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日常生活
今天打的,遇到一位非常健谈的司机大姐。
我上车后习惯性地问了一句:“大姐,现在的士师傅收入怎样?”没想到这位大姐滔滔不绝地唠起嗑来。
“还可以吧,一个月六、七千元,运气好的话可以再多点。我前天拉了个客人到漳州,那天赚了三百多。”大姐有点得意。
“就是蛮辛苦,不能休息,也不能生病,一个月要做满30天。我是白天班,我老公是夜班,我老公会比我多赚一点点。”
“我们向公司包了这辆车。向公司包车费用每天会少一点,私人的车一天要贵十几块。”
”厦门开的士的许多是河南人,但我们是安徽芜湖的,01年就来厦门了。开始两人在工厂干活,收入少。要是一来就开的士就好了。”大姐有点遗憾。
“我大舅在厦门工作,我们就来厦门了。我们已有五家亲戚在厦门工作了。”
“亲戚家都买了房。我们家前年也在海沧买了一套房,九十九平方,二房一厅,刚好够住。当时一万五千多,现在已经三万多了。”大姐有点自豪。
“赚了二百万?没用的,我们是自己住,再贵也没用。我们亲戚家都有房子了,我们也去买了一套。岛内买不起,就到海沧。”
“要是知道厦门房子会涨这么多,就是把老家房子卖掉,也要赶紧在厦门买房子啊。”大姐有点后悔。
“你说我们一年收入二十万?还差点吧。还是不够用。房子有贷款,家里有两个儿子读书。到处都要用钱。”
“我们都不敢给孩子补习,补习费太贵了,根本付不起。不过老师说,上课注意听就可以了。大儿子现在到初二了,懂点事了,成绩还不错。”
“厦门户口?我们还在老家。我们家在镇上,听说会拆迁,有补偿款的。小孩有书读,不急着转来。”大姐有点期盼。
“我婆婆老是叫我们回去,我老公老二,她跟着老大在老家。老家一年还会发给我们一家几千元钱,都给老大了,我们都没要。”
“现在回老家已经不可能了,已经习惯在厦门生活了。”大姐非常笃定。
从妇幼保健院到武夷工贸,短短的十五分钟,听了的士大姐的喜乐酸甜,心中微起涟漪:和大姐同属平民阶层的我们,不都是象这位大姐一样正在经历着生活的一点一滴吗?
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