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姐照顾摔伤的婆婆,让我们每月给她1万护理费,少一分都不行

2025年05月15日09:02:03 情感 1112

婆婆的那双手

"每月一万,一分不能少!"大姑姐王秀娟的话像一记闷棍砸向我们,整个堂屋顿时安静得只剩下墙上那台"上海"牌老式挂钟的滴答声。

老伴儿杨国庆在我耳边低声问:"她是不是太过分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满。

我叫周丽芬,今年六十有二,在东北这个叫做松河的小县城里生活了大半辈子。

一九八零年代末,我从纺织厂认识了杨国庆,那时他是机修车间的钳工,长得不算英俊,但眼神诚恳,嘴角含着微笑的样子让人觉得踏实。

那个年代,我们这些人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变迁,从"铁饭碗"到下岗潮的猝不及防,从单位大锅饭到自谋出路的苦辣酸甜。

家家户户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家也不例外。

九十年代中期,杨国庆下岗后硬是咬牙办了个小修配厂,起早贪黑,掰着指头计算成本,饿了就啃个"窝窝头",困了就在工作台旁打个盹。

那时我还在纺织厂上班,每天站在织布机前十二个小时,回家还要洗衣做饭带孩子,晚上双手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

日子虽苦,但盼头在前面——儿女的学业和未来。

我和老伴儿杨国庆辛苦大半辈子,省吃俭用供出两个大学生,如今退休金合计七千出头,加上儿女每月孝敬的两千块,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婆婆杨桂芝今年八十七岁,前些日子在院子里晒太阳时不慎摔断了髋骨,需要长期卧床休养。

老人年纪大了,医生说手术风险太高,只能保守治疗,这意味着至少半年不能下床走路。

我和老伴儿搬到市区已有十年,虽然只有四十来公里的路程,但因为老伴儿膝关节不好,每周只能回去看一次,带些营养品和日用品

大姑姐王秀娟是老伴儿的姐姐,比他大三岁,一直住在县城婆婆隔壁,自从婆婆摔伤后,便承担起照顾的责任。

那天,我们刚到婆婆家,还没来得及放下手里提的猪蹄鸡蛋,大姑姐就迎了出来,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大姑姐照顾摔伤的婆婆,让我们每月给她1万护理费,少一分都不行 - 天天要闻

国庆,丽芬,我有话要说。"秀娟拉我们到厨房,二话不说,提出要一万元的月护理费。

老伴瞪大了眼睛,梗着脖子说:"姐,你这不是趁火打劫吗?咱妈这么多年含辛茹苦拉扯你长大,如今你照顾她两天就要钱?这不合适吧!"

"趁火打劫?"大姑姐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你们在城里享清福,我每天端屎端尿的,难道不值这个钱?要么你们自己来照顾,要么每月一万,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一万太多了吧,我跟丽芬两人的退休金才七千多,加上孩子们给的钱也就九千,你这一要就是大头啊!"老伴儿的脸涨得通红。

"那是你们的事,反正我的价钱就这样,爱给不给!"大姑姐撂下这句话,扭头走了。

婆婆躺在里屋的床上,似乎听到了我们的争执,眼角有泪水滑落。

她苍老的手指紧紧攥着被角,嘴唇嗫嚅着什么,却没发出声音。

我们不欢而散。

回家的路上,老伴儿一路都在愤愤不平:"我姐一辈子都是这样,见钱眼开!当年分家时就把好东西都挑走了,如今老了更是本性难移!"

我没吭声,心里却不太相信。

秀娟虽然嘴上不饶人,经常"噎死人不偿命",但为人向来厚道,当年老伴儿下岗时,还主动借给我们一万块钱周转,这样的要求太不像她了。

晚上,我翻来覆动眠不着,脑海里总浮现出婆婆那双苍老的、布满老年斑的手。

那双手曾经多么有力,能提起沉重的水桶,能搓出最洁白的面条,如今却只能无力地攥着被角。

第二天一早,我对老伴儿说:"你去厂里盯着,我想去县城看看妈。"

老伴儿不解地看着我:"昨天刚去过,有什么急事吗?"

"我就是不放心,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我没有明说自己的怀疑。

"那你去吧,别理我姐那茬,她就是个财迷心窍的主儿。"老伴儿摆摆手,骑上他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去了厂里。

大姑姐照顾摔伤的婆婆,让我们每月给她1万护理费,少一分都不行 - 天天要闻

接下来的日子,我偷偷去了几次婆婆家。

每次都是婆婆午睡的时间,我站在院子的槐树下,透过窗户往里看。

第一次去时,我看到秀娟帮婆婆翻身,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瓷器,生怕弄疼了老人家。

她一边擦拭婆婆身体,一边轻声安慰:"妈,再忍忍,马上就好了,您老人家这把年纪了,骨头愈合慢,得有耐心啊。"

婆婆瘦得只剩皮包骨,脸上的皱纹深得像刀刻的沟壑。

秀娟的眼眶红红的,却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我站在窗外,心里一阵酸楚。

第二次去,正赶上医生上门换药。

那个穿白大褂的中年医生手法熟练地给婆婆检查伤处,然后摇摇头对秀娟说:"恢复得不太好,老人家的骨质太疏松了,可能还需要用些进口钙剂,一个疗程下来得三四千块。"

秀娟二话不说,从贴身的内衣口袋里掏出一沓皱巴巴的钱:"大夫,只要能让我妈好起来,多少钱我都愿意花!"

更让我吃惊的是,从纺织厂退休工人老刘那里听说,秀娟居然辞去了纺织厂的工作。

那份工作虽然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边缘,但还有两年的养老金基数要积累,这对于一个即将退休的工人来说有多重要,我再清楚不过了。

她放弃了,只为了全天候照顾婆婆。

这跟我们印象中那个斤斤计较的秀娟判若两人。

七月的一天深夜,窗外电闪雷鸣,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

"是周丽芬吗?这里是县医院急诊科,您婆婆杨桂芝老人因肺部感染,现在情况危急,需要家属立即过来。"

我赶紧推醒老伴儿,顾不上打伞,冒着瓢泼大雨就往外跑。

我们赶到医院时,看到秀娟憔悴地站在缴费窗口,手里拿着一沓皱巴巴的钱,正一张一张地数着。

她瘦了许多,头发里已经夹杂了不少白丝,眼睛布满血丝,像是很久没有好好睡过觉。

大姑姐照顾摔伤的婆婆,让我们每月给她1万护理费,少一分都不行 - 天天要闻

"秀娟,怎么回事?妈怎么样了?"老伴儿焦急地问道。

秀娟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意外,然后很快恢复了平时的倔强:"还能怎么样?肺部感染,高烧不退,医生说要住院观察,打针吃药。"

婆婆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我们只能在外面干着急。

趁老伴儿去走廊尽头抽烟的功夫,我悄悄问护士有关婆婆的情况。

那个年轻的护士姑娘告诉我:"老人家这已经是第三次住院了,前两次都是她女儿自己垫付的医药费,一共花了两万多。"

我心里一震,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

护士又补充道:"老人家年纪大了,这次恐怕不太乐观,家属要有思想准备。"

我终于明白那一万元的用途——不是护理费,而是婆婆的医疗费和营养费。

秀娟从未向其他兄弟姐妹提起过这些开销,只是默默承担着。

我回到候诊室,看到秀娟独自坐在角落里,肩膀微微颤抖。

"秀娟姐,"我轻声叫道,"你为什么不早说实话?"

秀娟抬起头,眼中是说不尽的疲惫:"说了又怎样?国庆他们几个从小就觉得我跟妈关系不好,觉得我是个不孝顺的女儿,我说什么他们会信吗?"

我愕然,这才想起婆婆和秀娟之间确实有过一段很长的龃龉时期。

听老伴儿说,当年秀娟不顾家里反对,嫁给了一个外地汉子,婆婆气得几天没吃饭,扬言永远不认这个女儿。

谁知那男人娶了秀娟后本性毕露,赌博酗酒家暴,婚后第三年就染上肺病去世了,留下秀娟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儿子。

秀娟回到娘家,婆婆却始终没有原谅她,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些疏远。

秀娟咬牙扛下一切,独自把儿子拉扯大,供他上了大学,如今在北京工作,一年难得回来一次。

"我知道妈这辈子对不起我的地方不少,可我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秀娟的声音哽咽了,"可她毕竟是我妈啊,我能看着她受罪吗?"

大姑姐照顾摔伤的婆婆,让我们每月给她1万护理费,少一分都不行 - 天天要闻

我默默握住秀娟的手,感受到她手上的老茧和粗糙。

这是一双常年劳作的手,也是一双充满爱的手。

第二天早上,医生叫了所有家属进去,告诉我们婆婆的情况很不乐观,如果高烧继续不退,可能坚持不了多久。

老伴儿当场就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秀娟跪在病床前,握着婆婆枯瘦的手,轻声呼唤:"妈,您睁开眼看看我,您不能就这么走了啊,您还没看到我儿子结婚生子呢!"

婆婆的眼皮似乎动了动,却没能睁开。

回家的路上,我把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老伴儿和其他兄弟姐妹。

大家听后都沉默了。

老伴儿的弟弟杨国强抽了一根烟,自嘲地说:"我们做儿女的,还不如姐姐懂事。"

老伴儿满脸悔恨:"我还说我姐见钱眼开,原来钱都花在妈身上了,我真是混蛋!"

我们决定轮流照顾婆婆,每家每月出两千元,作为医疗储备金。

老伴儿不顾膝盖疼痛,主动要求和秀娟一起守夜。

那天晚上,我听到病房里传来低低的啜泣声,原来是老伴儿和秀娟抱在一起哭。

多少年的隔阂,在婆婆的病床前化解了。

转折出现在第十天的凌晨。

婆婆的高烧奇迹般地退了,呼吸也平稳了许多。

秀娟激动得整整一天没合眼,守在床前,生怕错过婆婆睁眼的一刻。

三天后,婆婆终于醒了过来,虚弱地叫了声"秀娟"。

那一刻,秀娟泪如雨下,捧着婆婆的手亲了又亲:"妈,您可算醒了,您吓死我了!"

婆婆微微点头,眼中满是疼爱和歉意。

又过了两个月,婆婆的伤势有了好转,能坐起来了。

拔掉了各种管子的婆婆看起来精神了许多,饭量也增加了,甚至能跟我们说说笑笑了。

那天,我去医院送饭,刚到门口就听见婆婆在跟护士说话。

"我这个大女儿啊,从小就倔,跟我的性子一模一样,所以我们娘俩老是不对付。"婆婆的声音虽然虚弱,但透着笑意,"可她心地比谁都好,知道我这次病得不轻,硬是把自己的退休金都垫上了,还瞒着弟弟妹妹们,怕他们担心。"

大姑姐照顾摔伤的婆婆,让我们每月给她1万护理费,少一分都不行 - 天天要闻

我站在门口,不忍心打断这温情的一刻。

护士笑着说:"您有这样的好女儿,真是有福气。"

婆婆叹了口气:"是我有眼不识金镶玉,这么多年都不知道疼她。"

我看到婆婆颤巍巍地抬起手,抚摸着坐在床边的秀娟的脸颊,用干裂的嘴唇亲了亲秀娟的额头。

那一刻,秀娟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那是积蓄了几十年的委屈和如今终于得到认可的欣慰。

我悄悄退了出来,不想打扰这对生命中已经错过太多的母女。

婆婆出院后,我们全家一致决定,轮流去照顾她。

秀娟仍然是主力,但我们都会抽时间去帮忙,减轻她的负担。

老伴儿和他的兄弟们凑钱给婆婆在秀娟家旁边的小屋里装了暖气,添置了新床褥和电热毯,还买了一台大屏幕的彩电,让婆婆能舒舒服服地看她最爱的评剧

秀娟的儿子知道奶奶病了,特意从北京请了假回来看望,还带了一大堆营养品和保健品。

婆婆看到外孙,乐得合不拢嘴,像个孩子似的炫耀:"看看我外孙,高大帅气的,在北京当工程师呢!"

秀娟笑着摇头:"看把您美的,平时让您吃药都不肯,现在孙子来了,胃口都变好了。"

这话虽是埋怨,却透着满满的宠溺。

那天晚上,我们全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

桌上有秀娟亲手做的猪肉白菜饺子,那是婆婆最爱吃的。

婆婆坐在上首,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眼中满是幸福的泪光。

饭后,我和秀娟一起收拾碗筷。

我轻声问她:"你真的不打算要回那两万多医药费吗?"

秀娟擦了擦手,望向屋里正和孙子说笑的婆婆,轻声道:"钱算什么?能看到她老人家开心地笑,比什么都强。"

我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去偷看秀娟照顾婆婆的情景,那时她对婆婆说的话:"妈,别怕,有我在呢。"

大姑姐照顾摔伤的婆婆,让我们每月给她1万护理费,少一分都不行 - 天天要闻

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多少责任和爱啊!

那一刻,我懂得了:亲情不是血缘的必然,而是相互扶持的选择;责任不是义务的枷锁,而是爱的自然延伸。

如今,婆婆的身体一天天好转,已经能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走动了。

每天早上,她都要坐在槐树下晒太阳,秀娟就坐在旁边,一边绣花一边陪她聊天。

有时候我去看望她们,远远地就能听到婆婆爽朗的笑声。

那双曾经被病痛折磨得枯瘦的手,如今又恢复了些许力气,能够握住秀娟的手,能够摸摸孙辈们的头,能够捧起一杯热茶慢慢品尝。

前几天,我在整理婆婆的旧物时,发现了一个褪色的红布包。

打开一看,里面竟是秀娟小时候的照片和她织的毛衣,还有她当年结婚时婆婆偷偷准备的嫁妆清单——这些东西婆婆一直珍藏着,从未丢弃。

我把这些东西交给秀娟时,她愣住了,然后泪如雨下。

原来,婆婆心里一直爱着这个女儿,只是碍于面子和倔强,没能表达出来。

而秀娟也一直爱着这个母亲,尽管她们之间有过那么多误会和隔阂。

昨天,我听说秀娟要带婆婆去北京住一段时间,说是让老人家看看首都的变化,其实是想让母子三代能够在一起多聚聚。

老伴儿笑着说:"我姐这辈子,终于苦尽甘来了。"

是啊,苦尽甘来。

多少无言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多少无声的爱,终于有了回应。

如今,每当我看到秀娟小心翼翼地扶着婆婆散步,或是婆婆慈爱地注视着秀娟的背影,我就会想起那个雨夜里秀娟数着医药费的情景,想起婆婆枯瘦的手抚摸秀娟脸颊的一刻。

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在这样的付出与接纳、伤害与愈合中走过来的吗?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及时的回报,不是所有的爱都能被立刻看见。

但只要那颗心还在跳动,那双手还能伸出去,温暖终会传递,爱终会回流。

大姑姐照顾摔伤的婆婆,让我们每月给她1万护理费,少一分都不行 - 天天要闻

就像婆婆的那双手,虽然布满皱纹和老年斑,却依然能够给予和接受最真挚的爱。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母亲1万退休金全给儿子,通话时忘挂断,意外听见儿子儿媳对话 - 天天要闻

母亲1万退休金全给儿子,通话时忘挂断,意外听见儿子儿媳对话

编辑:法拉声明:故事来源于生活,情节多为虚构,请谨慎阅读!!那天,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正好照在我放在床头柜上的存折上。我眯着眼,伸手拿了过来,数字清清楚楚,一万块。这是我攒了大半年的退休金。不,准确地说,是我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上海一老人将房产留给外孙三个女儿不认:母亲不识字,遗嘱有效吗 - 天天要闻

上海一老人将房产留给外孙三个女儿不认:母亲不识字,遗嘱有效吗

不识字的老人留下一份遗嘱,有效吗?记者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全家为遗嘱是否有效对簿公堂。陆阿婆育有四个女儿,丈夫去世数年后,涉案老房开建。之后多年里,陆阿婆一直和大女儿一家生活在老房里。2013年,老房拆迁,陆阿婆获得了一套安置房。2015年,陆阿婆立下遗嘱,表示要将名下这套...
男女藏石头后约会,钓鱼佬全程吃瓜:他们以为没人看的到! - 天天要闻

男女藏石头后约会,钓鱼佬全程吃瓜:他们以为没人看的到!

近日,甘肃某湖畔发生的一幕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一对男女在湖边的石头缝中进行亲密互动,这一行为被一位钓鱼者全程目睹并拍摄了视频,随后引发了关于公共场合举止、隐私与社会道德的热议。在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情侣间的亲密行为往往受到公众视线
抠门男友陪我和爸妈吃了顿饭,他的神操作,让我们的感情到头了 - 天天要闻

抠门男友陪我和爸妈吃了顿饭,他的神操作,让我们的感情到头了

"这顿饭,是我们的分手宴。"我轻声对父母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父亲的筷子停在了半空。我叫林小雨,今年二十八岁,是九十年代初出生的女子。在我们这个县城,像我这个年龄的姑娘,大多已经抱上了孩子,而我却在一段持续三年的感情里越走越迷茫,像是在雾里
广东一村“结婚奖1万,每生一娃奖1万,秒到账” - 天天要闻

广东一村“结婚奖1万,每生一娃奖1万,秒到账”

“结婚奖励1万元,每生一娃各奖励1万元,奖励秒到账”。近日,东莞市横沥镇新四黄塘村甩出的“王炸”——《新四黄塘村促结婚助生育奖励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网上引发热议。这是该村依托集体经济壮大持续释放民生红利的又一创新实践。记者了解到,为响应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政策,《方案》提出夫妻双方任一方...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满! - 天天要闻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满!

24小时新闻动态◆ 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智利总统博里奇。◆ 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近日在辽宁调研时强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更大力度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阅读更多>>>◆ 近日,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
夫妻那些事,再恩爱,也千万不要这样做! - 天天要闻

夫妻那些事,再恩爱,也千万不要这样做!

夫妻那些事,再恩爱,也千万别踩这些“雷区”!咱都知道,夫妻相处那可是门大学问。好多夫妻刚结婚的时候,那感情好得跟蜜里调油似的,整天黏糊在一起,恨不得把对方捧在手心里。可日子一长,各种问题就冒出来了,有些行为要是没注意,就算之前再恩爱,感情也