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的女性的建议就是,不要拖延,现在,就是现在

宁姐因为工作关系,身边的35+单身女博士一堆一堆,我也和她们聊过这个话题,其实她们真的不是网上很多人说的非常"挑"或者"端着"之类的,就是怕找了另外一半,生活质量反而还不如单身的状态。

我的女博士同事

比如单身时,自己想出去看风景,就开车直接上高速,向着一个方向无目的的游览; 想出去寻觅美食,就在大众点评上随机抽一个好评较多的餐馆; 想重温一下童年看过的电影,就直接整个周末泡在被窝,端着手机傻笑,除了开门接外卖,谁都不见。

但是假如多了一个人,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了。自己原本量子态的生活,因为多了一个"观察者"而收敛成了一个既定的结果。仿佛自己曾经有无数条路可以走,现在却只能被迫向着某个"安排好了"的方向前行。

尤其是结了婚以后,自己的生活与梦想可能都会受到影响,毕竟不能确定自己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人。"万一他以后不做事,把小孩丢给我来带呢"?"万一他不做家务,那我还不如一个人呢,至少一个人时候我碗和衣服可以几天不洗,等实在看不顺眼的时候再洗...", "万一他有家暴倾向怎么办?" 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让女性担忧的。

说白了,就是短期来看,一个人的生活肯定更加自由,快乐。

可是为什么35+的女性(我不喜欢用剩女这个词,觉得有不友善的嫌疑)会感到痛苦与焦虑呢?

我个人感觉,这是因为,我们生在儒家文化氛围中,成长于东亚怪物房,我们成长的过程,便是在内卷中不断做题、不断"卷"的过程。因此,我们潜意识相信"不努力、贪图享乐的人不会有好结果,注定混不出去"。

就好比我高三时候别的女生都喜欢逛街,我却沉迷打游戏,每次背着家里人跑去网吧偷偷玩,那种感觉的确是超爽的。但是,每到夜里,我会感到很难受,我会不断谴责自己,"假如我用上网的时间去看书,我成绩就不会这么烂了"。

现在很多大龄男女其实也都是这样,单身很自由,很快乐,但是他们的潜意识就是明白,如果一辈子不结婚,可能面临着这些问题: 自己的父母渐渐老去,而他们对自己越来越绝望; 自己的DNA、学识与世界观没有办法传承,无法满足"生命的延续"这一动物的基本需求; 自己老了以后没人照顾,即使自己可以赚够养老的钱,但是很多东西就是钱搞不定的,比如你不能确定,保姆是否真的靠谱,以及在病危时,由于没人签字,医院不敢做大手术,只能一直采用消极治疗。

如果用弗洛伊德理论来解释,那么"单身与自由"是本我,"成家、养育后代、完成传承"是超我,于是,这种矛盾,构成了自我,不断在潜意识中对自己进行惩罚。

写到这里,我咋感觉我有点像咪蒙之流贩卖焦虑的嫌疑了,本来我其实是想让大家更宽心一些的......

我这里提一些我个人的想法吧,我虽然是女生其实是不敢臆测女性的个人想法与接受能力的,所以如果这些想法有所冒犯,请多见谅。

我对于30+的女性的建议就是,不要拖延,现在(就是现在,一分钟也不拖)立即决定,两条路,结婚还是不结婚。

结婚的话,给自己限定一个时间段用来相亲。在这段时间里,相亲就是第一要务,重要性超过工作,超过学习,超过一切娱乐活动。超过这个时间段以后,就不找了。

不结婚的话,列一个清单,自己将采用哪些方式,来和那个"内心焦虑的自己"讲和。比如,假如焦虑的是未来没有孩子,那么就赶紧研究相关的政策,领养也好,去国外精子库人工授精也好,郑爽行为也好,给自己限定一个时间,在几年之内必须当上妈妈。如果不打算要小孩,那么要做一套完整的计划,自己老了以后,安排谁来照顾自己,以及如何说服自己的父母与长辈接受这个现实。

纯属个人建议,十年前上学时候读过女权主义相关的论文,我这种给女性提建议的行为其实可以被纳入"男性说教"的范畴,属于不尊重女性的行为。

所以如果觉得我说得不好,退出即可,轻喷....也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多多分享交流经验与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