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出去了心疼,送不出去窝囊,还要继续送礼吗?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中说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似乎从中华文明诞生之初,人们的交流交际活动便被定下了基调——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如果是出于感恩致谢或者是弥补亏欠的心理而送礼,送礼者的用心大多是较为诚恳和纯粹的,我们一般称之为“馈赠”。

但现实生活中,多数的礼尚往来却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往往是企图通过送礼来换取或谋求对自己而言更有价值、更实用的东西,与其说是送礼,不如说是索取,来得更贴切些。

礼物送出去了,觉得心疼,担心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一切谋算付诸东流,只能以“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东西都收了,你好意思不给我尽心尽力办事儿吗?”来聊以自慰。礼物送不出去,觉得窝囊,既有被人看不起的挫败感和失落感,也为自己办不成事儿的无能自责。

给普通人送礼,多是希望“投桃报李”。给当官的送礼,可就不那么光彩了,多是希望在某件事上或某个时期内用一用被送者手中的权杖,说得更直白些,是为了间接使用权力。针对这种行为,有一个词说得最为透彻:寻租。当然,这种行为我们是要旗帜鲜明予以抵制的。

会送礼的人既会把握时机,又会掌握心理,总能搔到被送者的痒痒处,这就叫“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虽然效果稍差,但至少也跟会送礼沾得上边儿。不会送礼的人,干脆就别费那劲儿、花那冤枉钱了,不然只会跟“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一个后果。

适当地走动走动,会在一定程度上融洽感情、加深友情,但也要分清对象。如果被送者既想让人雪中送炭,又想让人锦上添花,那也太贪得无厌了。面对这种人,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别送了,不然别说事儿办不成,连你都会被吞得骨头渣子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