人的负担。他开始乐观地接受一次次治疗,也正是鼻子和嘴唇的修复让他一点点恢复成人的样子,他又开始对着镜子鼓励面对的那个人,告诉他还有梦想需要坚持。

谢晓晖和战友们在一起

每一次走路,血都会流到鞋里;每一次手指的掰扯,都钻心地痛;每一次完成一个的动作,都由于无法排汗浑身瘙痒……谢晓晖在心中恒定了一个目标:归队。在长达3年的治疗中,他已经知道了自己还能干什么。他的顽强感动了所有的战友,他已然成了他们的偶像。他要站回那个队伍中去,和他们组成一道坚强的墙。只有他的胜利归队,才能告诉战友们,这个世界上没有战胜不了困难,只有甘于沉沦的人生。只有和队友们站到一起,才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苦难之后人的退缩。哪怕是这个职业给了他致命一击,但是他不曾就此倒下。那场大火让他成为别人眼中的救火英雄。但那是偶然的,突发的,他要活成一个英雄。

3

2007年7月18日,应该定义成谢晓晖二次入伍的日子。这一天,穿上制服,他就是要穿成这个样子走在上班的路上。行人异样的目光对他来说并无影响,他虽然走得有些踉跄,但步伐异常坚定。时隔3年,他真正成了自食其力的人。在养伤期间,他摇着轮椅回到过中队,不能上场打球,他就在场边给队友们当裁判。以前在场上,如今在场下,但不论在哪,他和战友们又融在了一起。

当谢晓晖重新加入到队伍中后,他向队里提出,不要对他特殊对待,他不怕死,只怕被可怜,只怕被遗忘。大队领导知晓他的心性,依然让他从事防火工作。谢晓晖残缺的手几经修复,已实现了一些基本功能。他发现队上积存了十几年的出警记录,还有厚厚的一大摞工作档案,他主动把整理工作揽了过来。他开始练习写字,僵硬的手指头像是干枯的树枝交叉在一起,既不听招呼也不听使唤,两个指头夹住笔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从不能走路到能够行走,从不会吃饭到顺利完餐,从不敢出门到坦然面对,谢晓晖已经修复并建立起强大的自信,他觉得眼下这点困难根本不是什么事。他一张张抄写,一页页练习,不出几个月,就把所有的材料整理得齐齐整整。当大队领导看到那几十册卷宗阅兵一样摆在卷柜里时,欣喜地发现,当年的那个谢参谋回来了,他没有掉队,他甚至用另一种自强不息成了队伍中的标杆。

谢晓晖在健身房锻炼

为了把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大队的健身房成了谢晓晖在单位常去的地方。动感单车、臂力拉伸器等都成了他亲密的伙伴。有时他举着几十公斤重的哑铃看着镜子中那个皮肤残破但肌肉健壮的男人会点头微笑,有时他在跑步机上慢慢行走却感觉到心在健步如飞,有时他骑着动感单车甚至会不由得哼起歌来。他的乐观和坚持感染着周边的战友。

谢晓晖成了健身房里跃动的精灵,这里也成了他的责任领地。他向战友们提出来,健身房的卫生归他打扫,理由是人人都有卫生分担区,他也要有,而这里他使用的时候最多。每天,他用相对笨拙的手把器械擦得干干净净,地面扫得一尘不染。

最开始,大队出警他不能跟随前往。那时,他的心就会提起来放不下,他是经历过灾难的人,不论多么注重安全,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他像一个忠实的守候者,在大门口等战友们归来。他关切地询问有没有人受伤,哪里出了情况,然后,默默帮大家收拾装备。知道大家都安全归队,他心里才会长长地舒一口气。

不知不觉中,谢晓晖活成了战友们的一个靠山。不论谁有了心事,都会来找他聊上一会;不管是谁遇到了过不去的坎,都让他帮忙出主意。而他也成了别人的开心果。大队领导总能看到,休息的间隙,谢晓晖的身边围着一群消防员,有的给他挠痒,有的给他揉肩,谢晓晖和他们打闹间便把好多管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润物细无声地解决了。他成了中队的编外指导员。

日久天长,谢晓晖成了一本教科书。他用行动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坦然地面对事实,他用成果告诉人们应该如何感恩和回报社会,他用积极向上告诉人们活着就是一种态度。他随队伍开始走进校园、企业进行防火检查,有时一查就是一天。由于排不了汗,周身疼痒难耐,可是他和队友一同坚持着,他觉得自己与别人并无二样。他走进各单位做防火宣传,他用这张鲜明的脸和裸露出来的皮肤,还有摇晃着的行走告诉人们,火灾对于人和生活的危害。最早走上讲台的时候,他也曾畏惧过,后来,他觉得通过自己鲜明的形象能达到最深入人心的宣传效果也是他的价值。只要人们增强防火意识,减少灾害,他还有什么豁不出去的呢?拿他的话讲,如何活着,上天正在注视着他。

“谢晓晖消防宣传骑行服务队”

进行防火宣传

2018年9月,消防队伍即将转隶。按政策,谢晓晖也将在技术九级的岗位上退休。得知这个消息后,谢晓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各队部换牌之前,骑车转遍12个大队,与那里的队牌合影留念。在此之前,他带头组织了“谢晓晖消防宣传骑行服务队”,带领骑友在三明地区走街串巷进行防火宣传,入户宣传超1000次。这次,他要带领队友们与他心爱的事业和岗位进行庄重的告别。

谢晓晖戴上头盔墨镜,身穿运动服和数十名队友出发了。在这支骑行团队中,他像精神领袖一样存在着,队友们由衷地说,和他一同上路时,他们感觉人生都变得不一样,遇见什么样的风雨都是人生的风景。

谢晓晖要去的中队,距离永安市最远的有二百公里。这一次骑行,对于他来讲无疑是一个壮举,但他还是风雨无阻地上路了。这些年来,是三明支队的战友们给了他生活的动力,是这支队伍给了他人生最有力的召唤,是这项事业在他最苦难的时候给了他平台,哪怕有无限的不舍,他也要向它们一一告别。他要告诉他们,虽然脱下了制服,但他的防火公益宣传行动不会停止,他还要无比坚强地活出精彩给所有人看。

这次骑行,谢晓晖顺路去了战友的陵园。那天,他站在队友的半身像前,久久地凝视,他告诉队友,我在认真地活着,努力地活着,替你们好好地活着。他相信战友能够听到。

4

队伍改制了。谢晓晖退休了。

生活继续,一切如旧。谢晓晖每天还会准时出现在永安市消防救援大队的院里,在他的卫生区里认真地清扫,和战友们说说笑。

与其说是谢晓晖的生命和这里已然不能分割,不如说,从1999年入伍到如今,这个院里的一草一木,都已经不能与他分割。多少人从这里走进,走远,而他们都记得了一个人,他们有的叫他谢团,有的叫他晖哥,有的叫他老家伙,再年轻的消防员甚至可以叫他老爸。但是,他们都深深地知道,谢晓晖成了他们人生中的偶像,这个残缺的身体中跃动着一个火热又丰满的灵魂。

其实,谢晓晖已经不是一个名字,他成了一个执着进取的符号,一个敢于面对现实不畏苦难的代表,一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谢晓晖在张贴宣传海报

● 采访手记

英雄是让我们学习的,不是让我们学习如何成为英雄,而是如何像英雄一样成长。谢晓晖的经历正在告诉我们,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遇到苦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心。遇到坎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它的勇气。生活就是如此,有苦难,也有幸福,有病患,也有幸运。如何面对事业和生活,是一种人生态度。谢晓晖行走的脚步虽然踉跄,但是在其间我们看得到的是行走的坚定。谢晓晖的身体虽然已经残缺,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他一路走来的行程中看到他的从容,还有那颗丰满的内心。

如果遇见,我不希望你对谢晓晖投去同情的目光,也不希望你过多注视他,只需要你和他同行,一同向前走,可以手拉手,肩并肩,因为,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彼此的认可与同行。

当然,谢晓晖受伤后,他所在的消防队伍对他一直不抛弃不放弃,给了他最大的温暖与依靠,给了他展示的平台和工作的机会,也是使他重生的关键。在这里,让我们对这个温暖而有情怀的组织表达深深的敬意。

●作者:胥得意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2022年10月13日八版 原标题《生命有魂》 责任编辑:李金素

●编辑:邢祖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