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压力会影响人性善恶吗?或许会或许不会,看个体,看教育

生活压力和人性善恶,是个很大的命题,各种例子都有。我只能从个人经验,从身边刚好遇到的小事谈点粗浅看法。


记得作家王朔关于初次见面无从识别时,如何选择相信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一般倾向相信女的,女的里倾向相信年轻女子,年轻女子中又倾向相信那些漂亮姑娘,漂亮姑娘中又倾向相信生活无忧的。因为这类人群社会压力比其他人群要小,人性得以保存相对完好,环境允许她们善良,她们也没理由不善良。”


显然,王大作家是认同生活无忧者更容易善良的。这段话很多年前就看到了,一直不以为然,毕竟为富不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颇得人心。直到前不久朋友帮老妈和外卖骑手打了个小官司,才又想起了这段话。

朋友老妈70多岁,斑马线上被一个快速逆行的外卖‬骑手给撞了,当场倒地不起,交警出具了骑手全责的事故认定书,医院诊断肩膀骨裂。本来也没什么,被撞也好,骨裂也罢,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只能说运气不好。


朋友说最不能接受的是骑手的态度。事故发生时没有一句道歉的话,也没有一句关切的话,就这么面无表情站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至于事后看望,主动赔付啥的更是别想。一直到起诉之前,医药费仍然分文未付,怎么催也没用。电话要么不接,接了也是态度嚣张恶劣。即使是交警部门电话联系他也是爱搭不理,说自己很忙最近都没时间。


没办法老太太只能听从交警建议,大热天和老伴两个人去法院起诉。因为完全不懂电脑操作,去了三趟还没能立案。老太太又气又急,几乎病倒。最后还是朋友抽空一起去了趟法院才搞定。案子最后是调解的,因为责任明确,没费什么事就调解成功了。骑手这次倒是按时赔付的。

如果没有起诉呢?如果老太太身边没有能帮忙的人呢?估计只能是白撞了。


朋友说,本来他也和社会上大多数人一样,对骑手充满了理解和同情,不催单不差评。但是这件事以后,要他对骑手的看法还和以前一样显然是不可能的。


朋友还说,这件事对他的最大启发就是,不要高估人性,也不要低估欲望。“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为富未必不仁,贫穷也未必生善。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贫穷限制的不止是想象,还包括格局和三观。做人的起码底线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天花板了。


这个其实也正常。虽然只是个例,但不管谁遇上了还能和以前一样心态平和地客观看待是很难的。估计王朔也是类似的事情遇多了得出的普遍感受吧。


不止王朔,某著名学者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有些人根本不值得救助,救助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救他们是在打劫那些辛苦上班的人。这种人饿死了算社会问题,养得太好也是社会问题。”

穷不是错,更不是恶源,暂时性的生活困难很多人都遇到过。为什么有的人会放任自流,有的人则把磨难当财富?多读书多看书可能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些最后成功走过生活泥潭的多半是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前几个月刷屏的中科院博士学位论文《致谢》部分?当时让很多人破防,戳中了大家的泪点。作者在历经生活磨难后,一直没有放弃让自己变得更好。《致谢》结尾,他写道:“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战国孟子的名言,这位博士显然是照做了。希望那位骑手,还有更多生活暂时困难的人,有空可以多看看书,多学‬些做人的道理,也能像这位中科院博士一样历经磨难坚持向善向上向美。无悔今生,无愧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